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仙星媛":传说仙界仙女降临,
"年年会水隅":每年都会在水边相会。
"停梭借蟋蟀":停下织布的梭子,向蟋蟀借取声音,
"留巧付蜘蛛":把灵巧的手艺托付给蜘蛛。
"去昼从云请":白昼请示云霞之神,
"归轮伫日输":归车等待日光西斜。
"莫言相见阔":不要说相见的时间相隔久远,
"天上日应殊":天上的一天与人间不同。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以直白的叙述开篇,点明传说中仙女(织女)每年都会在水边与牛郎相会,“传道”二字强调了这一故事的流传性,奠定了诗歌基于神话传说的基调,为后文展开想象做好铺垫。颔联“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织女停下织布的梭子,向蟋蟀借取某种特质,又将灵巧的技艺托付给蜘蛛。“停梭”紧扣织女织布的形象,而“借蟋蟀”“付蜘蛛”打破常规思维,赋予蟋蟀、蜘蛛神秘色彩,充满奇幻浪漫的气息,生动展现出织女在七夕这一特殊时刻的行为与情思,也暗含人们对织女巧艺的向往与推崇。颈联“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进一步对天上的时间与情境进行想象。“去昼从云请”,好似织女请求云朵带走白昼,展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某种掌控或期望;“归轮伫日输”,“归轮”指太阳西沉,“伫日输”仿佛太阳也因织女的情思而缓缓移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天上时间的变化与织女的情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缱绻的氛围。尾联“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以议论性的语句作结,富有哲理。诗人劝慰人们不要觉得牛郎织女相见的间隔太过漫长,因为天上的时间与人间不同。这一句不仅深化了诗歌主题,从单纯的神话描写上升到对时间相对性的思考,同时也委婉地表达出对美好爱情跨越时空的坚信,余韵悠长。
上一篇:唐·宋之问《郡宅中斋》
下一篇:唐·宋之问《下桂江龙目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