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我正泊行舟":当我停留在行舟之上思念你时,
# 泊:停留。
"望我君应上郡楼":此时你应该正登上郡楼遥望着我。
"万里月明同此夜":在这同一夜晚,明月照耀着万里大地,
"黄河东面海西头":你所在之处,是在黄河的东面,而我的行舟,正在海的西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描绘出在同一夜晚,明月照耀万里大地,自己身处黄河东面,而友人在海西头的景象。借这辽阔的月夜之景,抒发了虽相隔甚远却共享明月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对偶:诗中“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运用对偶,从双方角度呼应思念,句式对仗工整,强化情谊,拓宽空间,营造出两地相望的深情意境。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忆君我正泊行舟”,白居易直白地表明自己在河阴夜泊时,心中涌起对元稹的思念。“忆君”二字直接点明主题,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诗人情感的强烈。此时诗人的船正停泊在河岸边,周围环境静谧,这种宁静的氛围更烘托出他内心对友人的牵挂。“望我君应上郡楼”,诗人运用对偶写法,从对方角度展开想象。他推测此时元稹也在思念自己,或许正登上郡楼,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眺望。这种从对方角度出发的写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立体。读者能感受到,两人虽身处异地,但彼此的思念是相互的,这份跨越空间的情谊令人动容。“万里月明同此夜”,诗人将目光投向夜空,此时万里大地都沐浴在明月的光辉之下。在这同一夜晚,明月成为连接他与元稹的纽带。这一句诗,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宁静的氛围,明月的存在让诗人觉得自己与友人虽远隔千里,却似乎能共享这一片月光,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黄河东面海西头”,诗人点明了自己与友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他身处黄河东面,而元稹在海西头,两地相隔甚远。这种空间上的巨大跨度,更凸显出思念之情的深沉。尽管距离遥远,但诗人相信,他们对彼此的思念能跨越山河,在这同一轮明月下交汇。整首诗,白居易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写法、借景抒情、空间对照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在河阴夜泊时对元稹的思念,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