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sài
xià
liù
shǒu

朝代:唐作者:卢纶浏览量:2
jiù
líng
jīn
yàn
wěi
xiù
máo
yáng
xīn
lìng
qiān
yíng
gòng
l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jiāng
jūn
yǐn
gōng
píng
míng
xún
bái
zài
shí
léng
zhōng
yuè
hēi
yàn
fēi
gāo
chán
dùn
táo
jiàng
qīng
zhú
xuě
mǎn
gōng
dāo
chǎng
qióng
yán
qiāng
róng
láo
xuán
zuì
jīn
jiǎ
léi
dòng
shān
chuān
tiáo
jiàn
yòu
yīng
wén
chū
shì
néng
bēn
jiāng
bèng
zhì
sǎo
jìn
qiū
líng
tíng
tíng
guì
dàng
dàng
qīng
lín
wéi
yīng
míng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穿着金甲还要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逐猎前将军调好弓箭,召唤猎鹰来助阵,将军一亮相,周边就感受到他超世的威风。逐猎者赶得那些野鸡胡飞乱窜,在这片古老的丘陵上,把狼狈逃窜的猎物一扫而空。为国戍边希望能建立永久不朽的功业,保证一方清平。就算有一天功成名就题名麒麟阁,也不借此钓誉沽名。

逐句剖析

"鹫翎金仆姑":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 金仆姑:神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鹫翎:箭尾羽毛。

"燕尾绣蝥弧":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 蝥弧:旗名。,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独立扬新令":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独立:犹言屹立。

"千营共一呼":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林暗草惊风":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

#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将军夜引弓":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寻白羽":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没在石棱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 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月黑雁飞高":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

#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夜遁逃":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 遁:逃走。,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欲将轻骑逐":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

# 逐:追赶。,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将:率领。

"大雪满弓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 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野幕敞琼筵":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

# 琼筵:美宴。,敞:开。,野幕:野外帐篷。

"羌戎贺劳旋":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 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醉和金甲舞":喝醉酒后穿着金甲还要跳舞,

"雷鼓动山川":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 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调箭又呼鹰":逐猎前将军调好弓箭,召唤猎鹰来助阵,

"俱闻出世能":将军一亮相,周边就感受到他超世的威风。

# 出世:一作“百中”。

"奔狐将迸雉":逐猎者赶得那些野鸡胡飞乱窜,

# 雉:野鸡惊跳逃窜。,奔狐:比喻骏马猎犬的迅猛机灵。一作“奔猨”。

"扫尽古丘陵":在这片古老的丘陵上,把狼狈逃窜的猎物一扫而空。

"亭亭七叶贵":为国戍边希望能建立永久不朽的功业,

# 七叶贵:用《汉书》金日磾典故。喻建功立业而世代显贵。

"荡荡一隅清":保证一方清平。

"他日题麟阁":就算有一天功成名就题名麒麟阁,

# 麟阁:即麒麟阁,汉朝阁名。古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唯应独不名":也不借此钓誉沽名。

# 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一组五言绝句。这六首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将军点兵出征、夜猎误射巨石、雪夜智退敌军、得胜归营庆功、宴饮歌舞作乐、纵马围猎驰射等精彩场景,全方位展现边塞将士真实鲜活的军旅日常与无畏豪情。诗人以细腻笔触,将边关将士奋勇杀敌的飒爽英姿、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组诗既相互关联、浑然一体,又各自成篇、独具韵味,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尽显雄浑壮阔的盛唐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卢纶早年屡试不第,直至得到元载、王缙等重臣举荐,才得以步入仕途。朱泚之乱平定后,咸宁王浑瑊镇守河中,卢纶被擢升为元帅府判官,自此开启边塞生涯。在驻守军营期间,他目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浑边塞风光,结识众多豪爽豁达的戍边将士。独特的军旅见闻与生活体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最终创作出这组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写边塞征战景象的五言绝句。借​​军营生活的六个典型场景​​,生动刻画了边关将士的英勇豪情、战争智慧与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唐时期边塞诗雄劲昂扬的余韵。

2. 写作手法

衬托:正衬,“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句中“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衬托将军发令时的威严,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渲染:“林暗草惊风”句中“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夸张:“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句,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雄浑笔触勾勒边塞图景,展现将军发号施令的磅礴气势。开篇“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以工整对仗,聚焦将军的佩箭与令旗:“金仆姑”箭身鎏金、饰以鹫羽,既彰显锐利,又暗喻迅疾之势;“绣蝥弧”如燕尾般精巧,于威严中添灵动。诗人避实就虚,不直绘将军形貌,却借器物之精,将其英武矫健的身姿与运筹帷幄的气度展露无遗,更以“鹫”“燕”两种飞禽为喻,象征将军勇猛果决、机敏睿智的特质。后两句笔锋一转,“独立扬令旗,千营共一呼”以散句写将军发令场景:将军身姿挺拔、岿然独立,挥旗瞬间,万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独立”与“千营”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将军的统帅地位;“共一呼”则以整齐划一的声响,展现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暗含其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全诗前两句对仗严谨,蓄势待发;后两句笔力雄浑,一放如江河奔涌,于短短二十字间,将宏大场面与磅礴气势相容,尽显边塞诗的豪迈风骨。第二首诗聚焦将军夜猎场景,以戏剧性情节彰显其超凡勇武。首句“林暗草惊风”勾勒出暮色中幽暗深林的紧张氛围:草木在疾风中簌簌作响,暗示猛虎藏身其间,一个“惊”字既点出环境的危险莫测,又暗衬将军警惕的神经,为后续动作埋下伏笔。次句“将军夜引弓”避开工笔细描,仅以“引弓”这一蓄势动作,展现其临危不乱的镇定——弓弦拉开的瞬间,力量与从容一并凝固在夜色中,将军的沉稳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次日清晨(“平明”),将军寻猎时发现中箭之物并非猛虎,而是一块棱角峥嵘的巨石,白羽箭杆竟深深“没在石棱中”。这一细节通过夸张,将现实与传奇交互——箭入石棱的不可思议,既呼应了前文中“惊风”的虚写悬念,又以具象的奇迹坐实将军的神力。诗人巧妙以时间的延迟(夜猎至平明)和场景的突变(虎影至怪石),让读者在惊异与叹服中,感受到边塞将士超越常人的胆魄与武力。全诗不着一字直赞勇武,却通过“草惊风”的烘托、“夜引弓”的蓄势、“没石棱”的奇笔,层层递进地塑造出一位箭术绝伦、胆气盖世的将军形象,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更赋予诗篇震撼人心的艺术。第三首以雪夜边塞为背景,通过动静交织的画面展现战事机巧。首句“月黑雁飞高”以反常之景暗藏杀机:漆黑之夜本无雁影,宿雁惊飞必因异动,一个“高”字既写雁群惊惶升空,又暗示敌军潜行的隐秘。此句不直接写人,却以自然物象的异常状态,将战前的肃杀氛围与敏锐的战场嗅觉和盘托出,为“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情节埋下伏笔。“单于夜遁逃”以斩钉截铁的判断,撕破夜色的诡谲——敌军统帅弃阵而逃,其狼狈之态与我军的威慑力不言而喻。诗人以“单于”代指敌军,既具历史纵深感,又以简练笔法点破战局走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敌军的蔑视与必胜信念。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以特写镜头定格追击前的瞬间:未派大军压境,仅遣轻骑追剿,足见主帅对局势的绝对掌控;而“大雪满弓刀”的细节,既以漫天飞雪渲染苦寒战场的肃杀,又以兵器上瞬间凝结的雪花,暗示轻骑整装待发的静默张力。雪花覆盖的不仅是弓刀的寒光,更是战士们蓄势待发的锋芒——此刻的寂静中,仿佛能听见战马的鼻息与风雪的呼啸。全诗以“月黑”开篇,以“大雪”收束,从隐秘的预警到果断的追击,从夜色的压抑到雪光的凛冽,在二十字中完成了从侦察、判断到出击的完整叙事,于留白处见千军万马之势,尽显边塞诗的冷峻风骨与英雄气概。第四首诗聚焦边防将士凯旋后与兄弟民族联欢的场景,洋溢着团结豪迈的气氛。诗中描绘营帐前宴饮劳军的热烈画面,将士们“醉和金甲舞”,虽着甲胄却难掩欢欣,酒香与欢笑声中,尽显胜利的酣畅。诗人以“金甲”与“醉舞”的反差,既勾勒出将士的粗犷英武,又展现其卸去征尘的真性情。宴席上,边地民族与守边将士推杯换盏,无需繁复铺陈,仅凭“联欢”二字便将民族间的赤诚相待和盘托出。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一场宴饮的典型场景,既歌颂了保家卫国的壮举,更彰显了各民族同心御敌、共享和平的深厚情谊。语言简练而张力十足,在明快的节奏中,让团结统一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堪称边塞诗中洋溢着人性温暖的亮色篇章。第五首诗展现将士们在战事稍歇时乘兴逐猎的场景。外敌遁逃、边关暂宁之际,将士们纵马原野,以狩猎舒展豪情。诗中虽未直写战场厮杀,却于驰射猎物的酣畅中,暗藏枕戈待旦的警觉与久战之余的畅快。诗人以“逐猎”为切入点,既勾勒出边塞生活的丰富侧面,亦借将士们弯弓射雕的矫健身影,颂扬其始终饱满的战斗热情与乐观豪迈的胸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卫国勇士的钦佩与对和平安宁的期许。第六首诗着重颂扬将士保疆安民、不慕功名的崇高情怀。诗中“七叶莲”意象耐人寻味,或谓其喻指淡泊功名的心境,或视其象征卓然不群的品格,古今注家莫衷一是。

4. 作品点评

这组诗以简洁精当的语言,匠心独运的构思,将军营生活的点滴、戍边岁月的艰辛、凯旋而归的喜悦,如画卷般徐徐铺展。细细品读,战士们的日常起居、边塞的风霜雪雨、胜利的欢呼雀跃,皆鲜活呈现于眼前,字里行间涌动的豪情壮志,令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首写托装束气概。下二句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趣略同。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前二句言弓矢精良,见戎容之暨暨,三句状阃帅之尊严,四句状号令之整肃。寥寥二十字中,有军容荼火之观。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塞下曲》六首俱有盛唐之音,“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一章尤佳。人顾称“欲将轻骑逐,大雷满弓刀”,虽亦矫健,然殊有逗遛之态,何如前语雄壮!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暗用李广事,言外有边防严肃、军威远振之意。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诗之妙全以先天神运,不在后天迹象。……卢纶“林暗草惊风”,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将军夜引弓”句矣。大抵能诗者无不知此妙,低手遇题,乃写实迹,故极求清脱,而终欠浑成。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音节最古,与《哥舒歌》相似。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上二句言匈奴畏威远遁。下二句不肯邀开边之功,而托言大雪,便觉委婉,而边地之苦亦自见。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边氛既扫,乃宏开野幕,飨士策勋。醉余起舞,金甲犹擐,击鼓其镗,雷鸣山应。玉关生入,不须“醉卧沙场”矣。唐人善边塞诗者,推岑嘉州。卢之四诗,音词壮健,可与抗手。宜其在大历十子中,与韩翃、钱起齐名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此借用李广事,见边帅之勇健。李广射虎事,仅言射石没羽,纪载未详。夫弓力虽劲,没镞已属难能,而况没羽。作者特以“石棱”二字表出之,盖发矢适射两石棱缝之中,遂能没羽,于情事始合。卢允言乃读书得间也。前二首仅闲叙军中之事,三首始及战事。言兵威所震,强虏远逃,月黑雁飞,写足昏夜潜遁之状。追奔逐北者,宜发轻骑蹑之,而弓刀雪满,未得穷追,见漠北之严寒,防边之不易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允言《塞下曲》,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

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周敬曰: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言虽雪满弓刀,犹欲轻骑相逐。一顺看,即似畏寒不出矣,相去何啻天渊!“夜”字一本作“远”,不惟句法不健,且惟乘月黑而夜遁,方见单于久在围中,若远而后逐,则无及矣。止争一字,语意悬远若此,甚矣,书贵善本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此题共六首,乃和张仆射之作,故诗语皆有颂美之意,与他作描写边塞苦寒者不同。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首句对景兴起。次句入正意。三句追进一层,承次句意。四句确是逐时情景,“雪”字映上“月”字。

唐僧人皎然《诗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陇西行》

下一篇:唐·畅当《登鹳雀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