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uī
shí
dòng
jiāng
huái
fǎng
访
shū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3
jiǔ
mén
jiàn
wàn
cǎi
fēng
yáo
guān
wài
féng
qiū
yuè
tiān
guò
wǎn
cháo
yàn
lái
yún
yǎo
yǎo
luò
xiāo
xiāo
kōng
yuàn
xiāng
bié
huí
zhōu
liáo

译文

朝廷思念谏议之臣,远行万里采集民间歌谣。关外遇见秋日明月,天涯之外经过傍晚潮汛。大雁飞来时云彩深远,树叶飘落时水滨风声萧瑟。徒然怨恨在他乡分别,乘舟返回时暮色中一片寂寥。

逐句剖析

"九门思谏议":朝廷思念谏议之臣,

# 门思:一作重辞。

"万里采风谣":远行万里采集民间歌谣。

"关外逢秋月":关外遇见秋日明月,

"天涯过晚潮":天涯之外经过傍晚潮汛。

"雁来云杳杳":大雁飞来时云彩深远,

# 来:一作飞。

"木落浦萧萧":树叶飘落时水滨风声萧瑟。

"空怨他乡别":徒然怨恨在他乡分别,

"回舟暮寂寥":乘舟返回时暮色中一片寂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写的送别题材五言律诗,被收录于《全唐诗》第273卷第123首。此诗是诗人在友人崔峒即将奔赴江东访问图书之际,满含深情而作。全诗紧紧围绕送别这一核心场景徐徐展开。首联巧妙点明崔峒此次访书是肩负公务,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颔联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夜江畔的背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友人在异乡与秋月相伴、在天涯目睹晚潮的孤寂身影。颈联诗人借鸿雁南飞、落叶飘零等经典意象,进一步渲染出旅途的凄凉与孤寂,使离别的愁绪愈发浓重。尾联则直抒胸臆,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怨恨以及想象友人回舟时暮色中的寂寥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全诗通过秋月、晚潮、雁阵、萧浦等意象的巧妙叠加,营造出一种典型而深沉的宦游别离意境,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友人崔峒即将奔赴江东访问图书之际,满含深情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描写了友人崔峒被派往江淮访求图书的遥远旅途及沿途的萧瑟秋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怅惘、孤寂之情以及对友人前路的牵挂。

2. 分段赏析

首联“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九门”代指朝廷,诗人遥想朝廷思念着身为谏议的友人,而友人此去万里之外采集民间歌谣,点明友人身份与远行任务。颔联“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描绘友人在关外与秋月相逢,在天涯目睹晚潮的情景,展现出旅途的孤寂与辽远。颈联“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大雁飞来,云雾缥缈;树木凋零,水边一片萧索,进一步渲染出凄凉孤寂的氛围。尾联“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直抒胸臆,诗人空自怨恨这他乡的离别,想象友人回舟时暮色中的寂寥,深化了离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戴叔伦《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

下一篇:唐·戴叔伦《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