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zhōng
rén
dēng
gāo
zèng
fáng
míng

朝代:唐作者:宋之问浏览量:1
yōu
jiāo
zuó
yīn
fēng
duàn
dùn
jué
zhāo
lái
yáng
chuī
nuǎn
jīng
shuǐ
qiáo
nán
liǔ
huáng
líng
chéng
běi
huā
yīng
mǎn
cháng
ān
zuó
chūn
duǎn
dēng
wàng
guī
wén
dào
kǎi
xuán
chéng
kàn
jūn
zǒu
jiàn
fāng
fēi

译文

昨夜幽静的郊外阴风停歇,今早顿时感觉暖风轻拂。泾水桥南柳树即将泛黄,杜陵城北鲜花应该盛开。长安昨夜寄来春衣,我振翅高飞登上高处盼望归去。听说凯旋的队伍骑马归来,看你策马奔腾欣赏芬芳美景。

逐句剖析

"幽郊昨夜阴风断":昨夜幽静的郊外阴风停歇,

# 断:这里是停止的意思。,阴风:北风。,幽郊:僻静的郊野。

"顿觉朝来阳吹暖":今早顿时感觉暖风轻拂。

# 阳吹:南风吹拂。

"泾水桥南柳欲黄":泾水桥南柳树即将泛黄,

# 泾水:即泾河,渭河支流。

"杜陵城北花应满":杜陵城北鲜花应该盛开。

# 杜陵:古县名。西汉元康元年(前65)改杜县置,因宣帝筑陵于东原上,故名。

"长安昨夜寄春衣":长安昨夜寄来春衣,

"短翮登兹一望归":我振翅高飞登上高处盼望归去。

# 短翮:短羽。以喻才能浅短。

"闻道凯旋乘骑入":听说凯旋的队伍骑马归来,

"看君走马见芳菲":看你策马奔腾欣赏芬芳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是初唐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描绘了天气由阴转暖的变化;“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盼望归去的心情;“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体现了诗人听说凯旋队伍归来时的喜悦和对房明府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描绘了天气的变化,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幽郊昨夜阴风断”写出了昨夜阴风停歇的情景,“顿觉朝来阳吹暖”则表现出今早暖风轻拂的感觉,通过天气的转变,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泾水桥南柳欲黄”展现了柳树即将泛黄的景象,“杜陵城北花应满”则体现了杜陵城北鲜花盛开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美好氛围。“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盼望归去的心情。“长安昨夜寄春衣”借“寄春衣”这一细节,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牵挂,“短翮登兹一望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归去的情感,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表达了诗人听说凯旋队伍归来时的喜悦和对房明府的想象。“闻道凯旋乘骑入”体现了诗人听到凯旋消息时的喜悦心情,“看君走马见芳菲”则想象房明府策马奔腾欣赏美景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早发大庾岭》

下一篇:唐·宋之问《饯湖州薛司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