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guàn
yòu
xiá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1
xiāo
yáo
xiān
jiā
cháo
huáng
​​xìng
gāo
qīng
yǐn
qióng
huá
jiāng
jiě
lái
kuǎn
tiān
xiāng
càn
rán
xiào
绿
jiǎn
xīn
zhāng
líng
líng
yīn
ruò
lán
fāng
hào
zuò
yíng
yuè
huá
shū
wèi
yāng
què
niàn
xuān
huá
yóu
qīng
liáng​
shū
sōng
kàng
gāo
diàn
殿
zhú
yīn
cháng
láng
róng
míng
děng
fèn
xié
shǒu
suí
fēng
xiáng

译文

这位逍遥的仙人弟子,早晚都向玉皇大帝请安。兴致高昂时啜饮清露,口渴时享用琼浆玉液。解下官印前来拜访,轻披衣衫,衣袂间带着天界的香气。仙人笑着看向我,展开翠绿的信笺写下新的诗篇。仙乐清冷如玉石相击,香气馥郁似兰花绽放。心中充盈着浩渺的思绪,月光洒落,夜色还未消散。回头想起尘世喧嚣的日子,不知何处能寻得清凉。稀疏的松树映衬高耸的殿宇,茂密的竹林遮蔽幽长的回廊。荣华名利如同粪土,与仙人携手随风遨游天际。

逐句剖析

"逍遥仙家子":这位逍遥的仙人弟子,

"日夕朝玉皇":早晚都向玉皇大帝请安。

"兴高清露没":兴致高昂时啜饮清露,

"渴饮琼华浆":口渴时享用琼浆玉液。

"解组一来款":解下官印前来拜访,

"披衣拂天香":轻披衣衫,衣袂间带着天界的香气。

"粲然顾我笑":仙人笑着看向我,

"绿简发新章":展开翠绿的信笺写下新的诗篇。

"泠泠如玉音":仙乐清冷如玉石相击,

# 音:一作响。

"馥馥若兰芳":香气馥郁似兰花绽放。

"浩意坐盈此":心中充盈着浩渺的思绪,

"月华殊未央":月光洒落,夜色还未消散。

"却念喧哗日":回头想起尘世喧嚣的日子,

"何由得清凉":不知何处能寻得清凉。

"疏松抗高殿":稀疏的松树映衬高耸的殿宇,

# 抗:一作枕。

"密竹阴长廊":茂密的竹林遮蔽幽长的回廊。

"荣名等粪土":荣华名利如同粪土,

"携手随风翔":与仙人携手随风遨游天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都观答幼遐》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韦江州集》等文集。全诗以友人幼遐(李儋)的修道生活为背景,通过“逍遥仙家子,日夕朝玉皇”等诗句,生动描绘了道观中清修的日常场景,如“疏松抗高殿,密竹阴长廊”展现道观的幽静环境。诗中“荣名等粪土,携手随风翔”等词句,直白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韦应物善用比喻,如以“泠泠如玉音,馥馥若兰芳”形容琴声与诗文的清雅,语言质朴却意境悠远。此诗约创作于大历末至建中初(778-781年),是韦应物与友人李儋的酬答之作,反映了诗人身处中唐时期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安清都观始建于隋开皇七年(587年),最初位于永兴坊,唐代武德初年迁至永乐坊,逐渐成为长安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该观更名为开元观。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大历末年至建中初年(约778-781年)期间,曾在此创作《清都观答幼遐》和《雨夜宿清都观》等诗作。这些作品通过描绘道观清幽的环境与友人交游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清都观(后改称开元观)作为长安城内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元稹、白居易等文人前来游览,为他们创作诗歌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道教隐逸为题材的五言古诗,描绘清虚绝俗的道观生活,暗含对道教超然境界的推崇。作者视功名如粪土,呼吁摒弃世俗羁绊,与自然合一,展现诗人经历仕宦后的精神解脱。

2. 写作手法

比喻:“泠泠如玉音”​​:将清都观中的声音(如仙乐或流水声)比作玉石相击的清脆声响,突出其纯净、清越的特质。“馥馥若兰芳”​​:将仙境中的香气喻为兰花的芬芳,以具体花香传递超然脱俗的意境。通过“如玉”“若兰”等喻词,将仙境意象转化为精神符号,既描绘了道家理想中的超然世界,又尖锐批判了现实功名。

3. 分段赏析

“逍遥仙家子,日夕朝玉皇”​​:开篇点明主人公身份,以“逍遥”“仙家”凸显其超凡脱俗的形象,“日夕朝玉皇”则暗示与自然神灵的亲近,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兴高清露没,渴饮琼华浆”​​:通过“清露”“琼华浆”等意象,表现隐士生活的清雅与甘美,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体现对自然馈赠的珍视。​​“解组一来款,披衣拂天香”​​:“解组”象征卸下官场束缚,“拂天香”以嗅觉描写强化仙境氛围,动作细节传递出归隐后的轻松自在。​​“粲然顾我笑,绿简发新章”​​:人物互动的刻画生动传神,“粲然笑”展现隐士的豁达,“绿简”代指诗文创作,暗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泠泠如玉音,馥馥若兰芳”​​:听觉与嗅觉结合,以“玉音”“兰芳”比喻隐士的高洁品格,语言优美且富有韵律感。​​“浩意坐盈此,月华殊未央”​​:由景及情,月夜下的静谧与内心的充盈相呼应,“浩意”暗含对生命境界的感悟,情感含蓄而深沉。​​“却念喧哗日,何由得清凉”​​:笔锋一转,对比尘世喧嚣与隐逸清凉,反问句式强化对世俗的疏离感,凸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疏松抗高殿,密竹阴长廊”​​:以“疏松”“密竹”等自然景物构建幽静环境,画面感极强,暗示隐士居所的清幽雅致。​​“荣名等粪土,携手随风翔”​​:结尾直抒胸臆,将功名视为粪土,以“携手随风”展现与自然合一的超脱姿态,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深化了全诗淡泊名利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四禅精舍登览悲旧,寄朝宗、巨川兄弟》

下一篇:唐·韦应物《听江笛送陆侍御(同丘员外赋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