"黠虏迢迢未肯和":狡猾的敌人在远方不肯议和,
"五陵年少重横戈":长安的豪侠少年再次拿起兵器(准备征战)。
"谁家不结空闺恨":哪家的女子没有空守闺房的怨恨,
"玉箸阑干妾最多":我的眼泪纵横流淌,是最多的。
"羽管慵调怨别离":懒得调弄乐器,只怨别离之苦,
"西园新月伴愁眉":西园的新月伴着我愁苦的眉梢。
"容华不分随年去":青春容貌不知不觉随岁月逝去,
"独有妆楼明镜知":只有梳妆楼上的明镜知道。
"忆饯良人玉塞行":想起为丈夫饯行去玉门关从军,
"梨花三见换啼莺":梨花开了三次,如今已换成黄莺啼叫。
"边场岂得胜闺阁":边疆战场怎能胜过家中闺阁,
"莫逞雕弓过一生":别只凭借雕弓(征战 )度过一生。
"惆怅江南早雁飞":惆怅江南的大雁早早地飞走了,
"年年辛苦寄寒衣":年年辛苦地给寄去寒衣。
"征人岂不思乡国":出征的人难道不想念家乡,
"只是皇恩未放归":只是皇恩还没让他回来。
# 恩:一作家。
"水阁莲开燕引雏":水阁边莲花盛开,燕子带领雏鸟,
"朝朝攀折望金吾":我天天攀折花枝,盼望当值的禁军归来。
"闻道碛西春不到":听说沙漠西边春天不会到来,
"花时还忆故园无":花开的时候,你还会想念故乡吗。
"自从清野戍辽东":自从去辽东清理郊野驻守,
"舞袖香销罗幌空":舞袖的香气消散,丝罗帐子空了。
"几度长安发梅柳":长安的梅柳已几度发芽,
"节旄零落不成功":符节上牦牛尾装饰都脱落了,却还没建立战功。
"长夜孤眠倦锦衾":漫长黑夜独自安眠,厌倦了锦被,
"秦楼霜月苦边心":秦楼的霜月勾起对边关的苦苦思念。
"征衣一倍装绵厚":征衣特意装了一倍厚的棉絮,
"犹虑交河雪冻深":还担心交河的大雪会冻得很深。
"瀚海长征古别离":在沙漠长途征战,自古都是别离之苦,
"华山归马是何时":骑着马从华山归来,要等到何时。
"仍闻万乘尊犹屈":还听说天子的尊严尚且受委屈,
"装束千娇嫁郅支":千娇百媚的女子打扮好,嫁给郅支。
"沙塞依稀落日边":沙漠边关隐约在落日旁边,
"寒宵魂梦怯山川":寒冷的夜晚,连梦中都害怕山川阻隔。
"离居渐觉笙歌懒":离别独居,渐渐觉得笙歌都乏味了,
"君逐嫖姚已十年":你跟随嫖姚校尉已经十年。
"万里轮台音信稀":万里之外的轮台,音信稀少,
"传闻移帐护金微":听说转移营帐去守卫金微山。
"会须麟阁留踪迹":终究要在麒麟阁留下功勋痕迹,
"不斩天骄莫议归":不斩杀强横的敌人,就不要谈论归来。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边塞诗。诗中多写征夫与思妇的离愁:有闺中女子的空闺恨、对良人的思念,有征人戍边的辛苦与归乡之盼;也涉及边事的紧张、征战的漫长,字里行间满是对离别的惆怅、对和平的祈愿,流露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会须麟阁留踪迹,不斩天骄莫议归”,巧用麒麟阁典故。麒麟阁是汉代用于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是对功臣功绩的认可与彰显。在这首诗中,使用这一典故的好处是,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征人渴望在边疆建立功勋、渴望自己的功绩能被铭记的壮志,将征人的个人抱负与历史上对功臣的推崇相联系,使情感的抒发更具文化底蕴和感染力,也让读者更易理解征人戍边的理想追求。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黠虏迢迢未肯和,五陵年少重横戈。谁家不结空闺恨,玉箸阑干妾最多。”开篇以“黠虏未和”点明边塞战事未休的背景,“五陵年少重横戈”塑造了年轻将士踊跃参战的形象,“横戈”一词尽显其英武之气。后两句转向后方思妇,“空闺恨”直接点出她们的情感,“玉箸(指眼泪)阑干”以生动的细节刻画了思妇泪流满面的模样,“妾最多”则强调了这种怨恨在自己身上的深切程度,通过对比,展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分离之苦。第二首“羽管慵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羽管慵调”以思妇无心弹奏乐器的动作,表现其因别离而生的慵懒与愁苦。“西园新月”这一景物与“愁眉”相映,以景衬情,月色的清冷更添愁绪。后两句聚焦思妇的容颜变化,“容华随年去”写出时光流逝对容貌的影响,而“独有妆楼明镜知”则将这种变化的感知寄托于明镜,含蓄地表达了思妇在孤独中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与无奈。第三首“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边场岂得胜闺阁,莫逞雕弓过一生。”“忆饯良人”回忆送别场景,“梨花三见”点明时间已过三年,“换啼莺”以景物变化暗示时光流转,手法巧妙。后两句是思妇的心声,“边场岂得胜闺阁”直接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莫逞雕弓”则流露出不希望丈夫一味在战场争功、渴望团聚的情感,直白而真挚。第四首“惆怅江南早雁飞,年年辛苦寄寒衣。征人岂不思乡国,只是皇恩未放归。”“江南早雁飞”以雁飞引发惆怅,雁常与思乡相关,为下文铺垫情感。“年年寄寒衣”的动作,体现了思妇对征人的牵挂与辛劳。后两句从征人角度设想,“岂不思乡国”反问,强调征人思乡之情,“皇恩未放归”则点出不归的原因,既有对征人的理解,也暗含对战争延长的无奈。第五首“水阁莲开燕引雏,朝朝攀折望金吾。闻道碛西春不到,花时还忆故园无。”“水阁莲开燕引雏”描绘了江南温馨的春日景象,与下文边塞的荒凉形成对比。“朝朝攀折望金吾”中,“攀折”“望”的动作,刻画了思妇对征人(金吾代指)的急切期盼。后两句由“闻道碛西春不到”想象边塞的苦寒,进而发问“花时还忆故园无”,将思妇的思念通过对征人是否忆乡的疑问表达出来,细腻动人。第六首“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几度长安发梅柳,节旄零落不成功。”“舞袖香销罗幌空”以家中物事的变化,暗示征人离家已久,闺中寂寞。“几度长安发梅柳”写出时光反复,而“节旄零落不成功”则描绘了边塞战事的不利,流露出对战争无果的叹息。第七首“长夜孤眠倦锦衾,秦楼霜月苦边心。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长夜孤眠倦锦衾”刻画了思妇独守空闺的孤寂,“倦”字尽显其疲惫与无奈。“秦楼霜月”的清冷景象,烘托出“苦边心”的沉重。后两句写思妇为征人准备厚衣,仍担心其受寒,细节中满是牵挂,将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八首“瀚海长征古别离,华山归马是何时。仍闻万乘尊犹屈,装束千娇嫁郅支。”“瀚海长征”点出边塞征战的艰苦,“古别离”则强调这种分离是长久以来的常态。“华山归马”用典故表达对和平归来的期盼,“是何时”的疑问充满无奈。后两句提及和亲之事,“万乘尊犹屈”“千娇嫁郅支”,暗含对这种妥协政策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朝廷的不满,也有对和亲女子的同情。第九首“沙塞依稀落日边,寒宵魂梦怯山川。离居渐觉笙歌懒,君逐嫖姚已十年。”“沙塞落日”描绘了边塞的苍茫景象,“寒宵魂梦怯山川”写出思妇在梦中仍为路途艰险而担忧,可见其牵挂之深。“笙歌懒”表现了离居生活的索然无味,“已十年”点明分离之久,时间的漫长更添悲伤。第十首“万里轮台音信稀,传闻移帐护金微。会须麟阁留踪迹,不斩天骄莫议归。”“万里轮台音信稀”写出边塞与家乡相距遥远、消息难通的状况,“传闻移帐”则暗示战事的变动。后两句“会须麟阁留踪迹,不斩天骄莫议归”展现了将士们的壮志豪情,渴望建功立业、平定边患的决心,与前文的愁苦情感形成对比,丰富了组诗的内容。
# 曰“一倍”,曰“犹虑”,写得沉着。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上一篇:唐·陈陶《谪仙词》
下一篇:唐·陈陶《杂歌谣辞·步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