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萼初含雪":梅花初放,几朵花瓣上还含着点点白雪,
# 雪:指白色梅花。,萼:花萼,萼片的总称。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
"孤标画本难":它美丽而孤傲,想要把它画出来,却难以传神地展现出它的神韵。
# 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香中别有韵":梅花的香气清幽,别有一番韵致,
# 香中别有韵:“香中”两句:梅花的郁香中别有风韵,清高至极不畏寒冷。
"清极不知寒":它的清雅已达极致,仿佛感受不到冬日的寒冷。
"横笛和愁听":满心愁绪的我,听着哀怨的笛声,更添愁肠,
"斜枝倚病看":病弱之躯,斜倚着梅枝,独赏这眼前的景致。
"朔风如解意":凛冽的北风啊,倘若你能理解我对梅花的怜惜之意,
# 朔风如解意:寒冷的北风如能理解梅花的高洁情韵。朔,北方。朔风:一作“逆风”。
"容易莫摧残":就请不要轻易地摧残它。
# 容易莫摧残:意思是说(北风)轻易不要摧残(梅花)。
晚唐诗人
崔道融(?~907?),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避唐末动乱,携母亲寓居永嘉,曾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后又避乱入闽,依闽王王审知,为其上客。其诗作流传不多,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尤工五绝,诗语意精妙。辛文房评其绝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矣”。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有《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梅花题材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梅花初放时含雪的姿态、孤高的神韵、清幽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怜惜之情,同时借梅花自喻,展现了诗人自己的高洁品格。借梅花的形象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与志趣。
2. 分段赏析
首联“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着意写“冷”。仅有几枚梅萼,便觉清冷之意扑面而来。从中不难想象,诗人彼时家中并无高朋满座,孤独一人,看着那悄然绽放的梅花,心情也透着淡淡的孤寂。崔道融笔下梅花的“冷清”,在“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一句中,先绘花形,再摹花香。这与齐己《早梅》、林逋《山园小梅》在描写顺序上有相似之处。颔联“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侧重写“清”。梅花之香,是清幽之香,以“清”之韵味,淡化了“寒”意。齐己诗中“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逋笔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虽都写梅,但三者意境各异。齐己之诗,虽有“幽”字,却未觉幽僻,只感流畅;林逋之诗,着重一个“趣”字,尽显文人雅事之趣味。颈联“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意在写“愁”。在描写了梅花的香气之后,转而写与梅花相关的人事。李益《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这里的“横笛”都引发愁绪。而此句中“和愁听”的表述,为崔诗独有,齐己诗中无此写人愁绪之笔。林逋诗“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则不离其雅趣。尾联“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突出写“苦”。此为苦苦哀求之意,诗人实在不忍见到梅花凋残。齐己诗“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而崔诗将人的情感融入对花的期许中,情感更为深切。前两联描绘了初绽的梅花,洁白如雪,带着孤高绝俗的神韵,其素雅高洁、不畏寒霜之态,跃然纸上,那淡淡的香气中,更蕴含着坚韧的气韵。后两联以抒情为主。笛声极易勾起人的愁思,古人云“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更何况笛声中还有《梅花落》之曲,更容易引发借花惆怅之情。诗人病体独倚,在寒香与笛声交织的氛围中,心中满是怜惜:北风啊,若你能理解我对梅花的怜惜,就请不要轻易摧残它,让它多绽放些时日吧。
3. 作品点评
崔道融的《梅花》一诗,以“冷”“清”“愁”“苦”四字,可勾勒其情感脉络。诗中所蕴含的种种情愫,皆源于寂寞。诗人彼时无人相伴,内心亦无所寄托。偶然间见到那初放的几枝梅花,便心生眷恋,然而却无“大地春回”的喜悦,只因心中的孤寂寒冷,并不因外界寒暑而改变。崔道融笔下初放的梅花,清寒更甚,由此也可窥见诗人内心的寂寞之深。
# 杨诚斋爱唐人崔道融《咏梅》云:“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方虚谷云:“惜不见全篇。”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梅为百卉首领,韵清香远,淡寂孤洁,最为幽人所契。唐人咏之者,偏不多见。此篇前四句,已尽梅本来丰骨面目。后四句,以对梅深情,致爱惜之意。国家岂少孤芳之士,安得怜才者,可与言诗。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不假刻画,自然切合咏梅,而有性情流贯于其间也。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齐已诗(按指《早梅》),表圣所谓“空山鼓琴,沉思独往”者也。道融(《梅花》诗),袁昂评书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正复似之。二首虽使和靖诵之,当亦叹绝。
清陆蓥《问花楼诗话》
# 咏梅诗夥矣,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绝唱。此诗不着色相,而上句写梅之香韵,次句写梅之品格,足高压百花矣(“香中”二句下)。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汴水》
下一篇:唐·李白《妾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