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乔":王子乔,
"爱神仙":爱好修仙,
"七月七日上宾天":七月七日他驭鹤飞上了天宫。
# 宾天:升天作客。委婉语。亦泛指尊者之死。
"白虎摇瑟凤吹笙":白虎随从他弹瑟凤鸟随其吹笙,
"乘骑云气吸日精":他乘云驾雾吸取着日月的精气。
# 日精:太阳的精华。
"吸日精":日月精气,
"长不归":很久也不回,
"遗庙今在而人非":凡尘的神仙庙宇还在,而王子乔已非当日的凡人了。
# 遗庙:遗留的祠庙。
"空望山头草":我只能久久地空望着他当年控鹤升天的缑山,
"草露湿君衣":荒草萋萋,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 君衣:君子的衣服,君王的衣服,我的衣服。君,作者自称。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分段赏析
“王子乔,爱神仙”:开篇点明主题,以简洁的称谓引出仙人王子乔的形象。“爱神仙”三字直抒胸臆,既是对王子乔追求仙道的概括,也暗含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王子乔作为汉代乐府诗中常见的神仙意象,其传说融合了道教修仙思想与民间对永生的渴望。此句以平实语言奠定全诗追慕仙境的基调,同时暗示凡人对神仙生活的遥不可及之感。“七月七日上宾天”:此句点明王子乔成仙的具体时间。“七月七日”在汉代是重要的祭祀与祥瑞之日,如《汉书》记载汉武帝于该日祭天祈福。诗人将这一吉日与王子乔“宾天”(升天)结合,既赋予传说以历史厚重感,又强化了仙界与人间的时空界限。“上宾天”三字以庄重笔法描绘飞升场景,与后文“乘骑云气”形成呼应,凸显仙家气象的恢弘与神秘。“白虎摇瑟凤吹笙”:此句以瑰丽想象勾勒仙界乐舞场景。白虎、凤凰皆为道教灵兽,象征祥瑞与超凡;瑟、笙为雅乐之器,暗含仙乐清越之意。汉代乐府诗常以“白鹿”“青鸟”等意象构建神仙世界,此处“白虎摇瑟”的动态描写尤为独特,将猛兽柔化为乐者,既显仙家驯兽之奇,又以乐声烘托缥缈氛围。此句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法,将抽象仙境具象化,展现诗人对神仙生活的极致想象。“乘骑云气吸日精”:此句聚焦王子乔的仙术修行。“乘骑云气”呼应汉代诗赋中“驭气凌虚”的典型意象,展现仙人凌空飞升的自在;“吸日精”则暗含道家服食日月精华以炼形养神的修炼之法。此句以动态动词“骑”“吸”串联天地灵气,既体现修仙过程的艰辛,又暗示成仙后的永恒逍遥。全句语言凝练,将抽象修炼具象为可感的自然元素,强化了仙道与自然的交融。“吸日精,长不归”:重复“吸日精”以强调修仙之功,而“长不归”陡转笔锋,点出仙凡永隔的悲剧性。前句铺垫修得长生,后句突显无法返璞的遗憾,形成强烈反差。此句暗含对长生幻灭的隐喻——即便修得仙术,亦难逃与尘世诀别的孤独。汉代乐府常借神仙书写寄托现实失落,此句或隐含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以及对永恒追求的辩证思考。“遗庙今在而人非”:此句由仙界转向人间,以“遗庙”与“人非”的对比,抒写物是人非的苍凉。白居易“废琴无泪与君弹”的寂寥感与此句异曲同工。庙宇留存象征传说不朽,而人事消逝则凸显生命脆弱。汉代诗歌常通过历史遗迹寄托兴亡之叹,此句亦借王子乔之庙,暗讽帝王求仙的虚妄,呼应《生年不满百》中“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的批判。“空望山头草,草露湿君衣”:末句以景结情,余韵悠长。“空望”二字点出徒劳与怅惘,山头野草与沾衣草露构成萧瑟画面,暗喻仙人虽得长生,却终陷永恒孤寂。此句化用《诗经·蒹葭》“白露为霜”的意境,将自然物象与人生况味交融。草露之“湿”既是实写山间清冷,亦隐喻思念之深重。全句以小见大,将宏大的仙道主题收束于细微景物,余味无穷。
上一篇:唐·宋之问《送田道士使蜀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