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áng
shì
què
shǐ
使
西
fān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1
guī
zòu
shèng
cháo
xíng
wàn
què
xián
tiān
zhào
bào
fān
chén
běn
shì
zhū
shēng
shǒu
wén
jīn
jiāng
jìng
yān
chén
宿
guān
féng
chūn
gēng
tíng
zhàng
shí
mín
duō
yīng
shōu
nìng
shā
sài
wǎng
lái
pín

译文

刚刚奔波万里回来报奏君主近况,很快就拿着君主的诏书出使西蕃。本来一介与文墨相伴的儒生,如今率领千军万马平定边地战乱。夜宿关河,恰逢暮雨潇潇,认出在边塞堡垒处春耕的是曾经的大唐百姓。这一次前往应多多收复故地,哪里会推辞边塞的频繁往来。

逐句剖析

"归奏圣朝行万里":刚刚奔波万里回来报奏君主近况,

"却衔天诏报蕃臣":很快就拿着君主的诏书出使西蕃。

# 天诏:天子诏书。,却衔:回使,报使。

"本是诸生守文墨":本来一介与文墨相伴的儒生,

# 文墨:文书辞章。,诸生:儒生。

"今将匹马静烟尘":如今率领千军万马平定边地战乱。

# 烟尘:边境的烽烟战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夜宿关河,恰逢暮雨潇潇,

# 旅宿:旅途夜宿。

"春耕亭障识遗民":认出在边塞堡垒处春耕的是曾经的大唐百姓。

# 遗民:沦陷区的百姓。,亭障:边塞的堡垒。

"此去多应收故地":这一次前往应多多收复故地,

"宁辞沙塞往来频":哪里会推辞边塞的频繁往来。

# 沙塞:沙漠边塞。,宁辞:哪里会推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有版本将作者标注为殷尧藩。诗中围绕常侍御出使西蕃展开,刻画了一位从文墨书生转型为边塞使臣的官员形象。首联“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以万里外交行程为背景,点明其往返奔走的职责;颔联“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通过“诸生”与“匹马”的对比,凸显其从文弱书生到戍边使臣的身份转变,“静烟尘”暗含平定边患之责。诗中“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一联,既以夜雨、春耕等意象勾勒边疆实景,又借遗民存在隐现收复故地的政治诉求。尾联“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以“应收故地”直抒胸臆,“宁辞”反问强化使臣不畏艰险的担当,整体将个人使命与家国情怀相融,完成从送别到家国关切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监察御史常鲁当时担任入吐蕃使崔汉衡的判官。因吐蕃对唐朝边界划分的文书表述有不同意见,常鲁便返回长安向朝廷请示。韦应物的这首诗,便是在常鲁以监察御史身份充任入吐蕃使崔汉衡判官期间创作的,诗中记录了使臣“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这一特殊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常侍御从京城万里归来奏报国事,又带着皇帝诏书去安抚西蕃大臣;他本是文墨书生,如今独自骑马要去平定边患;旅途中夜宿关河遇暮雨,春日见边塞亭障旁仍有遗民生活。表达了对友人此去能收复故土的期待,以及对他不辞辛劳往返沙塞的赞赏。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诗中“关河”“暮雨”“亭障”“遗民”等意象组合,构建出边地苍茫又带生机的画面。“旅宿关河逢暮雨”以“关河”“暮雨”写出旅途艰辛,“春耕亭障识遗民”则通过“亭障”(边地哨所)与“遗民”(边地百姓),暗写边地盼归的场景。这些意象组合写出了常侍御此行的所见所感,既暗示他需面对的自然与民生挑战,又突出其收复故地的决心。反问:尾联“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运用反问,以“宁辞”(怎会推辞)反问,实则强调“不辞”的坚定。诗人不直接说常侍御定能不畏辛劳,而是用反问句式强化其收复故地的决心,既然要收复失地,又怎会怕沙塞往返的艰辛?既体现对常侍御使命必达的信任,也传递出诗人对收复疆土的热切期盼。对比:“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通过昔日文弱书生与今朝立马平边尘的对比,突出常侍御从文官到使臣的转变,展现其临危受命、勇赴国难的担当。诗句以“匹马”与“烟尘”形成视觉反差,强化了从书斋到沙场的变化,表达诗人对其果敢行动的赞许。

3. 分段赏析

首联“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以”归奏”“衔诏”点明其往返汉蕃的外交使命,呼应诗题“却使”(回使)的叙事逻辑,体现使臣往返沟通的职责。颔联“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通过”诸生”与“匹马”、“守文墨”与“静烟尘”的对比,直接呈现其从文臣到使臣的身份转变,凸显临危受命的紧迫性,而非传统“先抑后扬”的铺垫。颈联“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以“暮雨”“春耕”等意象,既暗示旅途艰辛,又借遗民春耕的细节,侧面反映边疆民众对故土的坚守,暗含对和平的期许。尾联“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以反问语气强化收复失地的决心,呼应首联的使命轨迹,形成叙事闭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听江笛送陆侍御(同丘员外赋题)》

下一篇:唐·韦应物《酬元伟过洛阳夜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