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藩筑外馆":尊贵的藩王修建了华美的外馆,
"爱主出王宫":受宠的公主从王宫来到这里。
"宾至星槎落":宾客到来,如乘星槎从天而降,
"仙来月宇空":仙人似的来宾,让月宫都显得空寂。
"玳梁翻贺燕":玳瑁装饰的屋梁上,燕子翻飞似在祝贺,
"金埒倚晴虹":金色的围墙旁,像倚靠着一道晴虹。
"箫奏秦台里":宴会上箫声悠扬,如秦台仙境的乐音,
"书开鲁壁中":翻开的典籍,如鲁壁中发现的珍贵文献。
"短歌能驻日":短促的歌声仿佛能留住白日,
"艳舞欲娇风":艳丽的舞姿似乎让清风也变得柔美。
"闻有淹留处":听说这里有可供流连的地方,
"山阿满桂丛":山坳间长满了芬芳的桂树丛。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宴饮诗。借安乐公主宅中开阔华美的宅院、宴会上的箫声歌舞及典籍等热闹景象,写出了宴饮的盛况与雅致氛围,体现了对神话典故的吸收借鉴。
2. 写作手法
用典:“箫奏秦台里”一句运用《列仙传》中萧史与弄玉的典故。相传春秋时期,萧史擅长吹箫,能吹出凤鸣之声,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善吹笙,二人结为夫妻后,萧史教弄玉吹箫作凤鸣,最终引来凤凰栖息。秦穆公为他们建造了凤台居住。诗中用此典故,将宴会上的箫声比作萧史、弄玉吹奏的仙乐,既表现了箫声的美妙动听,又为宴会增添了浪漫、高雅的氛围,暗示此次宴会如同神仙盛会一般。
3. 分段赏析
“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点明宴会的背景与主人身份。“英藩”指地位尊贵的藩王,“筑外馆”写出安乐公主在外修建的府邸宏伟壮丽;“爱主”是对安乐公主的尊称,“出王宫”点明她从皇宫来到外馆设宴,两句简洁交代了宴会的地点与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对主人身份的尊崇。“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以夸张的想象描绘宾客云集的盛况。“星槎”原指传说中往来于天上的木筏,此处比喻宾客如乘星槎而来,写出宾客的不凡与宴会的隆重;“仙来月宇空”则以“仙”称宾客,说仙人到来让月宫都显得空寂,侧面烘托出赴宴者的高雅出众,两句用浪漫的想象渲染出宴会的盛大氛围。“玳梁翻贺燕,金埒倚晴虹”聚焦府邸的华美陈设与周边景致。“玳梁”指以玳瑁装饰的屋梁,“翻贺燕”写燕子在梁间翻飞,似在祝贺宴会的热闹;“金埒”指用金粉装饰的围墙或马埒,“倚晴虹”将金色围墙比作倚靠的彩虹,既写出色彩的绚烂,又增添了富丽堂皇之感,两句通过景物细节展现出府邸的奢华。“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融入典故,展现宴会的雅趣。“箫奏秦台里”化用“箫史弄玉”的典故,秦台是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之处,此处指宴会上的箫声美妙如仙乐,暗含对宴会乐声的赞美;“书开鲁壁中”引用“鲁壁”的典故,鲁壁是孔子故宅墙壁中发现古文经书之处,这里借指宴会上的典籍珍贵、文气雅致,两句使宴会既有声色之美,又有文化底蕴。“短歌能驻日,艳舞欲娇风”描写宴会上的歌舞场景。“短歌能驻日”极言歌声动人,仿佛能留住时光;“艳舞欲娇风”形容舞姿艳丽,连清风都为之柔美,两句通过夸张手法,写出歌舞的精彩绝伦,进一步渲染宴会的欢乐氛围。“闻有淹留处,山阿满桂丛”以景物作结,拓展意境。“淹留处”指可供停留赏玩的地方,“山阿满桂丛”描绘出府邸周边山坳中桂树丛生的景象,桂花象征高洁与美好,既写出环境的清雅,又暗含对宴会意犹未尽的赞叹,使全诗在热闹之后归于宁静的美感,余味悠长。
上一篇:唐·宋之问《春湖古意》
下一篇:唐·宋之问《夜渡吴松江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