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乔":王子乔,
"爱神仙":爱好修仙,
"七月七日上宾天":七月七日他驭鹤飞上了天宫。
# 宾天:升天作客。委婉语。亦泛指尊者之死。
"白虎摇瑟凤吹笙":白虎随从他弹瑟凤鸟随其吹笙,
"乘骑云气吸日精":他乘云驾雾吸取着日月的精气。
# 日精:太阳的精华。
"吸日精":吸收日月精气,
"长不归":使他成为不再回凡尘的神仙庙宇,
"遗庙今在而人非":凡尘的神仙庙宇还在,而王子乔已非当日的凡人了。
# 遗庙:遗留的祠庙。
"空望山头草":我只能久久地空望着他当年控鹤升天的缑山,荒草萋萋,
"草露湿君衣":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 君衣:我的衣服。君,作者自称。君:集作人。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通过讲述王子乔成仙升天、乘云吸日精不复归,以及遗庙仍在人已非、山头草露湿衣的情景,描写了仙人传说与遗迹现状;展现了对仙人逝去的怅惘,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典故:“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王子乔,爱神仙”典故原意:王子乔是周灵王太子姬晋,字子乔,好吹笙作凤鸣,被道士浮丘公接引至嵩山修道,三十余年后骑白鹤现身缑氏山,举手谢世人后仙去,成为道教仙人象征(出自《列仙传》)。诗中开篇直呼“王子乔”,以“爱神仙”点明其超脱尘世的身份,奠定全诗寻仙主题。
3. 分段赏析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直叙其慕道登仙的传奇时刻,赋予时间节点以神圣仪式感;“白虎摇瑟凤吹笙”构建出瑰丽奇幻的仙乐场景,珍禽异兽化作乐师,将神话想象具象化为视听盛宴。“乘骑云气吸日精”诗人以动态特写展现仙人驭气凌云、吞吐日月的通天之能,令读者恍见霞光缭绕间的缥缈身姿。“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陡然从仙界跌回人间,通过古迹犹存与人事已非的强烈对比,叩响时光流逝的永恒之问。“空望山头草,草露湿君衣”更以细腻的景物描写收束全篇。山巅青草沾满晨露,似在为消逝的仙踪垂泪,将虚实相生的怅惘之情融入自然意象,余韵悠长如缕不绝的云烟。全诗在神话叙事与抒怀间切换,既铺陈仙家的瑰奇壮美,又暗涌着对生命短暂的哲思,展现出道教文化中超越与眷恋交织的精神特质。
4. 作品点评
诗作语言凝练爽利,三字短句与七言长句错落交织,承袭汉乐府体式风骨。引入“吸日精”诸般道书语汇,昭示初唐诗坛与玄门思想的交融互渗。末句“空望山头草”之景,融神话意象于尘世观瞻,于游仙吟咏间透出哲思睿见。
上一篇:唐·宋之问《游法华寺》
下一篇:唐·宋之问《谒禹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