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guān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shuí
yán
xíng
yǐng
qīn
dēng
miè
yǐng
shēn
shuí
yán
shuǐ
huān
shuǐ
jié
lín
wéi
tóng
hèn
jīn
wéi
xiào
rén
shě
zài
zhé
piāo
shàng
yún
jīn
chéng
huā
nán
zài
chūn
yán
duì
fāng
jǐng
chóu
wàng
xiāo
chén
mái
jiàn
shuí
shí
xiá
xián
shēng
chén
yuàn
jūn
gāo
fēng
wèi
wèn
cāng
mín

译文

谁说形体与影子亲密无间,灯光熄灭后,影子便离开了身体。谁说鱼与水的情谊欢乐深厚,水源枯竭后,鱼儿也会鳞片干枯。从前我们是同有愁恨的人,如今你成了独自欢笑的成功者。丢下我在泥泞的车辙中困顿,你却漂泊的身影登上了云端。放倒的木头容易被蛀虫侵蚀,被抛弃的花朵难以再次迎来春天。怎能说面对美好的景致,忧愁地望着这萧瑟的早晨。埋藏的宝剑谁能识别它的剑气,琴匣里的琴弦一天天蒙上灰尘。希望你能向高风倾诉,为我向苍天问一问命运的不公。

逐句剖析

"谁言形影亲":谁说形体与影子亲密无间,

"灯灭影去身":灯光熄灭后,影子便离开了身体。

"谁言鱼水欢":谁说鱼与水的情谊欢乐深厚,

"水竭鱼枯鳞":水源枯竭后,鱼儿也会鳞片干枯。

# 枯:一作损。

"昔为同恨客":从前我们是同有愁恨的人,

"今为独笑人":如今你成了独自欢笑的成功者。

"舍予在泥辙":丢下我在泥泞的车辙中困顿,

"飘迹上云津":你却漂泊的身影登上了云端。

"卧木易成蠹":放倒的木头容易被蛀虫侵蚀,

"弃花难再春":被抛弃的花朵难以再次迎来春天。

"何言对芳景":怎能说面对美好的景致,

"愁望极萧晨":忧愁地望着这萧瑟的早晨。

"埋剑谁识气":埋藏的宝剑谁能识别它的剑气,

"匣弦日生尘":琴匣里的琴弦一天天蒙上灰尘。

"愿君语高风":希望你能向高风倾诉,

"为余问苍旻":为我向苍天问一问命运的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李观》是中唐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彼时,友人李观与韩愈同登进士第,孟郊却独抱遗珠之憾。诗中以“灯灭影去悬”“水竭鱼枯黏”等奇崛意象,既倾诉对友情的复杂心绪,亦暗蕴自身困顿失路的悲慨。末句“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含蓄寄托希冀友人援引引荐的心意。此诗既彰显孟郊“刿目𬬸心”的独特诗风,亦为其与韩愈等人文学交游的有力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李观》一诗创作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当时正值孟郊参加科举考试失利落第之时。孟郊的友人李观与韩愈在同一场科举考试中一同考中进士、金榜题名,唯独孟郊未能中举,于是他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了友人李观初登第,自己却仕途坎坷的情景。通过形影、鱼水、卧木、弃花等一系列景象,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复杂情感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一句,以“灯灭后影子便离开身体”为喻,将昔日看似亲近的关系比作“形与影”,灯灭影逝即关系消散,形象写出人情随境遇变化而冷淡的状态;“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一句,以“水枯竭后鱼儿鳞片枯萎”为喻,将曾有的融洽境遇比作“鱼与水”,水竭鱼枯即境遇衰败,生动表现处境无常的无奈。对比:“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两句形成对比。昔日与友人同为不得志的“同恨客”,如今友人登科,自己落第,成了独自失意、看他人欢笑的“独笑人”,通过今昔身份与境遇的反差,突出诗人落第后的孤独与失落。

3. 分段赏析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以两组比喻起兴,感叹人情易变。“形影亲”本是亲密的象征,却“灯灭影去”;“鱼水欢”本是相融的代表,却“水竭鱼枯”,用自然现象的破灭类比人情的脆弱,反问句式强化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为全诗奠定悲郁基调。“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转入自身与友人的境遇对比。从前同为失意之人,如今友人成了“独笑”的得志者;自己困于“泥辙”的困境,友人却“飘迹上云津”步步高升,“泥辙”与“云津”的鲜明对比,既写尽人生落差,又暗含对友人境遇的复杂心绪,情感真挚而深沉。“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以草木自比,抒发失意之悲。“卧木成蠹”“弃花难春”比喻自己如枯木残花般失去生机,即便面对“芳景”,也只能在清冷的清晨“愁望”,“何言”的反问中满是无奈,借自然景物的凋零写人生的困顿,情景交融,愁绪浓厚。“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以器物喻怀才不遇,寄托期盼。“埋剑”“匣弦生尘”象征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抱负不得施展,无人赏识;结尾寄望友人向“高风”传达心声,向苍天发问,“愿君”“为余问”既见对友人的信任,又藏着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将孤愤之情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赠李观》这首诗,被认为是体现孟郊“郊寒”诗歌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凭借枯涩而凝练的语言,营造出充满悲慨的意境,而孟郊也正因这种诗风,与同样以独特诗风著称的贾岛一起,被后人并称为“郊寒岛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杏殇 其五》

下一篇:唐·孟郊《杂曲歌辞 古离别二首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