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guī
yu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hán
yuè
chén
chén
dòng
fáng
jìng
zhēn
zhū
lián
wài
tóng
yǐng
qiū
shuāng
xià
shǒu
xiān
zhī
dēng
cái
féng
jiǎn
dāo
lěng

译文

寒夜月光洒向庭院深处的屋内,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逐句剖析

"寒月沈沈洞房静":寒夜月光洒向庭院深处的屋内,

#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外梧桐影":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

#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秋霜欲下手先知":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

"灯底裁缝剪刀冷":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闺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闺怨为主题,描写了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前两句写景,用寒月、梧桐影等营造出冷清孤寂氛围,为“怨”铺垫;后两句情景交融,通过“手先知”“剪刀冷”描绘出秋霜将至、冬衣未成、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尽显女子内心凄凉与孤寂之“怨”。全诗言简意丰,含蓄有致,以细腻笔触将女子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寒闺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大约在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822)前后所写。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从忠州调回朝廷,此时宪宗去世,穆宗继位,宦官把持朝政,天子纵荒,宰相才下,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政治环境极为黑暗。朝廷以为藩镇割据已平定,便令各军裁减兵额,这激怒了无业的士兵。穆宗长庆元年(821),河北地区的朱克融、王廷凑和史宪成等兵将乘机拥兵割据,朝廷发兵十五万人平叛,却财竭力穷,毫无建树,给广大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唐代,府兵制度曾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征戍日久衣服破损需家中寄去补充更换,尤其是御寒冬衣,所以唐诗中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到了白居易的时代,虽然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的情况依然存在。白居易目睹了这种社会现实,有感于战乱征戍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闺中女子对征夫的牵挂和哀怨,便创作了这首《寒闺怨》,含蓄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乱征戍的怨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寒月沉沉、洞房寂静、真珠帘外梧桐投影的景象,通过刻画秋霜欲下时闺中少妇在灯底裁缝,因剪刀冷而感受到的寒意,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闺中少妇为征夫赶制冬衣时内心的凄凉与孤寂之怨。

2. 写作手法

烘托:前两句通过描写“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营造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氛围,烘托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凄凉。细节描写:“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细致刻画了女子在灯下裁缝时,因秋霜将至而先感受到剪刀冰冷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女子的孤寂之感与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

3. 分段赏析

首句“寒月沈沈洞房静”点明时间为深夜,“寒月”暗示秋冬季节,“洞房”既可是新婚后的洞房,也可理解为庭院深处的房间,一个“静”字让本该温暖的居所显得格外冷清,居室深邃且被寒月照射,更显幽静。第二句“真珠帘外梧桐影”,“真珠帘”尽显华贵,暗示屋子主人身份高贵,却也难脱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梧桐树在月光下影子被拉长,“梧桐影”与“寒月”相映且暗逗“秋霜”,因无月无影且梧桐是秋天最早落叶之树,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通过冷清之景、幽独之人,暗示了寒闺之怨。第三句“秋霜欲下手先知”,首字点明季节为寒霜将落的深秋,在清冷月光和寂静房屋中,帘内人未睡,感到手冷后意识到秋深要下霜,暮秋深夜霜未降而玉手先知,引人遐思。第四句“灯底裁缝剪刀冷”给出答案,原来女主人公未就寝,在灯下裁剪寒衣欲寄给远方征夫,气温骤降使剪刀冰凉刺骨,更觉屋外寒冷,反衬出闺房冷寂和独守深闺的落寞,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女主人公心中充满忧怨,诗人却只写从剪刀之冷感到天气变化,其余让读者想象体会。

4. 作品点评

《寒闺怨》一诗看似简约,实则内蕴丰富,尽显含蓄之妙。诗人对生活的感知极为细腻。日常生活里,人们往往对诸多事物的变化熟视无睹,可敏锐的诗人却能精准捕捉并生动描绘,让人于平凡中领略到新鲜之感。这正是此诗在艺术层面的独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对诗中女子来讲,也许她心头会有许多酸甜苦辣,但诗人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

近代姜洪伟《白居易诗词选》

# 这首诗描写了闺中思妇在深秋之夜裁剪寒衣准备寄送远方征夫的情景。全诗以一句“灯底裁缝剪刀冷”作结,其余一概略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体会、品味。

近代陈耳东、陈笑呐《情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下一篇:唐·白居易《岁暮夜长病中灯下闻卢尹夜宴以诗戏之且为来日张本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