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媛乘龙日":仙女般的新娘在傍晚乘龙而来,
# 日:一作夕。,仙媛:仙女。亦指皇家女子。
"天孙捧雁来":织女星捧着雁鸟前来。
# 天孙:星名,即织女星。亦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可怜桃李树":可爱的桃树李树,
# 树:一作径。
"更绕凤凰台":环绕着凤凰台。
"烛照香车入":烛火护送香车驶入,
# 照:一作送。
"花临宝扇开":鲜花映衬着宝扇展开。
"莫令银箭晓":不要让银箭般的时光迎来黎明,
# 箭:一作漏。
"为尽合欢杯":要尽情饮完合欢酒。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宫廷诗,介绍了唐代贵族婚礼的盛况,描绘了神仙眷侣乘龙而至、天孙捧雁相迎的场景,体现了烛火香车、桃李环绕的华美布置。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通过“为尽合欢杯”的祈愿,表达了对美好姻缘的祝福。
2. 写作手法
用典:“仙媛乘龙夕”,巧用“乘龙”典故。“乘龙”源自古代对佳婿的赞誉,原指婚姻美满。作者在诗中用此典故,写新娘如仙女乘龙而来,凸显婚礼的尊贵与喜庆。对偶:“烛送香车入,花临宝扇开”,“烛送”对“花临”,“香车入”对“宝扇开”,对仗工整,通过烛火、香车、鲜花、宝扇等意象,描绘出婚礼的绚丽场景,增强诗句节奏感。意象组合:“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烛火、香车、鲜花、宝扇多重视觉意象叠加,强化喜庆场景。
3. 分段赏析
首联:“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此句写新娘如仙女般在傍晚乘龙而至,织女星似捧着雁鸟前来贺喜。“仙媛”“天孙”增添神话色彩,“乘龙”“捧雁”暗合婚俗典故,开篇便渲染出婚礼的庄重与喜庆。颔联:“可怜桃李树,更绕凤凰台”,写可爱的桃李树环绕着凤凰台。“桃李”象征生机与美好,“凤凰台”关联美满姻缘的传说,既描绘婚礼布景的华美,又暗含对婚姻美满的祝福。颈联:“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写烛火护送香车驶入,鲜花映衬着宝扇展开。“烛送”“花临”细致刻画迎亲场景,“香车”“宝扇”凸显婚礼的奢华,画面绚丽生动。尾联:“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写不要让时光迎来黎明,要尽情饮完合欢酒。“银箭”指计时器,“合欢杯”象征新婚合欢,直抒对良宵欢庆的流连,情感真挚热烈。
下一篇:唐·宋之问《酬李丹徒见赠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