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yuán
zhì
tán
zhōu
héng
shān
xiàn

朝代:唐作者:宋之问浏览量:1
xiāng
yán
沿
xùn
tuān
dòu
níng
yuǎn
pàn
jiàn
jiàn
jiāng
shì
kuò
xíng
jiē
shuǐ
liú
màn
chì
àn
yún
xiá
绿
zhú
yuán
jiàn
xiàng
bèi
qún
shān
zhuǎn
yìng
jiē
liáng
jǐng
yàn
zhàng
lián
yuán
píng
shā
yáng
yàn
fēn
wàng
què
guī
ráo
guàn
zhōng
dào
fāng
huí
chí
niàn
zhuàn
lài
xīn
héng
yáng
měi
chí
juān
yōu
huàn

译文

船行湘江,顺着急流飞驰,停泊岸边时,我久久凝望远方。渐渐望见江面开阔,不禁感叹水流如此漫长。赤红的河岸与云霞交相辉映,翠绿的竹林沿着溪涧蔓延生长。群山连绵起伏,峰回路转,眼前美景应接不暇,安宁而美好。重叠的山峰间传来夜猿的啼叫,平坦的沙滩上栖息着沐浴阳光的雁群。我本是心系朝廷的漂泊客,如今却已习惯快速归航。行至中途忽想逆流而上,迟疑间思绪万千,难以排遣。幸而衡阳的山水如此美好,让我得以借美景消解忧愁。

逐句剖析

"浮湘沿迅湍":船行湘江,顺着急流飞驰,

"逗浦凝远盼":停泊岸边时,我久久凝望远方。

"渐见江势阔":渐渐望见江面开阔,

"行嗟水流漫":不禁感叹水流如此漫长。

"赤岸杂云霞":赤红的河岸与云霞交相辉映,

"绿竹缘溪涧":翠绿的竹林沿着溪涧蔓延生长。

"向背群山转":群山连绵起伏,峰回路转,

"应接良景晏":眼前美景应接不暇,安宁而美好。

"沓障连夜猿":重叠的山峰间传来夜猿的啼叫,

"平沙覆阳雁":平坦的沙滩上栖息着沐浴阳光的雁群。

"纷吾望阙客":我本是心系朝廷的漂泊客,

# 客:一作容。

"归桡速已惯":如今却已习惯快速归航。

"中道方溯洄":行至中途忽想逆流而上,

"迟念自兹撰":迟疑间思绪万千,难以排遣。

"赖欣衡阳美":幸而衡阳的山水如此美好,

"持以蠲忧患":让我得以借美景消解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是唐代诗人宋之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以湘江行舟为线,写“迅湍”“远盼”见江流湍急,绘“赤岸云霞”“绿竹溪涧”一暖一冷的色调对照,既突出了江岸的热烈明丽,又勾勒出溪涧的幽寂清新凉,又以“夜猿”“阳雁”添旅途幽寂。末句“赖欣衡阳美”写出山水涤荡忧患的情感寄托,既显初唐山水诗对自然物色的敏锐捕捉,抒发了诗人对流放归途的复杂心境,该诗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有机融合,展现了初唐山水诗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途经湖南衡山时所作。他因政治失意从岭南泷州贬所冒险北逃,沿湘江一路北上,行至湘源(今广西全州)至衡山段时,被沿途山水触动心绪。江潮迅疾、绿竹绕溪,赤岸云霞与平沙归雁交织成画,既让他暂忘贬谪之苦,又勾起归乡之念。诗人将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复杂心境融合,借“赖欣衡阳美”的感慨,写下了这首记录漂泊归程、抒发忧喜交织的五言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行旅诗。诗中描绘了湘江行舟所见:湍急的水流、开阔的江面、赤岸与云霞交织的景色、绿竹沿溪的生机,还有群山回转、夜猿啼鸣、平沙落雁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作为望阙之客,行旅中既因归程渐快而习惯,又因中途回望生迟念,最终借衡阳美景排遣忧患的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对比:“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运用了冷暖色调的对比手法,“赤岸”指被霞光浸染的红色江岸,“杂云霞”更添暖调的绚烂;而“绿竹”则是清润的翠色,“缘溪涧”蜿蜒生长,冷调的绿意沁人心脾。一暖一冷的色调对照,既突出了江岸的热烈明丽,又勾勒出溪涧的幽寂清新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珍视,与内心对安宁的向往。直抒胸臆:“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结尾四句中,“纷吾望阙客”一句直接写身份,我是深切遥望朝廷的游子,“望阙”二字直露对朝堂的眷恋;“归桡速已惯”则坦言归乡的舟楫已驾轻就熟,暗含漂泊的无奈;“迟念自兹撰”写中途犹豫时梳理心绪,将矛盾与挣扎和盘托出;末句“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更直接点明:幸而衡阳山水美好,能抚平内心的创伤。诗人不绕弯子,把对朝堂的牵挂、漂泊的疲惫、借山水疗愈的释然全盘托出,情感真挚浓烈,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的隐痛,也体会到自然对心灵的抚慰,真实动人。

3. 分段赏析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开篇点明行程,以“迅湍”写江流湍急,暗含舟行匆匆;“凝远盼”则流露诗人对前路的凝望与期待,为后文景色铺垫心境。“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视角从局部的湍急转向整体的壮阔,“行嗟”二字既写时间流逝,又暗含归途漫漫的怅惘,呼应诗人贬谪后北归的复杂心绪。“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色彩鲜明的自然描写——“赤岸”“绿竹”构成视觉冲击,展现湘江两岸的秀丽风光,体现诗人对山水的细腻观察。“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以动态的“转”字写山势蜿蜒,突出旅途的曲折;“良景晏”则点明景色恬静悠远,暗含诗人暂得安宁的心境。“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视听结合,“夜猿”的哀鸣与“阳雁”的悠然形成对比,既渲染山野的幽深,又以雁群南归暗喻诗人对归乡的渴望。“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望阙客”点明诗人贬谪后仍心怀仕途的矛盾心理;“速已惯”则透露出对贬谪生活的无奈与归乡的迫切。“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转折点出内心的挣扎——“溯洄”象征对前路的犹豫,或暗指仕途的进退两难,情感复杂深沉。“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结尾以豁达收束,借“衡阳美”点明地域特色(衡阳为湘江要地),以自然之美疗愈贬谪之痛,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4. 作品点评

现代学者指出,诗人将内心感受与沿途风光巧妙融合,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其中“赖欣衡阳美”一句尤为经典,常被后人引用描绘衡山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善状江行物色。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浣纱篇赠陆上人》

下一篇:唐·宋之问《入崖口五渡寄李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