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ēi
sòng
liú
dān
pàn
guān
ān
西
xíng
yíng
biàn
便
chéng
gāo
kāi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hǎi
gèn
tiě
mén
huǒ
shān
jīn
fāng
bái
cǎo
tiān
shā
mǎng
máng
máng
zuǒ
róng
fēng
shuāng
zhōng
suì
xué
bīng
néng
shǒu
wén
zhāng
gōng
shí
shēn
yǒu
xíng
cáng
nán
ér
gǎn
zhōng
wàn
wàng
yuè
xiāng
mèng
xià
biān
hòu
chí
guó
cǎo
zhǎng
guò
fēi
niǎo
tiān
qióng
chāo
yáng
xīn
chū
shī
yuè
jūn
zhuāng
jiǎ
bīng
èr
bǎi
wàn
cuò
luò
huáng
jīn
guāng
yáng
kūn
lún
zhèn
chāng
tài
bái
yǐn
guān
jūn
tiān
wēi
lín
huāng
西
wàng
yún
shì
shé
róng
zhī
sàng
wáng
hún
wǎn
lóu
lán
wáng
céng
dào
jiāo
chéng
fēng
duàn
rén
cháng
hán
驿
yuǎn
diǎn
biān
fēng
xiāng
wàng
chì
tíng
duō
piāo
fēng
dāng
yǒu
shí
rén
xíng
shā
shí
luàn
piāo
yáng
jìng
tiān
xiāo
tiáo
guǐ
jiā
dào
bàng
shàng
duō
lóu
jiē
shì
zhàn
chǎng
zhì
jiǔ
gāo
guǎn
biān
chéng
yuè
cāng
cāng
jūn
zhōng
zǎi
féi
niú
táng
shàng
luó
shāng
hóng
lèi
jīn
zhú
pán
jiāo
yàn
xīn
zhuāng
wàng
jūn
yǎng
qīng
míng
duǎn
nán
xiáng
cāng
rán
西
jiāo
dào
shǒu
kǎi
kāng

译文

热海横贯铁门边防,火山巍巍挺立西方。无边白草远接天边,漫浸黄沙迷迷茫茫。为友如今身在幕府,才如锋刃锐利如霜。中年以来投笔从戎,不再终日攻读文章。功名业绩及时取得,立身行事合宜得当。身为男儿心怀忠义,驰驱万里远别家乡。遥遥边塞夏日来迟,西北异乡草木初长。策马奔驰赛如飞乌,奔向天边越过夕阳。安西部护牢兵出师,五月初夏刚发军装,出征战士数以万计,盔甲刀枪闪闪发光。军旗飘飘持过昆仑,战鼓声声震动蒲昌。太白金星引导大军,天子神威光照大荒。西望敌军云气如蛇,想那须改必将败亡。官军追捕大宛良马,神兵俘虏楼兰国王。想我昔日曾去交河,景象凄凉令人断肠。塞上释站远如果点,迫地烽烟送逞相望。赤亭要塞暴风阵阵,如狂如恕势不可当。路上常常断绝行人,风卷沙石到处飞扬。夜空寂寂天色萧条,风如鬼叫响在道旁。可怜地上枯骨满目,此处原是昔日战场。置酒高堂送君远行,边城夜空月色迷茫。军中宰牛犒劳军士,堂上排宴酒影杯光。金制烛盘插上红蜡,上上下下摆满大堂。切望为发展翅青天,惜我翅短难以高翔。城西郊外握手送别,感触万千心事茫茫。

逐句剖析

"热海亘铁门":热海横贯铁门边防,

# 铁门: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亘:横亘。,热海:《新唐书·西域传》:“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东曰热海,地寒不冻。”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

"火山赫金方":火山巍巍挺立西方。

# 金方:西方。五行方位配置,西方属金。,赫:照红。,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北部。

"白草磨天涯":无边白草远接天边,

# 磨:接近,指草原一望无际,至于天边交际处。,白草:又称芨芨草,为西域所产牧草,生沙土荒漠中,茎坚韧高大,熟时呈白色。

"湖沙莽茫茫":漫浸黄沙迷迷茫茫。

# 莽茫茫:此处指沙漠绵延向前,白茫茫似无尽头。,湖沙:胡地沙漠。

"夫子佐戎幕":为友如今身在幕府,

# 戎幕:幕府。,夫子:对刘单的尊称。

"其锋利如霜":才如锋刃锐利如霜。

# 利如霜:剑锋利锐,且洁净清白。

"中岁学兵符":中年以来投笔从戎,

# 兵符:兵书。《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中岁:中年。

"不能守文章":不再终日攻读文章。

# 守文章:指安于笔墨诗书生活。

"功业须及时":功名业绩及时取得,

"立身有行藏":立身行事合宜得当。

# 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为出仕,藏为退隐。,立身:树立己身。《古诗十九首》:“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男儿感忠义":身为男儿心怀忠义,

"万里忘越乡":驰驱万里远别家乡。

# 越乡:远离家乡。

"孟夏边候迟":遥遥边塞夏日来迟,

# 边候:边地气候。,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四月。

"胡国草木长":西北异乡草木初长。

# 胡国:胡地,指边塞。

"马疾过飞鸟":策马奔驰赛如飞乌,

"天穷超夕阳":奔向天边越过夕阳。

# 超夕阳:更在夕阳之西。

"都护新出师":安西部护牢兵出师,

#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五月发军装":五月初夏刚发军装,

# 军装:整装待发的军队。

"甲兵二百万":出征战士数以万计,

"错落黄金光":盔甲刀枪闪闪发光。

# 黄金光:指铠甲兵器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光芒。,错落:纷披交错。

"扬旗拂昆仑":军旗飘飘持过昆仑,

# 昆仑:昆仑山。此处与下之蒲昌,战场位置皆不必作实。,扬旗:飘扬的战旗。

"伐鼓震蒲昌":战鼓声声震动蒲昌。

# 蒲昌:即今新疆罗布泊。

"太白引官军":太白金星引导大军,

# 太白:太白金星,一名启明星。传说太白星主杀伐。《汉书·天文志》:“太白,兵象也。······出则兵出,入则兵入,象太白吉,反之凶。”太白引官军,是为吉象。

"天威临大荒":天子神威光照大荒。

# 大荒:极其荒远之地。,天威:指皇帝的威严,天朝的威严。

"西望云似蛇":西望敌军云气如蛇,

# 云似蛇:《初学记》卷一《兵书类》:“有云如丹蛇随星后,大战杀将。”此为古代天文占象术。

"戎夷知丧亡":想那须改必将败亡。

# 戎夷:犬戎、夷狄,对西边少数民族的蔑称。

"浑驱大宛马":官军追捕大宛良马,

#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北通康居,西南临大月氏,以盛产马著名。,浑:全。

"系取楼兰王":神兵俘虏楼兰国王。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汉武帝时曾俘其王。

"曾到交河城":想我昔日曾去交河,

# 交河城: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风土断人肠":景象凄凉令人断肠。

"寒驿远如点":塞上释站远如果点,

# 寒驿:边塞官驿。

"边烽互相望":迫地烽烟送逞相望。

# 边烽:边塞烽火台,用以报警的土堡哨所。

"赤亭多飘风":赤亭要塞暴风阵阵,

# 飘风:旋风。,赤亭:即赤亭守捉。《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鼓怒不可当":如狂如恕势不可当。

# 鼓怒:暴怒,指狂风大作之状。

"有时无人行":路上常常断绝行人,

"沙石乱飘扬":风卷沙石到处飞扬。

"夜静天萧条":夜空寂寂天色萧条,

# 天萧条:指天高远肃明。

"鬼哭夹道傍":风如鬼叫响在道旁。

"地上多髑髅":可怜地上枯骨满目,

# 髑髅:死人骨,此指战场尸体狼藉,横尸遍野。

"皆是古战场":此处原是昔日战场。

"置酒高馆夕":置酒高堂送君远行,

"边城月苍苍":边城夜空月色迷茫。

# 月苍苍:月色灰白惨淡之状。

"军中宰肥牛":军中宰牛犒劳军士,

"堂上罗羽觞":堂上排宴酒影杯光。

# 羽觞:两侧有耳似翼的酒器。

"红泪金烛盘":金制烛盘插上红蜡,

# 红泪:红烛之泪。

"娇歌艳新妆":上上下下摆满大堂。

"望君仰青冥":切望为发展翅青天,

# 青冥:天。,君:指刘单。

"短翮难可翔":惜我翅短难以高翔。

# 短翮:短的羽翅。岑参喻比自己才能短疏。

"苍然西郊道":城西郊外握手送别,

# 西郊:武威城西。,苍然:苍茫渺远的样子。

"握手何慨慷":感触万千心事茫茫。

# 慨慷: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先描绘了武威的景象以及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又通过对安西行营的描述,展现出边疆的壮阔与军旅生活的豪迈,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全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具有岑参边塞诗的典型风格,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作者在武威送刘单判官前往安西行营,同时欲将此诗呈送高开府(高仙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为送友人刘单赴安西行营而作,同时也有呈送高开府之意。它多方面地展示了边塞征战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豪迈慷慨的情调。

2. 写作手法

夸张:“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诗人用“二百万”来形容军队数量,极力夸张军队的强大阵容,展现出高开府出征时的威武气势,使读者对出征场景有更强烈的视觉感受。借景抒情:“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句描绘了安西的酷热、荒凉之景,既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又为下文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出征的感慨做了铺垫,借景烘托出一种壮阔又略带苍凉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安西一带的自然风光,“热海”“火山”“白草”“湖沙”,这些独特的边塞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壮美的边塞图景,既展现出边疆的广袤与神秘,又为下文烘托刘单判官及出征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做了铺垫。“夫子佐戎幕”至“系取楼兰王”“呈高开府”盛赞高仙芝率军出师的声威并预言其必获全胜。“孟夏”四句所勾划的环境,既是刘单即将赴边的环境,也是高仙芝出师的环境。其中“马疾”和“天穷”三句写赴边的紧张与遥远,渲染出师的气氛。这四句用景物描写杯叙述中铺垫一下;“都护”以下几句写高仙芝出征情景,以夸张的浪漫的笔法写出师时威武雄壮的气势,其中所用“二百万”、“黄金光”、“扬旗”、“伐鼓”、“拂”、“震”等等词语,都加强着这种气势,这对部队统帅高仙芝自然也是一种委婉的赞扬。“西望”四句设想胜利场面,预言此次出师必获大捷,充满昂扬豪迈的激情。“曾到交河城”至“沙石乱飘扬”追忆自己边庭所见。先用“断人肠”来总括边庭印象,然后逐层分述:“塞驿”两句写亭堠相望,干戈未息;“赤亭”四句通过“风”这一事物写塞外苦寒;“夜静”四句写古战场凄凉萧条。由于诗人对边地生活有切身体验,以上描写均十分真切,其中流露着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客观上反映出频繁的征战给人民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这便是刘单即将奔赴的环境,也是高仙芝辗转征战的环境,这种环境暗示着边塞生活的艰辛。“夜静天萧条”至结尾写送别场景,“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继续渲染古战场的凄凉。而“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则描绘了军中宴会的热闹场面,气氛热烈欢快,映出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们的激动和乐观。最后“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扣应“送”字,写慷慨握别,在仰慕友人之情中包含着深深的慰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复杂情感,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全诗如长河奔涌,磅礴气势一以贯之,同时又张弛有度,内容丰赡而不芜杂,铺陈从容,将雄浑气魄与细腻情思熔于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张弛有度,洒脱奔放而合于节,有粗笔有细描,有大背景的渲染夸张,有小细部的谨雕慎琢,多种环境氛围的描写,如边塞壮丽风光、战场的宏大悲壮及阴森惨烈,军帐中的轻歌曼舞,显示出诗人驾驭多种艺术风格的高超技艺。行文挥洒自如,气势奔放,峻健浑郁,激昂慷慨,声情并茂,风骨端翔,已显出岑参边塞诗的本色。

现代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高光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澧头送蒋侯》

下一篇:唐·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