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zhēn
xíng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jūn
jiàn
tài
huáng
liàng
yīn
wèi
chū
lìng
xiǎo
rén
chéng
shí
tōu
guó
bǐng
běi
jūn
bǎi
wàn
tiān
​​zǐ​​
jiàng​
fēi
shī
zhāo
duó
yìn
dǎng
lǐn
lǐn
cháo
shì
néng
​​wéi​​
míng
xiāo
zào
zhēng
shǔ
zhì
shì
shǎn
tiào
liáng
xiāng
mèi
zuò
zhào
shū
zhāo
bài
guān
chāo
yuè
zēng
nán
gōng
rán
bái
shòu
huì
贿
huǒ
lěi
luò
duī
jīn
pán
yuán
chén
lǎo
gǎn
zhòu
wán
lán
dǒng
xián
sān
gōng
shuí
hóu
jǐng
jiǔ
xíng
tàn
guó
jiā
gōng
gāo
qiě
hòu
tiān
wèi
wèi
yōng
gàn
huáng
zhuó
luò
xìn
yīng
zhǔ
wén
tài
zōng
gāo
yīng
shòu
chán
dēng
míng
táng
gòng
liú
yōu
zhōu
gǔn
mén
xián
jùn
dēng
shù
jūn
fěi
qīn
péng
láng
guān
qīng
yào
wéi
shì
chēng
huāng
jùn
jiē
jīn
lián
tiān
xiāng
téng
mán
shēng
gěng
zhàng
zhēng
jiāng
fēn
lǐng
jìn
hūn
ruò
níng
shé
liǎng
tóu
jiàn
wèi
céng
guài
niǎo
míng
huàn
líng
rén
zēng
chóng
qún
fēi
dēng
xióng
huī
shì
duò
gōng
shí
zhōng
zhì
yào
gān
xīn
bēng
zuǒ
yòu
shǐ
使
lìng
zhà
nán
píng
shèn
làng
xìn
cháng
jīng
jīng
cháng
tóng
liáo
qíng
shèng
shū
jiàn
fēi
wàng
zhēng
jiē
ěr
wǎng
wèi
chéng

译文

您没有看到太皇居丧期间不能亲自发号施令,小人乘机窃取国家权力。当时的北衡禁军有百万人马,如虎如貔,他们由天子亲自统帅,并不是一般的队伍。有朝一日军印被夺而有私党控制,朝中的大臣畏惧、胆怯,简直无能为力。狐、枭一样的小人争夺着朝中的官位,目光灼灼地上下跳跃,互相吹捧、丑恶至极。半夜里写就诏书,早晨就可以委任官员,超越了资历和次序提拔官员好象没有一点困难。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地接受贿赂,珍贵的火齐珠堆在金盘中实在是多。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臣故老也敢怒而不敢言,只好辞职回来满面流泪。象董贤一样的小人虽然位居三公,又有谁来同情他,侯景虽也窃取了九锡的恩宠,他的行为也确令人可叹。国家的功德崇高而丰厚,继承的皇帝唐宪宗超群出众,是真正的英明君主,他文武兼备仿佛当年的唐太宗和唐高祖。他文武兼备仿佛当年的唐太宗和唐高祖。他承受天命,接受禅位,而登上明堂,那些小人都象当年的共工流放到幽州、炫被杀于羽山一样纷纷遭到贬斥。四方都安祥清静,贤俊的人才也都被朝廷录用,刘柳诸位与那些小人并不亲近,难道也是他们的同党。们担任的郎官职位清廉谨要,为世所称许,现在要被贬逐到荒野的州郡中去实在值得同情。那样的地方湖中的波浪与天相接,每天都腾涌不已,南方的少数民俗习惯比较生梗,瘴气和流行病也非常多。江上的水气与山间的雾气令人昏晕难以动弹,一条蛇有两个头的怪异也有可能在这里见到。怪鸟在这里鸣叫让人感到憎恨,毒蛊成群地飞舞在晚上甚至会扑灭灯火。雄虺一类的毒蛇咬人,会毁了人的四肢,如果是有人在食物中下了毒药会使人伤心惧怕到极点。左右可被使唤的人也狡诈而难以信任,所以在那里要谨慎而不能够随意信任,必须时常提高警惕。我曾与你们同僚,感情也不一般,因此将自己亲眼在南方见到的情形写下来,这些都不是没有根据的瞎说,希望你们去了南方一定要随时注意。

逐句剖析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您没有看到太皇居丧期间不能亲自发号施令,

# 未出令:指不能亲自发号施令。,谅阴:居丧不治事。,太皇:指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秋,李诵因病退位,他的儿子李纯受禅登基,即唐宪宗,故称李诵为“太皇”。

"小人乘时偷国柄":小人乘机窃取国家权力。

# 国柄:国家权力。,乘时:乘机。指利用李诵不能决事的时机。,小人:指王叔文、王伾。王伾和王叔文最初以棋艺和书法供奉(陪侍)太子李诵,地位较低。韩愈囿于偏见,认为他们不过是一些供帝王消遣玩乐的佞幸弄臣,因而小视他们,称为“小人”。

"北军百万虎与貔":当时的北衡禁军有百万人马,如虎如貔,

# 貔:形状似熊的猛兽。,北军:北衙禁军,守卫京城和皇帝的部队。

"天子自将非他师":他们由天子亲自统帅,并不是一般的队伍。

# 非他师:不是普通的部队。,将:率领。

"一朝夺印付私党":有朝一日军印被夺而有私党控制,

# 一朝夺印付私党:贞元二十一年(此年八月才改元永贞)五月,王叔文、王伾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军(北衙禁军)、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又以度支郎中韩泰为范希朝行军司马,企图夺取宦官掌握的军权。此处韩愈所指的私党即指韩泰。韩泰是永贞革新的骨干之一。范希朝是元老宿将,但因年老,只是挂名而已。

"懔懔朝士何能为":朝中的大臣畏惧、胆怯,简直无能为力。

# 何能为:能做什么,意即无能为力。,懔懔:恐惧的样子。

"狐鸣枭噪争署置":狐、枭一样的小人争夺着朝中的官位,

# 枭:猫头鹰。争署置争任官职。

"睗睒跳踉相妩媚":目光灼灼地上下跳跃,互相吹捧、丑恶至极。

# 相妩媚:一互相吹捧。这两句极力丑化永贞革新诸人,说他们争夺官位象狐狸和猫头离样喧噪叫唤;互相吹捧时,目光闪灼,上窜下跳,样子十分丑恶。,跳踉:跳跃。,睗睒:目光闪动的样子。睗:式亦切。睒:式冉切。

"夜作诏书朝拜官":半夜里写就诏书,早晨就可以委任官员,

# 拜官:任职,接受官位。,诏书: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件。

"超资越序曾无难":超越了资历和次序提拔官员好象没有一点困难。

# 超资越序:指提拔官员超越资历和次序。

"公然白日受贿赂":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地接受贿赂,

# 公然白日受贿赂:据永贞革新反对者所写的有关记载,在二王掌权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家中门庭若市,公然买卖官位。

"火齐磊落堆金盘":珍贵的火齐珠堆在金盘中实在是多。

# 磊落:众多。,火齐:火齐珠,色赤如金,极珍贵。

"元臣故老不敢语":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臣故老也敢怒而不敢言,

# 元臣故老不敢语:唐代制度规定,宰相在政事堂会食,朝官不得谒见。一次,宰相韦执谊、杜佑、高郢、郑珣瑜等会餐时,王叔文至中书省与韦执谊议事,韦停食以迎叔文。杜佑诸人停箸(筷子)以待,他们心知不可”,但也“莫敢出言”杜佑、高郢年过七十,郑珣瑜也已六十八岁,三人均德宗时宰相,故称“元臣故老”。

"昼卧涕泣何汍澜":只好辞职回来满面流泪。

# 汍澜:指泪水纵横的样子。据史书记载,左仆射贾耽、宰相郑珣瑜因不满王叔文等人而“相次归卧(辞职)”。,何:何其,多么。

"董贤三公谁复惜":象董贤一样的小人虽然位居三公,又有谁来同情他,

# 董贤:汉哀帝的男宠,年二十二即位至三公。哀帝死,董贤为王莽所劾,自杀。因为王叔文以棋艺供奉李诵,王以书法待诏翰林,所以韩愈以董贤射二王。这句说:像董贤这样无才无德窃居高位的人,现在谁还同情他呢。

"侯景九锡行可叹":侯景虽也窃取了九锡的恩宠,他的行为也确令人可叹。

# 九锡:古代帝王尊礼大臣的最高赏赐,包括九件事物。后代一般以“加九锡”为权臣慕位的信号。侯景在自称汉帝之前,也先“自加九锡”。这句说:二王等人自封高官,居心不测,结局也徒然令人可叹。,侯景:初仕北魏,后降南朝梁。生性狡诈,反复无常。后又举兵叛梁,攻陷建康,自立为汉帝。史称“侯景之乱”。此处以侯景射永贞革新集团中的王叔文、王伾。

"国家功高德且厚":国家的功德崇高而丰厚,

# 国家:指唐王朝。

"天位未许庸夫干":继承的皇帝唐宪宗超群出众,

# 干:窃取。,庸夫:庸人,指王叔文、王伾。,天位:皇位,指皇帝的权力。

"嗣皇卓荦信英主":是真正的英明君主,他文武兼备仿佛当年的唐太宗和唐高祖。

# 英主:英明的人主。李纯即位后,对顺宗时的一切措施尽行废除,故而韩愈加以称赞。,信:真,确。,卓荦:超群出众。,嗣皇:指唐宪宗李纯。

"文如太宗武高祖":他文武兼备仿佛当年的唐太宗和唐高祖。

# 高祖:唐高祖李渊。唐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利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机会,起兵夺取权力,建立唐朝。公元618—626年在位。这两句极力奉承刚刚即位的宪宗李纯。,武:武功。,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历史家有“贞观之治”之誉。,文:文治。

"膺图受禅登明堂":他承受天命,接受禅位,而登上明堂,

# 明堂:古代帝王朝会、祭祀、飨功、选士的地方。,受禅:即皇帝位。前一个皇帝未死而让位,叫禅,继位的称受禅。,膺图:承受天命。古代传说圣王登位,天垂图象。

"共流幽州鲧死羽":那些小人都象当年的共工流放到幽州、炫被杀于羽山一样纷纷遭到贬斥。

# 鲧:古代部族首领,大禹的父亲。尧时,鲧奉命治水,九年无功。被舜杀于羽山。这句借共工流放、鲧死羽山来比况王叔文被贬赐死,王伾死于贬所。,共:共工,尧时的部族首领,与驢兜,三苗、鲧被称为“四凶。《尚书·尧典》说:尧流放共工于幽州。

"四门肃穆贤俊登":四方都安祥清静,贤俊的人才也都被朝廷录用,

# 贤俊登:贤俊之士被朝廷录用。,四门肃穆:四方安详清静。语见《尚书·舜典》。

"数君匪亲岂其朋":刘柳诸位与那些小人并不亲近,难道也是他们的同党。

# 数君匪亲岂其朋: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和王叔文并不亲近,那里是他们的同党呢。数君:指永贞革新的参与者刘禹锡、柳宗元、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等人。朋:朋党。

"郎官清要为世称":们担任的郎官职位清廉谨要,为世所称许,

# 称:称许,称赞。,为:被。,要:清廉道要。,郎官:刘禹锡永贞革新时任屯田员外郎,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故称刘、柳为郎官。

"荒郡迫野嗟可矜":现在要被贬逐到荒野的州郡中去实在值得同情。

# 可矜:同情,怜悯。,嗟:表示感叹。,荒郡迫野:当时刘禹锡贬连州刺史,旋改贬朗州司马。柳宗元贬邵州刺史,旋改贬永州司马。其余六人均贬远郡司马,史称“永贞八司马”。

"湖波连天日相腾":那样的地方湖中的波浪与天相接,每天都腾涌不已,

# 腾:指湖波腾涌。,日:每日,日日。

"蛮俗生梗瘴疠烝":南方的少数民俗习惯比较生梗,瘴气和流行病也非常多。

# 烝:盛,多。,瘴疠:瘴气和流行病,古人以为瘴气可以导致疟疾病。,生梗:指使人不习惯。,蛮俗: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江氛岭祲昏若凝":江上的水气与山间的雾气令人昏晕难以动弹,

# 岭祲:山间昏暗的雾气。,江氛:江上的水气。

"一蛇两头见未曾":一条蛇有两个头的怪异也有可能在这里见到。

# 一蛇两头:一种小蛇,其尾也像头,俗称两头蛇。或谓人见之当死。

"怪鸟鸣唤令人憎":怪鸟在这里鸣叫让人感到憎恨,

"蛊虫群飞夜扑灯":毒蛊成群地飞舞在晚上甚至会扑灭灯火。

# 蛊虫:毒虫。

"雄虺毒螫堕股肱":雄虺一类的毒蛇咬人,会毁了人的四肢,

# 堕股肱:毁坏人的四肢。,螫:叮咬。,雄虺:毒蛇。

"食中置药肝心崩":如果是有人在食物中下了毒药会使人伤心惧怕到极点。

# 崩:崩摧,伤心惧怕到极点。这句说:吃饭时怕中毒药,提心吊胆。,食中置药:相传南方少数民族多养畜蛊虫,制成毒药,能致人死命。

"左右使令诈难凭":左右可被使唤的人也狡诈而难以信任,

# 凭:凭信,信赖。,诈:奸诈。,左右使令:左右使用的人。

"慎勿浪信常兢兢":所以在那里要谨慎而不能够随意信任,必须时常提高警惕。

# 兢兢:小心谨慎。,浪信:随意信任轻信。

"吾尝同僚情可胜":我曾与你们同僚,感情也不一般,

# 情可胜:情不可胜的问句表达方式,指情谊深厚。,同僚:一起同官任职。韩愈贬阳山前任监察御史,刘禹锡亦任监察御史,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故云。

"具书目见非妄征":因此将自己亲眼在南方见到的情形写下来,这些都不是没有根据的瞎说,

# 非妄征:不是没有根据的瞎说。当时韩愈已从阳l赦归所言南方情况皆所目见。,书:书写。,具:全。

"嗟尔既往宜为惩":希望你们去了南方一定要随时注意。

# 惩:引以为戒。,既往:以往之事,指诸人追随王叔文、王伾。,尔:你们,指刘禹锡、柳宗元诸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贞行》是唐代韩愈所作的七言古诗。全诗以犀利笔锋批判王叔文集团激进的改革举措,揭露其“小人乘时偷国柄”的权谋本质,同时哀叹“孤臣血脉寒”所映射的士人困境。诗中借汉唐史事隐喻现实,以“蛟龙”“风雨”等意象渲染政局动荡,语言雄奇冷峻,情感激愤克制,既体现韩愈维护传统秩序的立场,亦暗含对革新派理想主义失误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永贞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时间不长,影响也不大,但他们革新政治的措施,却是符合中唐之际的社会的要求的。永贞革新失败之后,韩愈由于当时政治因素和受封建知识分子传统观念的影响,极力诋毁永贞革新和它的领袖人物王伾和王叔文。此诗就是抒发他的这种见解的。由于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韩愈反对永贞革新,并不影响他反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进步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北军百万虎与貌,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凛慎朝士何能为!”旧注“小人”是指二王。当时的情况是,顺宗初立,休病,不能视事,公卜位给皇太子,是为宪宗,顺宗则为太上皇。有人认为,当时唐主幼弱,政权未固,二王恐宦官作乱,所以夺宦官兵权以捍卫皇室,目的在于推动革新。韩愈则是站在宦官集团一边,反对二王夺兵权,是革新的反对派。关于二王夺兵权是否与永贞革新有必然的联系,史阙有间,不好妄下结论,但据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当时的情况是王叔文早已与王伾、李忠言、牛昭容等结成党羽。王氏首先取得起居郎、翰林学士之职,然后又表面上推荐杜佑领度支盐铁使,并以己副之。其时杜佑并无实权,盐铁之权实际上已落到王叔文手中。对此,王叔文曾有一番话把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他说:“钱谷为国大本,将可以盈缩兵赋,可操柄市士。”(《新唐书·本传》)王叔文千方百计控制了度支盐铁使的大权后,又设法身兼尚书户部侍郎之职,权力在迅速膨胀,并逐渐控制朝中的要害机构,有大权独揽之势。对此,宦官俱文珍敏锐地感觉到事态发展已威胁着朝廷的安全,史称“俱文珍恶其弄权,乃削去学士之职”(《新唐书·本传》)。俱文珍的目的在于限制王氏,使其不得随意人朝。这一措施,对控制权臣虽非良策,亦不失为权宜之计,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安全。对此王叔文耿耿于怀,“旧夜与其党屏人私语,人莫测其所为”(《资治通鉴·唐纪卷52》),“在省署不复举其职,引其党与窃语谋夺内官兵权”(新、旧《唐书·本传》)。可见,王叔文谋夺宦官兵权,完全是由于宦官俱文珍妨碍他在朝中扩张个人势力的缘故,是出于私怨,而不是为了革新。其实,在封建王朝中,由宦官代表皇室掌兵,以安定朝廷,是常有的事。当然,由于宦官弄权,危害宗室亦屡见不鲜。至于俱文珍是一个怎样的宦官,《旧唐书·本传》称他“性忠正,刚毅而蹈义”这个评语,是实事求是的,并非虚美之词。观俱文珍的一生,并无劣迹。《新唐书·吐蕃传下》载:贞元三年,俱文珍曾参与吐蕃之盟,被执不屈,后乃放还。这正是他刚毅蹈义的表现。贞元十三年,俱文珍奉命为监军,叛将李酒割据作乱,文珍即献策,擒获李酒,平定了这次内乱,维护了统一。(《资治通鉴》)可见,俱文珍的一生是效忠于唐宗室的。故顺宗初立而让位,文珍则处处提防小人弄权。至如宪宗之立,文珍的功劳也是众所皆知的,故史曰:“宪宗之立,贞亮(即俱文珍)为有功,然终身无所宠假”(《新唐书·本传》)。可见,韩愈在《永贞行》中抨击二王欲夺兵权,是站在维护当时唐宗室政权的高度,从政治斗争的形势和经验教训中,去论断其是非的。毫无疑义,这在当时是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不能把反对二王夺兵权等同于反对永贞革新;亦不能认为韩愈对俱文珍有所肯定,即认为他是依附于腐朽的宦官集团。朱熹于《韩愈本传考异》云:“《历官记》云,公(即韩愈)判祠部(指元和初事),日与宦者为敌,恶言骂辞,狼籍公牒。”如果韩愈真的依附宦官集团,就不致于屡遭降滴,死于贬所了。韩愈是把俱文珍个人及其所做的有利于国家的事,与腐朽的宦官集团区别开来的。“狐鸣集噪争署置,目易毗跳踉相妩媚。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他抨击二王企图以其私党集团取代朝中贤臣,破坏廉明之吏治。如上所述,二王与李忠言、牛昭容乘顺宗病疾之际,朋比为奸,欲架空皇室,独揽大权,其阴谋明若观火。永贞元年六月,韦皋曾上表示:“(二王)赏罚任情,堕纪紊纲;散府库之积,以赂权门;树置腹心,遍于贵位;潜结左右,忧在萧墙。”(《资治通鉴》)随着二王在永贞革新中的表现,有识之士逐渐看清了他们行非正道,不利于宗庙社樱。无论在《顺宗实录》,还是《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均可看到“其(二王)所交结,相次拔摧,至一日除数人”的记载。二王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他拼命安插党羽,发展个人势力,这与前述其欲夺兵权的野心是一致的。有人认为,二王之“超资越序”,其实是拔抉有为之新秀,罢去无能或贪默之旧人,并以罢李实,任八司马为例,说明这正是二王革新之举,韩愈反对这种“超资越序”,就是反对革新。关于八司马的问题,容于下文详论。至于李实,韩愈的确曾作书歌颂过他,这是事实;可是韩愈并非李实党羽,他和李实在政治上是没有关系的,李实也没有朋党韩愈的迹象,所以不存在由于派系的缘故,韩愈要维护李实的可能性。韩愈对李实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上李实书》写于贞元十九年,里面确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等语。其时,韩愈如此歌颂李实是不恰当的,但他急于求进则有之,若谓其屈身以附实,则确无实据。朱熹就十分公允地说:“然(愈)恐不至于媚实以求进也。”(《韩愈本传考异》)至贞元二十一年,李实以虚报灾情的名目被贬,韩愈即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并在《顺宗实录》中毫无隐讳地揭发了他的罪行。其实韩愈对李实的态度,只是对其人的认识和评价的问题与永贞革新的政治活动,尤其是与对二王的批评是无关的。韩愈对李实态度的前后转变,正反映了他对人物认识的发展过程,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因早期韩愈对李实有过不符合实际的歌颂,而否认二王借“超资越序”以结党营私的事实。在选用人材方面,韩愈一向主张打破门第之见,实行任人唯贤的做法。最能代表他这一思想的,是贞元十八年他给祠部员外郎陆参的一封题为《行难》的信。在这封信中,韩愈批驳了陆参对一些出生低微的人贤而不肯摧用的所谓“求其初”的思想,指出“苟如是,先生之言过矣”,并列举了历史上大量虽出生卑贱,一旦委予重任,竟成大业的例子:“昔者管敬子取盗二人为大夫于公,赵文子举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夫恶求其初!”并沉痛地叹息:“先生之说传,吾不忍赤子之不得乳其母也”韩愈认为,若在选用人材方面,论资排辈,讲究门第,只“求其初”,不能超资越序、唯贤是用,则国家、百姓便要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进学解》中,他即把这一见解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就是说,人无贵贱,材无大小,都应兼收并蓄,量才待用。韩愈的一生,均致力于冲破门阀制度,为超资越序、唯贤是用大声疾呼。二王借“超资越序”之名,行结党营私之实,这与韩愈的主张是格格不入的。在这方面,韩愈反对二王的做法,恰恰证明了韩愈是革新的真正拥护者。他对二王所谓“超资越序”的揭露,实质是摆明了永贞革新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不当,并因此感到痛心疾首。“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揭露了他们腐败堕落,是国家社稷的蛀虫。《资治通鉴·唐纪卷52》载:“二王为太子(后为顺宗)宾客,得宠,于是受贿于藩镇,与之相结。”顺宗登位后,“宾客见二王,一人得千钱乃容之,还尤阂葺,专以纳贿为事,作大柜贮金帛,夫妇寝其上。”似这样的记载,不但见于《资治通鉴》,也见于新、旧《唐书》及《唐鉴》等历史文献,可见,二王并非清官,他们不可能真心实意搞革新。韩愈反对他们,是反对他们的政治阴谋及腐败的行为,而并非反对革新。这点在诗中的意思十分明显。“四门穆穆贤俊登,数君匪亲岂其朋”。韩愈首先肯定了清除二王集团后,恢复任人唯贤的路线所出现的令人鼓舞的形势,同时更把八司马与二王集团区别开,指出八司马并非与二王朋比为奸的小人。“郎官清要为世称”,韩愈认为,八司马为官清要,有口皆碑。在八司马受贬之际,韩愈力排众议,肯定了他们高尚的品格,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尾声“具书目见非妄征”强调诗中所述皆基于史实,试图以见证者身份为全诗赋予客观性。“嗟尔既往宜为惩”直指革新派需为失败负责,呼应开篇对“小人”的批判,形成闭环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幅天昏地暗,中间日出冰消,阅至后幅,又如凄风苦雨。文生于情,变幻如是。

《唐宋诗醇》

# 唐八司马辅顺宗,善政不可胜书,而史目为奸邪,昌黎《永贞行》亦诋诃之。独范文正作论深为护惜,必有所见。

清袁枚《随笔》

# 于唐独表王叔文之忠,非过论也。予素不喜退之《永贞行》,可谓辩言乱政。

清谭献《十七史商榷》

# 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陈陶》一诗不为之隐。昌黎善柳子厚,而《永贞行》一诗不为之讳。公议之不可掩也如是。

宋王应麟

# 韩、苏诗虽俱出入规格,而苏尤甚。盖韩得意时,自不失唐时声调,如《永贞行》固有杜意,而选者不之及,何也。杨士弘乃独以韩与李、杜为三大家,不敢选,岂亦有所见耶?

明李东阳

# 此诗前半言小人放逐之为快,后半言数君贬谪之可矜,盖为刘、柳诸公也。

清顾嗣立

# 予读韩退之《顺宗实录》及《永贞行》,观刘、柳辈八司马之冤,意退之之罪状王、韦,实有私心,而其罪固不至此也。退之于伾、文、执谊有宿憾,于同官刘、柳有疑猜,进退祸福,彼此有不两行之势。而伾、文辈又连败,于是奋起笔舌,诋斥无忌,虽其事之美者,反以为恶,而刘、柳诸人朋邪比周之名成矣。史家以成败论人,又有韩公之言为质的,而不详其言之过当,盖有所自。予故表而出焉,非以刘、柳文章之士而回护之也。

清陈祖范

# “直叙起,此诗史也。”“视《顺宗实录》中所书,则刘、柳实与伾、文同党济恶矣。而公《赴江陵途中》诗云:‘将疑断还否’,此诗‘匪亲岂其朋’,皆多为原谅,不忍直斥之。盖作史者朝廷之公义,作诗者朋友之私情也。二者不可偏废。”“公于二子,不惟不恨之,盖深惜之,惜其为小人所误也。然此难于明言,而情有不能自已,故托言之。蛇蛊毒物皆阴险之类,既惩于前,当戒于后,恳恳款款,敦厚之旨,友朋之谊,于斯极矣!”“所叙蛮岭之俗,与《赴江陵途中》诗似相同而不同者,此中有寄托在也。”

清程学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元和圣德诗》

下一篇:唐·韩愈《孟东野失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