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chéng
dōng
huā
xià
zuò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ù
shī
zhāng
huā
duō
shǔ
luò
yáng
féng
zhī
xuě
shì
bìn
chéng
shuāng
xiàng
hòu
guāng
yīn
cóng
qián
shì
máng
yīn
chóng
nián
shào
zhù
shí
fāng
sòng
chóu
miàn
qīng
jiǔ
cháng
bái
tóu
zài
zuì
dǎo
fáng

译文

还记得往昔的诗稿文章里,总说花儿开得最多的地方是洛阳。等到再次遇见枝头繁花如雪一般绽放时,自己的鬓角早已像霜一样洁白。往后的时光变得短促,从前的日子又总是被繁杂的事务填满。没有办法重新回到年轻的时候,也没有计策能留住时光里的芬芳景致。想要把忧愁从脸上驱赶走,只能把美酒倒进肠中。已然白头,没什么可依靠的,就算醉倒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逐句剖析

"记得旧诗章":还记得往昔的诗稿文章里,

"花多数洛阳":总说花儿开得最多的地方是洛阳。

# 花多数洛阳:旧诗云:“洛阳城东面,今来花似雪。”又云:“更待城东桃李发。”又云:“花落洛阳城。”

"及逢枝似雪":等到再次遇见枝头繁花如雪一般绽放时,

"已是鬓成霜":自己的鬓角早已像霜一样洁白。

"向后光阴促":往后的时光变得短促,

"从前事意忙":从前的日子又总是被繁杂的事务填满。

"无因重年少":没有办法重新回到年轻的时候,

"何计驻时芳":也没有计策能留住时光里的芬芳景致。

"欲送愁离面":想要把忧愁从脸上驱赶走,

"须倾酒入肠":只能把美酒倒进肠中。

"白头无藉在":已然白头,没什么可依靠的,

"醉倒亦何妨":就算醉倒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城东花下作》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于晚年归隐洛阳期间。诗中先由旧诗引发对往昔洛阳花盛的回忆,再写如今见花似雪却已鬓发染霜的境况,继而感慨此后时光短促、从前事务繁忙,又抒发无法重回年少、留住美好时光的怅惘,最后以借酒消愁、醉倒无妨的想法作结,寄寓着对岁月流逝的叹惋与对往昔的怀念。此诗语言平实自然,而情感却细腻深刻,通过今昔对比等手法,将人生暮年对时光、过往的复杂感慨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感怀时光流逝的五言排律,借洛阳繁花、枝头似雪的春日景象,以及自身鬓发如霜的模样,写出了对往昔美好岁月的追忆,对时光匆匆、青春不再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对比:“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中回忆的洛阳繁花与“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里如今枝头花似雪而自身鬓发如霜形成对比,昔日花盛与人健的美好,对照今日花依旧而人衰老的境况,凸显时光的无情。

3. 分段赏析

“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以回忆起笔,“旧诗章”是承载过往记忆的载体,它引出了诗人对洛阳繁花的印象。“花多数洛阳”一句,看似简单的叙述,却藏着对往昔美好景致的怀念。这里没有直接描绘花的形态,却通过“数洛阳”传递出洛阳花事繁盛的特点,为后文的今昔对比埋下伏笔,语言平实却带着淡淡的怀旧意味。“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将今时的景象与自身状态相对照。“枝似雪”描绘出枝头繁花盛开的样子,与首联中洛阳的花形成呼应,是眼前的实景;“鬓成霜”则刻画了诗人如今鬓发斑白的形象。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以花的依旧繁盛和人的容颜衰老形成鲜明反差,直观地展现出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字里行间满是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向后光阴促”写出对未来时光短暂的感知,“从前事意忙”则回顾过去被事务填满的日子。两句分别着眼于未来和过去,将时间的紧迫感与过往的忙碌状态结合起来,既交代了时光流逝的具体体现,又暗含着对未能好好把握时光的遗憾,让情感的表达更为细腻。“无因重年少,何计驻时芳”,承接前文的感慨,直抒胸臆。“无因重年少”点明无法回到年轻时光的无奈,“何计驻时芳”则表达了无法留住美好景致与青春年华的怅惘。这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情感,将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遗憾。“欲送愁离面,须倾酒入肠”,转向诗人排遣忧愁的方式。“愁”是内心的情感,“送愁离面”写出想要摆脱忧愁的愿望;“倾酒入肠”则是具体的行动,试图以饮酒来消解愁绪。这里通过对行为的描写,展现出诗人面对忧愁时的无奈之举,虽然是想排解忧愁,却从侧面反衬出愁绪的深重。“白头无藉在,醉倒亦何妨”,以坦然的态度作结。“白头无藉在”描绘出诗人如今年老无依的状态,这是对自身处境的客观认知;“醉倒亦何妨”则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既然已年老无依,醉倒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两句看似豁达,实则藏着深沉的无奈,将内心的愁苦以一种看似洒脱的方式表达出来,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失鹤》

下一篇:唐·白居易《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