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欺不识字":世人嘲笑我不识字,
"我忝攻文笔":我却有愧于研习文章笔墨。
# 忝:羞,辱,有愧于。
"世欺不得官":世人嘲笑我得不到官职,
"我忝居班秩":我却有愧于身居官位序列。
# 班秩:官员的等级序列。
"人老多病苦":别人年老多病痛苦,
"我今幸无疾":如今我却幸运没有疾病。
"人老多忧累":别人年老多忧多累,
"我今婚嫁毕":如今我却已完成了子女婚嫁。
# 婚嫁:此指办完儿女婚嫁之事。
"心安不移转":内心安宁从不动摇,
"身泰无牵率":身体安泰没有牵累。
# 牵率:牵挂,牵累。
"所以十年来":因此十年来,
"形神闲且逸":我的身心闲适又自在。
# 闲且逸:清闲而且安逸。
"况当垂老岁":何况到了垂暮之年,
# 垂老岁:临近老年的年岁。
"所要无多物":所需之物本就不多。
"一裘煖过冬":一件皮袄足够暖过寒冬,
# 煖:一作“暖”。,裘:皮毛制作的外衣。
"一饭饱终日":一顿饭就能饱到日落。
"勿言舍宅小":莫说我的宅院狭小,
# 舍宅:房舍,住宅。
"不过寝一室":不过是睡一间屋子。
# 寝一室:睡觉只需一个房间。
"何用鞍马多":何须鞍马众多,
# 鞍马:备有鞍鞯,可以骑乘的马匹。
"不能骑两匹":反正也骑不了两匹。
"如我优幸身":像我这样侥幸的身世,
# 优幸:优宠。受到优待和宠爱。
"人中十有七":世上十个人里有七个。
"如我知足心":像我这样知足的心境,
# 知足心:知道满足的心。
"人中百无一":世上百个人里难寻一个。
"傍观愚亦见":旁观者哪怕愚钝也能看明白,
"当己贤多失":自己若审视却常犯错失。
"不敢论他人":不敢评论他人是非,
"狂言示诸侄":只把这番“狂言”说给侄儿们听。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家训劝诫的五言古诗。全诗通过白居易晚年对自身生活的总结与反思,向子侄辈传递了“知足常乐”“淡泊守正”的处世哲学与家风训诫,展现了其晚年“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
2. 写作手法
对比:“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人轻视不识字者,诗人却自谦“忝”(有愧于)于钻研文墨,暗示自己虽以文才立足,实则与普通百姓同受世俗偏见。“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世人嘲笑无官职者,诗人又谦称自己“忝”居官位,表面是自嘲,实则暗含对功名束缚的疏离感。这两组对比通过自贬与自得的矛盾,既消解了传统士大夫的优越感,又为后文“知足”的主题埋下伏笔,形成一种反讽式的幽默。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以“世欺”与“我忝”形成对比,世人嘲笑他没文化、没官职,他却自谦“忝”(愧疚)于能舞文弄墨、有官职在身。这种“反话”式的自谦,暗含对世俗标准的淡然:他人的嘲笑不必在意,自己已满足于当下的生活状态。中间六句“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继续对比他人与自身:他人年老多病、烦忧缠身,他却身体康健、子女成家;内心安定无杂念,身体轻松无拖累,因此十年间身心都闲适自在。“幸”“无”“毕”“不移转”“无牵率”等词,反复强调他对自己现状的满足,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温度。“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煖过冬,一饭饱终日”进一步点明“垂老”的生活所需:一件保暖的皮袍过冬,一顿饱饭度日,无需更多物质。用“裘”“饭”这类日常物品作比,将“知足”具象化,更显真实可信。“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以住所、鞍马为例,继续淡化物质需求:房子小又如何?不过是睡一间房;马匹多又怎样?自己连两匹都骑不过来。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让“知足”的态度更接地气,也暗含对“贪多”心态的调侃。“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用数字强化观点:像他这样幸运的人,人群中占十分之七;像他这样知足的人,却百中无一。通过夸张对比,突出“知足”的难能可贵,也隐含对“不知足”者的提醒。最后“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收束全诗:旁观者哪怕愚钝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可聪明人反而容易迷失;我不评价别人,只是把这番“狂言”说给侄子们听。用“狂言”二字拉近距离,既显亲切,又暗含真诚,这不是说教,而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里的“狂言”,主要就是白居易想通过这些话告诉晚辈自己所坚持的“独善”生活态度:做人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不必过度追求物质财富,有件皮袄暖身、有口饱饭、有一间小屋居住,便能满足地生活。当然,诗里也没有忽略读书的意义,开头就提到人还是应当读书,进而争取入仕,这说明儒家重视学问与入仕的传统观念,在他心里还是很重的。所以,既要读书入仕,又别太看重功名利禄,这大概就是他通过这些“狂言”想告诉家族晚辈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