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xīng
yīn
shì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èng
kuáng
yán
xìn
lǎo
rén
yǒu
lǎo
kuáng
tīng
zhī
guān
yòng
zhōng
jiàn
ruì
fēng
duō
shāng
guān
xíng
hái
nèi
jìn
chǐ
齿
xiān
wáng
yán
chǔ
shì
zhě
gāng
qiáng
guī
xìng
qiě
shàn
jiū
xīn
dùn
è
rén
jiàn
shí
zhī
chuáng
qín
nuǎn
jiǎo
yán
shēn
zhě
quán
róu
ruò
huò
nàn
wèi
miǎn
yōu
huàn
bǎo
zhōng
qiáng
ruò
gāng
róu
jiān
shàng
zūn
zhōu
kǒng
xùn
páng
jiàn
lǎo
zhuāng
yán
wéi
biān
hòu
yào
è
xiān

译文

圣人会选择狂夫的言论,俗人相信老人的话语。我有老迈狂放的言辞,听我对你们说。我观察器物用具之中,剑锋利,剑刃多有损伤。我观察人的身体之内,骨骼坚硬,牙齿先脱落。传话给处世的人,不可固执于刚强。龟的性情愚钝且善良,鸠的心思迟钝且无恶意。人轻视它却用来垫床脚,鹘欺负鸠,擒捉它暖脚。传话给立身的人,不能完全柔弱。那些过于刚强的人固然遭祸,这些过于柔弱的人也难免忧患。怎样才能保全善终吉祥,在强弱刚柔之间。向上遵循周公、孔子的训诫,旁边借鉴老子、庄子的言论。不仅在后面鞭策,也要在前面驾驭。

逐句剖析

"圣择狂夫言":圣人会选择狂夫的言论,

"俗信老人语":俗人相信老人的话语。

"我有老狂词":我有老迈狂放的言辞,

"听之吾语汝":听我对你们说。

"吾观器用中":我观察器物用具之中,

"剑锐锋多伤":剑锋利,剑刃多有损伤。

"吾观形骸内":我观察人的身体之内,

"骨劲齿先亡":骨骼坚硬,牙齿先脱落。

# 骨劲:一作劲骨。

"寄言处世者":传话给处世的人,

"不可苦刚强":不可固执于刚强。

"龟性愚且善":龟的性情愚钝且善良,

"鸠心钝无恶":鸠的心思迟钝且无恶意。

"人贱拾支床":人轻视它却用来垫床脚,

"鹘欺擒暖脚":鹘欺负鸠,擒捉它暖脚。

"寄言立身者":传话给立身的人,

"不得全柔弱":不能完全柔弱。

"彼固罹祸难":那些过于刚强的人固然遭祸,

# 固:一作因。

"此未免忧患":这些过于柔弱的人也难免忧患。

# 患:平声。

"于何保终吉":怎样才能保全善终吉祥,

"强弱刚柔间":在强弱刚柔之间。

"上遵周孔训":向上遵循周公、孔子的训诫,

"旁鉴老庄言":旁边借鉴老子、庄子的言论。

"不唯鞭其后":不仅在后面鞭策,

"亦要轭其先":也要在前面驾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遇物感兴因示子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白居易晚年失去儿子后,便将教育的对象转向侄子们,这首诗就是他用来教导晚辈如何为人处世的。诗中劝诫晚辈做人既不能过于刚强,也不能一味柔弱,其中凝聚了他为官多年的人生感悟。诗中通过“剑锐锋多伤”“骨劲齿先亡”等具体意象,阐述刚柔相济的处世道理,还融合了儒家的周孔训诫与道家的老庄思想,是他晚年向晚辈传递人生智慧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居易晚年经历了丧子的痛苦,之后便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家族晚辈身上。这首诗和《狂言示诸侄》《闲坐看书贻诸少年》等作品一起,构成了他的家风教育体系,目的是通过诗文向晚辈传递人生经验和处世方法。诗中“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等句子,反映出诗人晚年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教子诗,介绍了诗人对晚辈为人处世的教导,描绘了刚强易受损、柔弱易受欺的现象,体现了刚柔相济的处世观点,营造了恳切劝导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晚辈的关怀及传递人生经验的心意。

2. 写作手法

对比:“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与“龟性愚且善,鸠心钝无恶。人贱拾支床,鹘欺擒暖脚”对比,将过于刚强易遭损伤与过于柔弱易被欺辱进行对比,突出为人处世需在强弱刚柔之间寻求平衡的观点。比喻:“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以剑的锋利容易受损、骨骼坚硬而牙齿先脱落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过于刚强易招致祸患的道理。引用:“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引用儒家周孔的训诫和道家老庄的言论,表明诗人的处世思想融合了儒道两家的智慧,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3. 分段赏析

“圣择狂夫言,俗信老人语”开篇以“圣人会采纳狂夫的言论,俗人相信老人的话语”起笔,看似简单的对比,实则为下文铺垫。诗人借此暗示自己虽以“老人”身份言说,话语或许如“狂夫言”,但其中蕴含的经验值得晚辈听取,语气平实,拉近了与子弟的距离,体现出教育的真诚。“我有老狂词,听之吾语汝”承接上文,直接表明自己有“老狂词”要对子弟说。“老狂词”一词既带自谦,又显坦诚,“听之吾语汝”则语气恳切,明确了诗歌的教育目的,让晚辈感受到诗人传递经验的迫切与真诚。“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诗人从日常器物观察入手,说剑因为锋利,剑刃容易受损。以常见的器物为喻,浅显易懂地说明过于刚强易受伤害的道理,让抽象的处世哲学变得具体可感,便于晚辈理解。“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从人的身体内部观察,指出骨骼坚硬,牙齿却先脱落。与上句的“剑锐锋多伤”相呼应,进一步以人体为例,说明过于刚硬往往难以持久,强化了不可过于刚强的劝诫。“寄言处世者,不可苦刚强”直接向处世之人传话,点明不可过于刚强的观点。这是对前四句比喻的总结,语气明确,将前面的形象描述升华为直白的劝诫,让晚辈清晰领会诗人的意图。“龟性愚且善,鸠心钝无恶”转而描述龟和鸠的品性,说龟性情愚钝且善良,鸠心思迟钝且无恶意。通过描绘两种看似柔弱的生物,为下文说明过于柔弱的弊端做铺垫,形成与前文“刚强”的对比。“人贱拾支床,鹘欺擒暖脚”写龟被人轻视用来支床,鸠被鹘欺负擒捉。具体展现了过于柔弱会遭受欺凌的处境,与前文刚强易折的现象形成对照,为后文提出平衡之道做准备。“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向立身于世的人传话,指出不能一味柔弱。这是对龟和鸠遭遇的总结,与“不可苦刚强”形成呼应,从另一角度给出劝诫,使观点更全面。“彼固罹祸难,此未免忧患”“彼”指过于刚强的人,“此”指过于柔弱的人,说前者固然遭祸,后者也难免忧患。总结了两种极端处世方式的弊端,进一步强调走极端不可取,为下文提出核心观点做铺垫。“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提出“怎样才能保全自身善终”的问题,然后给出答案,在强弱刚柔之间寻求平衡。这是全诗的核心观点,回应了前文的两种极端情况,明确了诗人认可的处世之道。“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说明自己的观点既遵循儒家周孔的训诫,又借鉴道家老庄的言论。表明这种处世之道有思想渊源,融合了儒道两家智慧,增强了观点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不唯鞭其后,亦要轭其先”意为不仅要在后面鞭策,也要在前面驾驭。用形象的说法进一步阐释在强弱刚柔之间把握平衡的具体做法,让抽象的道理更易理解,深化了核心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山中五绝句·石上苔》

下一篇:唐·白居易《惜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