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苦遄征":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我都在苦苦地急速赶路,
"孤魂长自惊":孤独的灵魂常常被惊起。
"泛舟依雁渚":我乘船时,依傍着大雁栖息的小洲停泊,
"投馆听猿鸣":投宿馆舍时,听到猿猴的哀鸣。
"石发缘溪蔓":石发沿着溪流蔓延生长,
"林衣埽地轻":林间的落叶轻轻地拂扫着地面。
# 埽:一作拂,一作扫。
"云峰刻不似":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就算精心雕刻也难以相似,
"苔藓画难成":布满苔藓的岩壁,再出色的画家也难以画出。
# 藓:一作壁。
"露裛千花气":露水浸润,千花散发着香气,
"泉和万籁声":泉水流淌,与各种声音应和。
"攀幽红处歇":我在清幽的红花处停歇,
"跻险绿中行":在险峻的绿林间攀爬前行。
"恋切芝兰砌":心中眷恋着家中种满芝兰的台阶,
"悲缠松柏茔":又为松柏环绕的祖茔而悲伤。
"丹心江北死":我一颗赤诚之心在江北就已死去,
"白发岭南生":满头白发在岭南悄然生出。
"魑魅天边国":这里是魑魅横行的天边之国,
"穷愁海上城":是充满穷困忧愁的海上之城。
"劳歌意无限":我唱着辛苦劳作的歌,心中感慨无限,
"今日为谁明":可今日我的心意又有谁能明白呢。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分段赏析
“朝夕苦遄征,孤魂长自惊”开篇点明诗人日夜都在辛苦地赶路,孤独的灵魂常常被惊起,直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不安,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泛舟依雁渚,投馆听猿鸣”,描写诗人乘船时依傍着大雁栖息的小洲停泊,投宿馆舍时听到猿猴的哀鸣,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孤独和凄凉的氛围。“石发缘溪蔓,林衣埽地轻”描绘了石发沿着溪流蔓延,林衣轻轻拂扫地面的景象,展现了沿途独特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云峰刻不似,苔藓画难成”说明云雾缭绕的山峰难以雕刻,苔藓覆盖的岩壁难以描绘,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奇特和难以言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露裛千花气,泉和万籁声”描写露水浸润千花,散发出香气,泉水流淌与各种声音应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使诗人的心境得到片刻的宁静。“攀幽红处歇,跻险绿中行”,诗人在清幽的红花处停歇,在险峻的绿林间攀爬前行,通过对行动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诗人的坚韧。“恋切芝兰砌,悲缠松柏茔”表达了诗人对家中种满芝兰的台阶的眷恋,以及对松柏环绕的祖茔的悲伤,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身世的感慨。“丹心江北死,白发岭南生”将诗人在江北的赤诚之心与在岭南的白发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命运的无奈。“魑魅天边国,穷愁海上城”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藤州这个偏远之地如同魑魅横行的天边之国,是充满穷困忧愁的海上之城,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绝望之感。“劳歌意无限,今日为谁明”,诗人唱着辛苦劳作的歌,心中感慨无限,却不知今日自己的心意能向谁诉说,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助。
# “石发”二语有微韵,以所取名象亦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云:于鳞选考功《始兴江》,与此作相似。但此以幽细,彼以深雄,中间秀句亦足相敌,而《始兴》体裁胜之。二选未易偏废。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前一大段景语,绝不似怨,乃可以怨。“暗风吹雨入船凉”其奈江山风月何?独尔褊碍!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上一篇:唐·宋之问《送合宫苏明府颋》
下一篇:唐·宋之问《游称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