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òu
huán
tián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gōng
mén
xuán
jiǎ
lìng
huàn
zhuó
suì
chén
huái
怀
chuàng
hèn
tián
hán
shí
shōu
tiān
guǎng
广
fēng
cǎo
shuāi
shān
míng
shǐ
chóng
dié
chuān
qiǎn
gèng
wēi
yān
huǒ
shēng
shǔ
dōng
zhōng
rán
shí
jié
lái

译文

官府的门上悬挂着重要的法令,得以趁着这个时机去洗涤(衣物),满足自己的私事。早晨起床,心中怀着悲伤怨恨之情,田野里寒露弥漫。秋天的气息收敛,天地显得更加广阔,风吹凄凉,草木凋零。山峰清晰可见重重叠叠,河流因为水浅而更加曲折蜿蜒。农田里冒出炊烟,庄稼积满了东菑之地。最终还是能够享受农田的劳动,一旦时节一到就是这样。

逐句剖析

"公门悬甲令":官府的门上悬挂着重要的法令,

# 甲令:朝廷颁布的重要法令。

"浣濯遂其私":得以趁着这个时机去洗涤(衣物),满足自己的私事。

"晨起怀怆恨":早晨起床,心中怀着悲伤怨恨之情,

"野田寒露时":田野里寒露弥漫。

"气收天地广":秋天的气息收敛,天地显得更加广阔,

"风凄草木衰":风吹凄凉,草木凋零。

"山明始重叠":山峰清晰可见重重叠叠,

"川浅更逶迤":河流因为水浅而更加曲折蜿蜒。

"烟火生闾里":农田里冒出炊烟,

# 闾里:里巷,平民聚居之处。

"禾黍积东菑":庄稼积满了东菑之地。

# 东菑:东边田地。

"终然可乐业":最终还是能够享受农田的劳动,

# 乐业:愉快地从事本业。,终然:纵然。

"时节一来斯":一旦时节一到就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授衣还田里》乃唐代韦应物所作五言排律,见于《韦苏州集》等典籍。此诗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身为官员,韦应物被繁杂公务缠身,还需遵照官府指令处理浣洗衣物等事务。不过,每当清晨来临,他心中便涌起思乡的愁绪与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也能感知到田间寒露的清冷。他感慨天地间的气息渐渐趋于平和,萧瑟秋风将草木吹得枯萎凋零。但最终,他在田间劳作的过程里,重新寻得了生活的乐趣。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凸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田园景象与农事劳作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建中二年(781)九月,韦应物时任比部员外郎。“授衣”意为准备冬衣,此诗是他假期归乡时创作。诗里刻画秋日田野稍显凄清衰败的景致,诗人见景生情,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野田寒露”“风凄草衰”之景,借景抒发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彰显恬淡高远诗风,体现唐代田园与行旅诗交融特征。

2. 写作手法

对比:“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天地广”的宏大气象与“草木衰”的凋零之态形成对比,“天地广”展现出寒露时节天地开阔的空间感,“草木衰”聚焦草木因秋而枯萎的细节,一宏一微、一盛一衰,凸显出季节转换带来的自然变化,强化秋景的层次感;“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里,“山明”与“川浅”从视觉感受上对比,山因晴而显轮廓重叠之美,川因水浅而见蜿蜒之态,二者勾勒出山水在特定时节的不同风貌,借自然景观的对比,传递出诗人对田园秋景的细腻感知。借景抒情:“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描绘出天地间气息收敛,显得更为广阔,秋风凄厉,草木凋零衰败的景象。通过对这样萧索秋景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怆然愁绪,将情感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让读者能从景物描写里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公门”“甲令”点明官府严苛政令,“浣濯”“遂私”转写百姓可趁时处理私事。一公一私,以政令的约束与生活的自在对照,悄然拉开官民生活差异的叙述,为下文情感铺陈做铺垫。“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晨起”写出时间,“怆恨”露心绪,“野田寒露”描绘环境。秋日清晨,诗人于寒露凝结的野田,满心怆然,以具体的地点场景,将内心怅惘与秋景交融,奠定全诗感伤基调。“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气收”显秋意收敛,天地因之更显空阔;“风凄”带出悲凉,催得草木凋零。“天地广”的宏阔与“草木衰”的衰败并置,借自然气象变化,渲染出秋的肃杀与寂寥,传递时光易逝的叹惋。“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山明”点出光线映照下的特点,“重叠”写山峦形态,“川浅”表河水状态,“逶迤”描河道姿态。诗人眼中,光亮里山峦层层叠叠,浅滩间河道曲折绵长,以山水的具体样貌,将自然景致的灵动与舒展呈现,既显画面的鲜活感,也为后文流露生活心境铺垫了悠然的氛围。“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烟火”“禾黍”勾勒乡村烟火、田园丰收之景,是生活安定的体现;“可乐业”直抒胸臆,说终于能安于本业,盼时节一至归此。在田园图景铺展中,收束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暗含归隐之思,让全诗感伤中添几分对自在生活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烟火”二句)此等句语,人人知为陶诗,不知直从汉、魏中来。

明袁宏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乘月过西郊渡》

下一篇:唐·韦应物《冬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