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xué
huí
chū
ruò

朝代:唐作者:宋之问浏览量:1
xué
jīn
zhāo
dào
tōng
zhù
shū
wén
tài
shǐ
liàn
yào
yǒu
xiān
wēng
wǎng
lóng
yóu
guà
lóng
fēi
jiàn
kōng
shí
fān
yáo
hǎi
shàng
tiān
jìng
luò
zhōng
shuǐ
hán
yún
bái
shān
biān
zhuì
hóng
guī
zhōu
wǎn
shǐ
使
qiáo
fēng

译文

今天早上到达了禹穴,通过这条路可以通往若邪溪。听说太史在这里著书立说,有仙翁在此炼制丹药。仙鹤飞走了但笼子还挂在原地,蛟龙飞走了宝剑也空空如也。海上的石帆在风中摇曳,湖中的天空像镜子一样倒映其中。水面低垂,寒云洁白,山边落叶飘坠,一片红色。归舟何必担心天色已晚,傍晚时分自有樵风助力。

逐句剖析

"禹穴今朝到":今天早上到达了禹穴,

"邪溪此路通":通过这条路可以通往若邪溪。

# 邪溪: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与宛委溪相通。

"著书闻太史":听说太史在这里著书立说,

# 太史:指司马迁。

"炼药有仙翁":有仙翁在此炼制丹药。

# 仙翁:晋神仙家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

"鹤往笼犹挂":仙鹤飞走了但笼子还挂在原地,

# 鹤:指白鹤山,在绍兴市东南十五里射的山南。

"龙飞剑已空":蛟龙飞走了宝剑也空空如也。

"石帆摇海上":海上的石帆在风中摇曳,

# 石帆:石帆山。

"天镜落湖中":湖中的天空像镜子一样倒映其中。

# 天镜:指镜湖中倒影之月。

"水低寒云白":水面低垂,寒云洁白,

"山边坠叶红":山边落叶飘坠,一片红色。

"归舟何虑晚":归舟何必担心天色已晚,

"日暮使樵风":傍晚时分自有樵风助力。

# 樵风:传说东汉时仙人应郑弘请求,在若邪溪上,早刮南风,晚刮北风,以便入山采樵及载薪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禹穴回出若邪》是唐代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从诗题可知,诗人游览路线是自禹寺后翻山进入,再由若耶溪泛舟而出,诗里提及的禹庙、炼丹井、白鹤山、石帆山,也印证了这一行迹,这是唐人一条经典旅游路线。作为律诗,此诗采用排律形式,关键在于中间四联的细致铺陈。四联呈现八景,两联在写景时融入典故,彰显当地文化底蕴与独特历史价值;另两联纯然摹景,凸显景致的独特:“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水底寒云白,山边坠叶红”,山水相互映衬,动静相谐,色彩绚丽,诗人的欣然意趣,随文字自然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的冬天。当时宋之问担任越州长史,在游览了会稽山阴的禹穴后,返回途中经过若邪溪时创作了此诗。禹穴因相传是大禹的葬地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若邪溪则因汉代郑弘的“樵风”典故,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记游诗。诗人描绘了游览禹穴和若邪溪的经历,借历史典故丰富诗歌内涵,如提到太史著书、仙翁炼药等传说,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细腻地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如石帆、海天、山水等景色,展现大自然的壮美。最后表达归途中悠然自得的心情,体现诗人对此次游历的喜爱与享受。

2. 写作手法

用典:“日暮使樵风”运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汉代郑弘在若邪溪附近砍柴为生。一次他在山中捡到一位老人遗落的弓箭,归还后,老人满足他的愿望。郑弘考虑到自己打柴后需逆溪运柴回家,便希望若邪溪能“旦(早上)刮南风,暮(傍晚)刮北风”,这样就便于他运输柴薪。诗人傍晚乘船而归,化用“樵风”典故,表达出自己渴望能如郑弘一般,借助自然之力顺利归航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开篇点明行程,“今朝到”强调了到达禹穴的时间,“此路通”说明了从禹穴到若邪溪的路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游览的起始和路线。“著书闻太史,炼药有仙翁”:引入神话传说元素,“太史著书”和“仙翁炼药”给禹穴增添了神秘的文化氛围,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好奇。“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通过鹤、龙的离去,笼、剑的留存,营造出一种空灵、寂寥的氛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这两句是精彩的写景之笔,“石帆摇海”描绘了海上石帆在风中摇曳的动态画面,“天镜落湖”将湖中的天空倒影比喻成镜子落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奇幻。“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寒云白”和“坠叶红”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艳丽的氛围,体现了秋季的特点。“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结尾表达了归途的悠然心境,“何虑晚”体现出诗人轻松、豁达的心态,“樵风”则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仿佛大自然也在助力诗人的归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

下一篇:唐·宋之问《谒二妃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