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cūn
sǒu

朝代:唐作者:于濆浏览量:3
záo
yán
rén
chán
chēng
yǒu
chǎn
suī
zhān
jīn
xíng
guì
mén
quǎn
niú
gēng
bái
shí
jīng
huáng
jiǎn
suì
shuāng
xiàn
nóng
huà
lóu
rén
bǎo
nuǎn

译文

住在古代开凿的山洞里的人,拥有一户所住之地就叫有家产。虽然他们勉强用布遮住了自己的身体,实际上连富贵人家的狗都不如。自己赶牛耕作多石的山田,督促女儿纺织野蚕吐的丝。年终带来的只有霜雪严寒,富贵人家不劳而获却能够饱暖。

逐句剖析

"古凿岩居人":住在古代开凿的山洞里的人,

# 凿岩:有洞穴的山岩。凿:开凿。,古:指村叟穴居有类于上古之人。

"一廛称有产":拥有一户所住之地就叫有家产。

# 廛:古代一户人家所住的屋子,这里指一个窑洞。

"虽沾巾覆形":虽然他们勉强用布遮住了自己的身体,

# 巾覆形:说形体有物覆盖,不裸露。,沾:即现代语沾边之沾。

"不及贵门犬":实际上连富贵人家的狗都不如。

"驱牛耕白石":自己赶牛耕作多石的山田,

# 白石:山上有石块的地。

"课女经黄茧":督促女儿纺织野蚕吐的丝。

# 黄茧:野蚕所吐的丝。,经:绩(同缉,析丝麻而续之为缕)纵丝。,女:女儿。,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岁暮霜霰浓":年终带来的只有霜雪严寒,

# 霜霰:即霜雪。霰:雪珠。

"画楼人饱暖":富贵人家不劳而获却能够饱暖。

# 画楼:富贵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村叟》是唐代于濆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山村百姓的贫苦生活。开篇点明山村人凿岩而居,产业微薄,生活竟不如贵门之犬,凸显社会阶层差距。接着刻画农民驱牛在贫瘠土地耕种,教女缫丝的艰辛劳作画面。结尾以岁末霜浓时,山村百姓饥寒与画楼富人饱暖作鲜明对比。诗用平实语言,展现晚唐农民遭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居无屋、耕无地,终年劳苦却饥寒交迫,生活不如富人家犬的惨状,有力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底层人民的悲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于濆(?~?),唐代诗人。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会昌时,为乡贡进士,曾漫游各地,远入边塞。咸通进士,官终泗州判官。其工诗,尤善古风,与刘驾、曹邺等皆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诗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其诗多为五古,短小精悍,风格古朴,颇受乐府民谣影响。诗今存40余篇,颇多能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之作。著有《于濆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晚唐年间,沉重的剥削与压迫如阴霾笼罩着底层农民。他们栖身无所,耕作无地,即便终日辛劳,仍深陷饥寒之境,境遇竟不及富贵人家的犬类。诗人目睹这悬殊的贫富图景,愤而提笔创作,以诗歌为刃,剖开时代的疮疤,直指社会的腐朽与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呈现山村农户与豪门贵族间天壤之别的诗。描绘了山村百姓艰苦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乡村劳动者的贫困与辛劳,通过与富贵人家的对比,体现出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运用对比手法,将山村叟勉强遮体的贫苦生活与贵门犬的优渥待遇相对比,鲜明地展现出贫富阶层的巨大差异,有力地揭露社会的不公。细节描写:“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采用细节描写,“驱牛”“耕”“课女”“经”等动作细节,生动刻画山村叟及其家人辛勤劳作的场景,突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3. 分段赏析

开篇“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看似浅白如叙家常,实则意蕴深远。诗人在此阐述古代对“有产”的界定,“一廛”依《诗经》毛传所释,指一人之居,这既表明其为最基础的生存空间,也暗示了当时极为简陋的生活标准。此句不仅交代了诗歌背景,更自然引出主人公山村叟,为后文的叙事与情感抒发埋下伏笔。“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虽”字起笔,既承接上文“有产”的微薄,又聚焦于山村叟的生存状态,与“一廛称有产”在时空维度上形成连贯。后句表面写山村叟的悲惨,实则暗指豪门奢靡,诗人虽未直接描绘豪贵的奢华生活,却以人不如犬的对比,侧面勾勒出权贵阶层的锦衣玉食。在“一廛”所代表的艰苦生存环境映衬下,这种悬殊的对比显得尤为强烈,真实展现了贫富差距,更能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的共鸣。“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诗意在此陡然转变,由之前的叙述议论转为动态刻画。“驱牛”“课女”的主体是山村叟,“白石”暗示土地贫瘠,“黄茧”点明劳作内容。诗人选取这两个典型场景,如同电影镜头般生动呈现山村叟及其家人的劳动画面。“驱”“课”“耕”“经”等动词的运用,让诗句充满动态感,鲜活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艰辛,同时也勾勒出一幅看似田园牧歌,实则暗含苦涩的生活图景。尾联“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呼应前文,深化主题。“岁暮”点明时节,让人联想到年关的寒冷与困苦,“霜霰浓”更添凄凉萧瑟之感。而“画楼人饱暖”描绘出权贵生活的安逸舒适,与前文山村叟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一寒一暖、一苦一乐,将社会阶层的巨大差异展露无遗。这两句既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有力批判,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 作品点评

总体而言,《山村叟》并非单纯描绘山村老者的辛劳,而是深刻展现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的尖锐对立。诗中既有诗人的叙述与议论,也有对时代风貌的真实呈现,其蕴含的人民性,正是这首诗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为后人了解晚唐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前后四句之间,层次清晰,意思递进,由人而心,,给人以心灵的撼动。全诗风格平易,语言朴素,呈现了一种极自然的创作特色 。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振兴《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十二卷 (重排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司空图《漫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