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翎金仆姑":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 金仆姑:神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鹫翎:箭尾羽毛。
"燕尾绣蝥弧":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 蝥弧:旗名。,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独立扬新令":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独立:犹言屹立。
"千营共一呼":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林暗草惊风":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
#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将军夜引弓":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寻白羽":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没在石棱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 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月黑雁飞高":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
#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夜遁逃":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 遁:逃走。,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欲将轻骑逐":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
# 逐:追赶。,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将:率领。
"大雪满弓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 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野幕敞琼筵":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
# 琼筵:美宴。,敞:开。,野幕:野外帐篷。
"羌戎贺劳旋":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 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醉和金甲舞":喝醉酒后穿着金甲还要跳舞,
"雷鼓动山川":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 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调箭又呼鹰":逐猎前将军调好弓箭,召唤猎鹰来助阵,
"俱闻出世能":将军一亮相,周边就感受到他超世的威风。
# 出世:一作“百中”。
"奔狐将迸雉":逐猎者赶得那些野鸡胡飞乱窜,
# 雉:野鸡惊跳逃窜。,奔狐:比喻骏马猎犬的迅猛机灵。一作“奔猨”。
"扫尽古丘陵":在这片古老的丘陵上,把狼狈逃窜的猎物一扫而空。
"亭亭七叶贵":为国戍边希望能建立永久不朽的功业,
# 七叶贵:用《汉书》金日磾典故。喻建功立业而世代显贵。
"荡荡一隅清":保证一方清平。
"他日题麟阁":就算有一天功成名就题名麒麟阁,
# 麟阁:即麒麟阁,汉朝阁名。古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唯应独不名":也不借此钓誉沽名。
# 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写边塞征战景象的五言绝句。借军营生活的六个典型场景,生动刻画了边关将士的英勇豪情、战争智慧与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唐时期边塞诗雄劲昂扬的余韵。
2. 写作手法
衬托:正衬,“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句中“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衬托将军发令时的威严,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渲染:“林暗草惊风”句中“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夸张:“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句,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雄浑笔触勾勒边塞图景,展现将军发号施令的磅礴气势。开篇“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以工整对仗,聚焦将军的佩箭与令旗:“金仆姑”箭身鎏金、饰以鹫羽,既彰显锐利,又暗喻迅疾之势;“绣蝥弧”如燕尾般精巧,于威严中添灵动。诗人避实就虚,不直绘将军形貌,却借器物之精,将其英武矫健的身姿与运筹帷幄的气度展露无遗,更以“鹫”“燕”两种飞禽为喻,象征将军勇猛果决、机敏睿智的特质。后两句笔锋一转,“独立扬令旗,千营共一呼”以散句写将军发令场景:将军身姿挺拔、岿然独立,挥旗瞬间,万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独立”与“千营”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将军的统帅地位;“共一呼”则以整齐划一的声响,展现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暗含其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全诗前两句对仗严谨,蓄势待发;后两句笔力雄浑,一放如江河奔涌,于短短二十字间,将宏大场面与磅礴气势相容,尽显边塞诗的豪迈风骨。第二首诗聚焦将军夜猎场景,以戏剧性情节彰显其超凡勇武。首句“林暗草惊风”勾勒出暮色中幽暗深林的紧张氛围:草木在疾风中簌簌作响,暗示猛虎藏身其间,一个“惊”字既点出环境的危险莫测,又暗衬将军警惕的神经,为后续动作埋下伏笔。次句“将军夜引弓”避开工笔细描,仅以“引弓”这一蓄势动作,展现其临危不乱的镇定——弓弦拉开的瞬间,力量与从容一并凝固在夜色中,将军的沉稳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次日清晨(“平明”),将军寻猎时发现中箭之物并非猛虎,而是一块棱角峥嵘的巨石,白羽箭杆竟深深“没在石棱中”。这一细节通过夸张,将现实与传奇交互——箭入石棱的不可思议,既呼应了前文中“惊风”的虚写悬念,又以具象的奇迹坐实将军的神力。诗人巧妙以时间的延迟(夜猎至平明)和场景的突变(虎影至怪石),让读者在惊异与叹服中,感受到边塞将士超越常人的胆魄与武力。全诗不着一字直赞勇武,却通过“草惊风”的烘托、“夜引弓”的蓄势、“没石棱”的奇笔,层层递进地塑造出一位箭术绝伦、胆气盖世的将军形象,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更赋予诗篇震撼人心的艺术。第三首以雪夜边塞为背景,通过动静交织的画面展现战事机巧。首句“月黑雁飞高”以反常之景暗藏杀机:漆黑之夜本无雁影,宿雁惊飞必因异动,一个“高”字既写雁群惊惶升空,又暗示敌军潜行的隐秘。此句不直接写人,却以自然物象的异常状态,将战前的肃杀氛围与敏锐的战场嗅觉和盘托出,为“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情节埋下伏笔。“单于夜遁逃”以斩钉截铁的判断,撕破夜色的诡谲——敌军统帅弃阵而逃,其狼狈之态与我军的威慑力不言而喻。诗人以“单于”代指敌军,既具历史纵深感,又以简练笔法点破战局走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敌军的蔑视与必胜信念。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以特写镜头定格追击前的瞬间:未派大军压境,仅遣轻骑追剿,足见主帅对局势的绝对掌控;而“大雪满弓刀”的细节,既以漫天飞雪渲染苦寒战场的肃杀,又以兵器上瞬间凝结的雪花,暗示轻骑整装待发的静默张力。雪花覆盖的不仅是弓刀的寒光,更是战士们蓄势待发的锋芒——此刻的寂静中,仿佛能听见战马的鼻息与风雪的呼啸。全诗以“月黑”开篇,以“大雪”收束,从隐秘的预警到果断的追击,从夜色的压抑到雪光的凛冽,在二十字中完成了从侦察、判断到出击的完整叙事,于留白处见千军万马之势,尽显边塞诗的冷峻风骨与英雄气概。第四首诗聚焦边防将士凯旋后与兄弟民族联欢的场景,洋溢着团结豪迈的气氛。诗中描绘营帐前宴饮劳军的热烈画面,将士们“醉和金甲舞”,虽着甲胄却难掩欢欣,酒香与欢笑声中,尽显胜利的酣畅。诗人以“金甲”与“醉舞”的反差,既勾勒出将士的粗犷英武,又展现其卸去征尘的真性情。宴席上,边地民族与守边将士推杯换盏,无需繁复铺陈,仅凭“联欢”二字便将民族间的赤诚相待和盘托出。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一场宴饮的典型场景,既歌颂了保家卫国的壮举,更彰显了各民族同心御敌、共享和平的深厚情谊。语言简练而张力十足,在明快的节奏中,让团结统一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堪称边塞诗中洋溢着人性温暖的亮色篇章。第五首诗展现将士们在战事稍歇时乘兴逐猎的场景。外敌遁逃、边关暂宁之际,将士们纵马原野,以狩猎舒展豪情。诗中虽未直写战场厮杀,却于驰射猎物的酣畅中,暗藏枕戈待旦的警觉与久战之余的畅快。诗人以“逐猎”为切入点,既勾勒出边塞生活的丰富侧面,亦借将士们弯弓射雕的矫健身影,颂扬其始终饱满的战斗热情与乐观豪迈的胸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卫国勇士的钦佩与对和平安宁的期许。第六首诗着重颂扬将士保疆安民、不慕功名的崇高情怀。诗中“七叶莲”意象耐人寻味,或谓其喻指淡泊功名的心境,或视其象征卓然不群的品格,古今注家莫衷一是。
4. 作品点评
这组诗以简洁精当的语言,匠心独运的构思,将军营生活的点滴、戍边岁月的艰辛、凯旋而归的喜悦,如画卷般徐徐铺展。细细品读,战士们的日常起居、边塞的风霜雪雨、胜利的欢呼雀跃,皆鲜活呈现于眼前,字里行间涌动的豪情壮志,令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 此首写托装束气概。下二句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趣略同。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前二句言弓矢精良,见戎容之暨暨,三句状阃帅之尊严,四句状号令之整肃。寥寥二十字中,有军容荼火之观。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塞下曲》六首俱有盛唐之音,“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一章尤佳。人顾称“欲将轻骑逐,大雷满弓刀”,虽亦矫健,然殊有逗遛之态,何如前语雄壮!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暗用李广事,言外有边防严肃、军威远振之意。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诗之妙全以先天神运,不在后天迹象。……卢纶“林暗草惊风”,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将军夜引弓”句矣。大抵能诗者无不知此妙,低手遇题,乃写实迹,故极求清脱,而终欠浑成。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音节最古,与《哥舒歌》相似。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上二句言匈奴畏威远遁。下二句不肯邀开边之功,而托言大雪,便觉委婉,而边地之苦亦自见。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边氛既扫,乃宏开野幕,飨士策勋。醉余起舞,金甲犹擐,击鼓其镗,雷鸣山应。玉关生入,不须“醉卧沙场”矣。唐人善边塞诗者,推岑嘉州。卢之四诗,音词壮健,可与抗手。宜其在大历十子中,与韩翃、钱起齐名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此借用李广事,见边帅之勇健。李广射虎事,仅言射石没羽,纪载未详。夫弓力虽劲,没镞已属难能,而况没羽。作者特以“石棱”二字表出之,盖发矢适射两石棱缝之中,遂能没羽,于情事始合。卢允言乃读书得间也。前二首仅闲叙军中之事,三首始及战事。言兵威所震,强虏远逃,月黑雁飞,写足昏夜潜遁之状。追奔逐北者,宜发轻骑蹑之,而弓刀雪满,未得穷追,见漠北之严寒,防边之不易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允言《塞下曲》,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
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周敬曰: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言虽雪满弓刀,犹欲轻骑相逐。一顺看,即似畏寒不出矣,相去何啻天渊!“夜”字一本作“远”,不惟句法不健,且惟乘月黑而夜遁,方见单于久在围中,若远而后逐,则无及矣。止争一字,语意悬远若此,甚矣,书贵善本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此题共六首,乃和张仆射之作,故诗语皆有颂美之意,与他作描写边塞苦寒者不同。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首句对景兴起。次句入正意。三句追进一层,承次句意。四句确是逐时情景,“雪”字映上“月”字。
唐僧人皎然《诗式》
上一篇:唐·王维《陇西行》
下一篇:唐·畅当《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