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舍跼终年":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
# 跼:拘束。
"出郊旷清曙":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 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杨柳散和风":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青山澹吾虑":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 虑:思绪。,澹:澄净。
"依丛适自憩":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 憩:休息。,丛:树林。
"缘涧还复去":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 还复去:徘徊往来。,涧:山沟。,缘:沿着。
"微雨霭芳原":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
# 霭:云气,这里作动词,笼罩。
"春鸠鸣何处":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乐幽心屡止":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 乐幽心屡止: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屡:好几次。
"遵事迹犹遽":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 犹:十分。
"终罢斯结庐":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 终罢斯结庐:典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面要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斯,一作“期”。
"慕陶真可庶":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 庶:庶几,差不多。,真:一作“直”,就。,慕陶:指归隐。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山水诗。描绘了诗人久处吏舍、身心拘束,于春日清晨出城郊游时,所见到的杨柳在和风中摇曳、青山让人心绪宁静、微雨笼罩芳原、春鸠四处啼鸣等郊外美景,营造出清新自然、闲适悠然的氛围,突出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由闲适、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 分段赏析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此句直抒诗人困于官舍的烦闷,“跼”字尽显官场生活的拘束。而“出郊”与“旷”字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来到郊外,清新的曙色让他心境顿觉开阔,表达出对自由、自然的渴望与向往。“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这几句具体描绘郊外美景,杨柳在和风中轻舞,青山使诗人思绪澄净,他在丛林中自在休憩,沿山涧随意徘徊。微雨蒙蒙,笼罩着芬芳的原野,春鸠啼鸣,却不知在何处。诗人通过对杨柳、青山、丛树、山涧、微雨、芳原、春鸠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清新、幽美、宁静的氛围,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让诗人沉浸其中,身心愉悦,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诗人虽喜爱这清幽之地,却因公务缠身,无法在此长住,心中满是无奈。但他终究希望能辞官归隐,在此结庐,像陶渊明一样过上自由闲适的生活,直接表达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与决心。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凭借真挚纯粹的情感,倾诉出官场生涯那千篇一律、令人疲惫的繁忙日常,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回归自然怀抱时,所收获的那份久违的静谧与愉悦。其中“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两句,堪称神来之笔。轻柔的杨柳在微风中款款摇曳,葱郁的青山悄然抚平了诗人内心的万千思绪。
# (三四)自以为得。(五六)游兴,各自写。
宋刘辰翁《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
# 景中寓情。一解,以春日郊游起。“散”“澹”二字,凝练极。二解,写东郊赏览也。三解,有惰于仕进也。
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一
上一篇:唐·李白《折杨柳》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赵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