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忽逾时节":忽然间,亲人离世已过了些时日,
# 逾:超过,越过。,奄忽:倏忽,忽然。
"日月获其良":选了个吉利的日子送葬。
# 日月获其良:指通过占卜得到宜下葬的日子。
"萧萧车马悲":车马萧萧,满是悲伤,
# 萧萧:马嘶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祖载发中堂":灵柩从正屋出发,送往墓地。
# 祖载:古代在将葬之际,在柩载车上行祖祭之礼。《后汉书·蔡邕传》中,郑玄注曰:“祖特将葬祖祭于庭,载谓升柩于车也。”
"生平同此居":生前一同居住在这屋里,
"一旦异存亡":如今却生死相隔。
"斯须亦何益":短暂的相聚又有什么用,
# 斯须:一会儿,指时间短暂。
"终复委山冈":最终还是要把遗体葬入山冈。
"行出国南门":走出城的南门,向南望去,
"南望郁苍苍":向南方望去草木郁郁葱葱。
# 郁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日入乃云造":太阳落山时才抵达葬地,
# 造:到达。
"恸哭宿风霜":痛哭着在风霜中过夜。
"晨迁俯玄庐":清晨来到墓穴边,俯视着灵柩,
# 玄庐:墓穴。
"临诀但遑遑":临终告别时只有惶恐不安。
# 遑遑:惊惶不安、茫然失措的样子。
"方当永潜翳":亲人即将永远沉入黑暗之中,
# 潜翳:潜藏遮蔽,指埋葬地下。潘岳《悼亡诗》:“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仰视白日光":我抬头望着明亮的阳光。
# 仰视:形容时间短暂。
"俯仰遽终毕":俯仰之间,葬礼仓促结束,
"封树已荒凉":坟冢与树木已显荒凉。
# 封树:封土载树,指墓地。
"独留不得还":独自留下不能久待,想要离去,
"欲去结中肠":心中却悲痛纠结。
# 结中肠:内心郁结难解。
"童稚知所失":孩童们知道失去了亲人,
"啼号捉我裳":哭着抓住我的衣裳。
"即事犹仓卒":眼前的事情还显得匆忙仓促,
# 仓卒:仓促,匆忙。,犹:虽然。,即事:葬事。
"岁月始难忘":这份伤痛却会随着岁月愈发难忘。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写了妻子送葬的全过程,表达了对与妻子生死相隔的伤痛,也有送葬时的惶恐与不舍,对家庭破碎的心酸。
2. 分段赏析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开篇写亲人离世已过些时日,终于选到吉利的送葬日子。“奄忽”显时光飞逝与事出仓促,“获其良”含对逝者的尊重,平淡起笔却暗藏痛失至亲的沉重。“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以“萧萧”状车马声,渲染悲戚氛围;“祖载发中堂”写灵柩从正屋出发,点明送葬开始,实景实写,哀情随场景自然流露。“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今昔对比强烈:曾朝夕共处的居所,如今只剩生死相隔。直白道出最痛的反差,无修饰却字字泣血,道尽天人永隔的残酷。“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写短暂的送别仪式终究无用,亲人终将葬入山冈。看似无奈的感慨,实则藏着对留不住逝者的绝望,悲情深沉。“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记送葬途中:走出城南门,望见墓地草木茂密。“郁苍苍”既写实景,又暗喻死亡的沉寂,以景衬哀,前路茫茫之感油生。“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日暮才抵达葬地,诗人痛哭着在风霜中守夜。“恸哭”直抒悲怀,“宿风霜”显哀痛之深,连环境都染上凄苦。“晨迁俯玄庐,临诀但遑遑。”清晨来到墓穴边,俯视灵柩,告别时只剩惶恐不安。“遑遑”精准刻画临别时的手足无措,将不舍与茫然写得真切。“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亲人即将永远沉入黑暗,诗人却抬头见明亮阳光。明暗对比中,凸显阴阳相隔的决绝,阳光愈明,内心愈寒。“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转眼葬礼结束,坟冢与树木已显荒凉。“俯仰”极言时间之快,“荒凉”写尽仪式后的空寂,悲从中来。“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想多留片刻却不能,想离去又心如刀绞。两难之境道尽不舍,“结中肠”三字将纠结的悲痛具象化。“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孩童虽幼,却知失去亲人,哭着拉住父亲衣裳。以稚子悲戚侧面烘托丧亲之痛,细节真实,更添酸楚。“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葬礼虽仓促结束,这份伤痛却会随岁月愈发深刻。结句由眼前事推及长远,将一时之悲升华为永恒的怀念,余味绵长。
# 刘云:哀肠如此。岂有和声哉?而惨黯条达,愈缓愈长。
宋刘辰翁《韦孟全集》
# 苏州可谓刻意《选》体,大入堂奥者矣。
明顾璘《批点唐音》
上一篇:唐·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
下一篇:唐·韦应物《寄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