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iǔ
quán
líng
bié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zuó
宿
lián
jīn
zhāo
guò
jiǔ
quán
huáng
shā
西
hǎi
bái
cǎo
běi
lián
tiān
chóu
nán
xiāo
guī
shàng
nián
yáng
guān
wàn
mèng
zhī
chù
líng
tián

译文

昨夜宿于祁连山下,今晨已越过酒泉城关。苍茫黄沙向西延展,仿佛与海相连,皑皑白草漫向北方,直抵高远的青天。身陷愁绪,连时光都难捱消磨,归家的日子,竟还有一年之远。梦中穿越万里阳关,踏遍塞外风霜,醒来才知,魂牵梦萦的仍是杜陵故园的桑田。

逐句剖析

"昨夜宿祁连":昨夜宿于祁连山下,

"今朝过酒泉":今晨已越过酒泉城关。

"黄沙西际海":苍茫黄沙向西延展,仿佛与海相连,

"白草北连天":皑皑白草漫向北方,直抵高远的青天。

"愁里难消日":身陷愁绪,连时光都难捱消磨,

"归期尚隔年":归家的日子,竟还有一年之远。

"阳关万里梦":梦中穿越万里阳关,踏遍塞外风霜,

"知处杜陵田":醒来才知,魂牵梦萦的仍是杜陵故园的桑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边塞诗作。此诗前两联以简练笔触勾勒出西北边塞的壮阔图景,后两联转向抒情,道尽征人思乡之苦。全诗以雄奇的自然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内蕴相融合,既展现了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的艺术特色,又突破了传统边塞诗单一审美范式,在苍凉底色中注入了个体生命的真切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时间(“昨夜”至“今朝”)和空间(“祁连”至“酒泉”)的双重跳跃开篇,勾勒出诗人昼夜兼程穿越河西走廊的紧迫感。祁连山位于酒泉东南,两地相距约120里,诗人用“宿”“过”二字凸显行军之速,暗含边塞战事的紧张氛围。​颔联描写酒泉一带的典型边塞风光。“黄沙”与“白草”是西北荒漠的典型意象,“西际海”(沙漠如海)与“北连天”(荒草接天)以夸张手法展现天地相接的苍茫感,暗含戍边环境的艰苦。颈联直抒胸臆,点明戍边生活的煎熬。“愁里”总括前文所见之景,“难消日”以时间停滞感强化压抑心境;“归期隔年”则通过时间跨度(一年)与空间跨度(阳关万里)的对比,凸显归乡无望的悲怆。尾联以“阳关”象征边塞与故乡的地理分界,“万里梦”虚写对长安杜陵别业的思念;“知处”则暗含对归乡的渺茫期待,虚实交织中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收束全诗,将个人乡愁升华为对和平生活的普遍向往,深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题山寺僧房》

下一篇:唐·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