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金锁平旦开":天色已明城门已经开启,
# 平旦:天亮。,金锁:指城门上的铜锁。,青门:即青绮门,汉长安东面三门之一。
"城头日出使车回":日出城头友人就要离去。
# 使车回:来京出使的车要回还。使车,出使人乘的车。
"青门柳枝正堪折":柳枝青青人们正可攀折,
"路傍一日几人别":一日之间路旁几人别离。
"东出青门路不穷":道路遥遥东望没有尽头,
"驿楼官树灞陵东":灞陵东去连着大树驿楼。
# 灞陵:长安东有灞桥,附近有汉文帝刘恒的陵墓,称灞陵,古人常在这里折柳送别。,官树:古时驿道为官府所建,称官道,两旁的树称官树。,驿楼:指驿站。
"花扑征衣看似绣":落花扑向衣服好似花绣,
# 绣:一作锦。一语双关,暗指张判官在御史台供职。,征衣:远行人所穿的衣服。
"云随去马色疑骢":云影照着坐骑色如骢马。
# 骢:淡青色马。此处隐指“骢马御史”,《后汉书·桓典传》载,桓典任侍御史时,常骑骢马,官宦畏之,京师有语曰:“且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胡姬酒垆日未午":路旁胡姬酒家遥遥在望,酒店宴送友人天色未晌,
# 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胡姬:胡人妇女。姬,古时对妇女的美称,也用为美女之称。
"丝绳玉缸酒如乳":条条丝绳拴着只只酒坛,好酒装满玉缸色如乳浆。
# 酒如乳:说酒色纯,味香,即好酒。,玉缸:指酒缸。,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
"灞头落花没马蹄":灞陵道上落花淹没马路,
# 灞头:即灞陵。
"昨夜微雨花成泥":和着夜来微雨踏成香泥。
# 花成泥:花落地上,被踏成泥土。
"黄鹂翅湿飞转低":黄鹂翅儿潮湿低低飞过,
"关东尺书醉懒题":关东故友书信醉后懒题。
# 尺书:指书信。,关东:潼关以东,指洛阳一带。
"须臾望君不可见":友人登程东去已望不见,
# 须臾:一会儿。
"扬鞭飞鞚疾如箭":扬鞭策马飞驰快似利箭。
# 飞鞚:指飞马。鞚,有嚼口的马笼头,指马。
"借问使乎何时来":借问为友此去何时再来,
"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莫作东飞伯劳西飞之燕。
# 伯劳:鸣禽。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送别东台张判官时,从即将分别的不舍,到步出青门所见春日行旅之景,再到酒店饯别、醉后送友登程的全过程,体现了朋友间真挚深沉的情谊,营造出优美而略带惆怅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烘托:“路”作为核心,与“官树”“驿楼”一路烘托旅途气氛,官树的静立、驿楼的孤耸,共同营造出前路漫漫、旅途孤寂的氛围,悄无声息地强化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感,借周边景物突出主景“路”,进而烘托出离别情绪。侧面描写:描写酒店饯别时,未正面刻画宴饮细节,只用“丝绳”“玉缸”和“如乳”的美酒来侧写,以精美酒具、醇厚美酒,让人联想宾主推杯换盏的热闹场景,后文“醉”字呼应,从侧面展现出此次宴别宾主尽欢的状态,笔墨精简却表意丰富。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花扑”“云随”以繁花、彩云的有情有态,紧紧追随友人身影,衬托出人的不舍,物的主动亲昵,越发彰显出友人离去时诗人内心的眷恋,用动态的美好之物,反衬出人心底静态的离情别绪。对偶:“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句式上“花扑”对“云随”,名词相对,动词相对,“征衣”对“去马”,“看似绣”对“色疑骢”,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既使诗句形式优美,又强化了画面感,将春日行旅图描绘得更为清晰生动。借景抒情:“城头日出”描绘晴朗天色,借明朗之景抒发诗人送别时看似开朗的心情;“青门柳枝”“几人别”,借摇曳柳枝、感慨离别之人少的景,含蓄传递留恋不舍之情,将情感融于景致,让送别心绪有了具象依托,使诗意更蕴藉深沉。双关:“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表面描绘春日花云伴行的美景,实则“色疑骢”巧妙关联友人御史台身份,一语双关,既绘景又表意,于诗意流淌间不动声色点明友人官职,增添诗歌韵味与内涵。
3. 分段赏析
开篇即点明送别情境与时间,从“青门”起笔,紧扣诗题。彼时城头旭日东升,晴空万里,诗人的心境似也被这明朗天色所感染,透着几分开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但离别愁绪终难掩,诗的三、四两句借景抒情,“青门柳枝”随风摇曳,“几人别”的轻声喟叹,不着痕迹地流露出留恋之意,巧妙地为送别场面增添了几分怅惘氛围,起到了恰到好处的陪衬作用。接着,诗的次四句将视角由青门移至步出之后的前路。诗人极目远眺,前路漫漫无尽,“路”成为核心意象,与道路两旁的“官树”、远处的“驿楼”相互映衬,悄无声息地烘托出旅途的孤寂与不舍之情。随后,诗人笔锋一转,设想友人登程后的画面:“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繁花似绣,扑向友人衣衫,彩云如骢,追随远行骏马,春日美景与友人身影相融,勾勒出一幅唯美行旅图。同时,“色疑骢”一语双关,既描绘云色与骢马相似,又暗示友人供职御史台的身份,不着痕迹,精妙绝伦。而“花扑”“云随”的动态之美,更以物之有情,反托出人之眷恋不舍。随后的四句聚焦酒店饯别场景。时间从“城头日出”推移至“日未午”,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挽留之意。诗人未对宴饮场面展开正面详述,而是以侧写手法,用“丝绳”系着的“玉缸”,以及“如乳”般醇厚的美酒,让人想见宴会上的推杯换盏。后文“醉”字与之呼应,足见宾主尽欢,情谊融融。紧接着的四句仍以酒店为中心,写饮酒时窗外之景:落花缤纷,满地残红,那是昨夜微雨留下的痕迹,黄鹂翩跹,低飞其间,好一幅春日醉景图。“醉”字再度出现,且到了书信懒题的程度,可见虽有惜别愁绪,却掩不住宾主的豪迈兴致,此番宴别,仅用景物侧写,笔法含蓄蕴藉,意境清幽优美。诗的末尾四句描绘醉后送友登程的情景。“望君不可见”,一个“须臾”,尽显不舍,在诗人眼中,友人离去如箭般迅疾,心中满是不忍分别的酸涩。而友人酒后扬鞭,飞马而去,豪迈身姿中又透着奔波国事的壮志豪情。结尾引用古乐府“东飞伯劳西飞燕”的成句,用飞鸟各奔东西的意象,将故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展现得淋漓尽致,言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诗围绕送别展开,将重心置于送别所处的环境描绘上,营造出的意境格外优美。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的心境如同诗中的景致一般,明朗且畅快。诗作全篇共十八句,巧妙地六次转换韵脚,其间还穿插使用偶句,读来朗朗上口,既流畅自然,又不失婉转悠扬之感,让送别之情在优美的韵律与画面中得以充分展现。
# 句句字字风艳,何大珠小珠落玉盘。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盘旋转折,颇自得手。落句用乐府亦老。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七言古才气若顿,便似有空张之势,语气更益不老。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情兴俱到,无迹可寻。
清金圣叹《批选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