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夭艳正当时":多么可惜啊,那娇艳盛放的花朵正处于最美好的时候,
# 夭艳:妖艳,形容花儿颜色鲜艳迷人。夭,一作妍。,可怜:可爱。
"刚被狂风一夜吹":却偏偏被狂风在一夜之间全部吹落了。
"今日流莺来旧处":如今流莺飞到了花朵从前盛开的地方,
# 旧处:原来的地方。
"百般言语泥空枝":它叽叽喳喳地说了许多话语,紧紧地依偎在那光秃秃的树枝上。
# 泥:通“呢”,呢喃。一作啼。,百般言语:千言万语之意。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描绘了花朵在盛开时被狂风摧残的悲惨景象,通过流莺归来却只见空枝的细节,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诗中借花喻人,以自然景物的变迁隐喻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拟人:“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将流莺拟人化,赋予流莺人的情感和行为。流莺在旧处对着空枝“百般言语”,仿佛在为花的凋零而悲叹,实则是诗人借流莺之态传递自己惜花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象征:“狂风”象征着强大的、具有破坏性的外力,而娇艳的花象征着美好、脆弱的事物。通过二者的关系,暗示美好事物容易被外界的不利因素所摧毁,也可能暗指诗人自身的才华和理想被现实所打击。对比:首句描绘花朵“夭艳正当时”,展现出花朵盛开时的娇艳美好;第二句写“刚被狂风一夜吹”,呈现出花朵被狂风摧残后的凋零破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美好事物消逝的突然和令人惋惜,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用“可怜”一词直接抒发对鲜花盛开时娇艳动人的怜惜。“夭艳”突出了花朵的美丽与娇嫩,“正当时”则强调了其盛开的短暂与珍贵,为后文的凋零埋下伏笔。第二句“刚”字体现出鲜花被摧残的突然和意外,“狂风”象征着强大的破坏力量,“一夜吹”则极言破坏之迅速和彻底,诗人对鲜花遭遇的无奈和痛心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句“流莺”是春天的象征,“旧处”指鲜花曾经盛开的地方。流莺来到旧处,却只见空枝,这一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第四句“百般言语”赋予流莺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仿佛它在为鲜花的凋零而哀叹。“泥空枝”则形象地描绘出流莺在空枝间徘徊、啼叫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全诗运用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将鲜花的盛开与凋零、流莺的啼叫与空枝的寂静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惜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唐代惜花题材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了花朵盛放时突遭摧残的悲剧,语言平易却饱含深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切惋惜。后两句“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通过流莺与空枝的互动,进一步渲染了花落之后的凄凉景象,暗喻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命运多舛的感慨。全诗借花喻人,将自然景物的变迁与人生境遇相结合,既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哀叹,也寄托了对世事无常的哲思,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艺术特色。
上一篇:唐·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
下一篇:唐·白居易《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