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shí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āng
rán
liǎng
piàn
shí
jué
zhuàng
guài
qiě
chǒu
yòng
suǒ
kān
shí
rén
xián
jié
cóng
pēi
hún
shǐ
dòng
tíng
kǒu
wàn
shuǐ
bīn
zhāo
shǒu
dān
lái
jùn
nèi
shuā
gòu
kǒng
hēi
yān
hén
shēn
xià
qīng
tái
hòu
lǎo
jiāo
pán
zuò
jiàn
chā
wéi
shǒu
tiān
shàng
luò
rén
jiān
yǒu
zhī
qín
zhù
jiǔ
qiào
jué
gāo
shù
chǐ
ào
hóng
róng
dǒu
xián
zuǒ
bēi
zhì
yòu
zūn
zhuó
wèi
kōng
shān
tuí
jiǔ
rén
jiē
yǒu
suǒ
hào
qiú
ǒu
jiàn
kǒng
shào
nián
chǎng
róng
chuí
bái
sǒu
huí
tóu
wèn
shuāng
shí
néng
bàn
lǎo
fǒu
shí
suī
néng
yán
wéi
sān
yǒu

译文

灰青色的两块石头,它们的形状怪异又丑陋。没有什么世俗用途,当时的人嫌弃而不取用。它们从天地初开时凝结而成,在洞庭湖口被寻得。在水边被遗留了万古之久,如今终于到了我的手中。我让人抬到郡中,洗刷掉上面的泥垢。石上孔洞黑且烟痕深,缝隙里青苔颜色浓重。下面弯曲的部分好似老蛟龙盘曲当作了脚,上面突出的部分仿佛一把古剑插着当作了头。忽然怀疑是从天上落下,不像是人间能有的东西。一块可用来支撑我的琴,一块可用来盛我的酒。高耸几尺十分陡峭,低洼处能容下一斗酒。琴靠在它左边,酒杯放在它右边。石洼做的酒杯还没喝空,我却早已醉倒。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物也各自寻求匹配。渐渐担心少年聚会的场合,容不下我这白发老人。回头询问这两块石头,能否陪伴我这老头。石头虽不能说话,但我已把它们当作我的三位友人之一了。

逐句剖析

"苍然两片石":灰青色的两块石头,

# 苍然:青色的样子。

"厥状怪且丑":它们的形状怪异又丑陋。

"俗用无所堪":没有什么世俗用途,

"时人嫌不取":当时的人嫌弃而不取用。

"结从胚浑始":它们从天地初开时凝结而成,

# 胚浑:指天地未开时的浑沌状态。

"得自洞庭口":在洞庭湖口被寻得。

# 洞庭:指太湖中的洞庭山。

"万古遗水滨":在水边被遗留了万古之久,

"一朝入吾手":如今终于到了我的手中。

"担舁来郡内":我让人抬到郡中,

# 担舁:抬。

"洗刷去泥垢":洗刷掉上面的泥垢。

"孔黑烟痕深":石上孔洞黑且烟痕深,

"罅青苔色厚":缝隙里青苔颜色浓重。

# 罅:缝隙。

"老蛟蟠作足":下面弯曲的部分好似老蛟龙盘曲当作了脚,

"古剑插为首":上面突出的部分仿佛一把古剑插着当作了头。

"忽疑天上落":忽然怀疑是从天上落下,

"不似人间有":不像是人间能有的东西。

"一可支吾琴":一块可用来支撑我的琴,

"一可贮吾酒":一块可用来盛我的酒。

"峭绝高数尺":高耸几尺十分陡峭,

"坳泓容一斗":低洼处能容下一斗酒。

# 坳泓:洼坑。

"五弦倚其左":琴靠在它左边,

"一杯置其右":酒杯放在它右边。

"洼樽酌未空":石洼做的酒杯还没喝空,

# 洼樽:指可贮酒的石上洼坑。

"玉山颓已久":我却早已醉倒。

# 玉山颓:指酒醉卧倒。典出《世说新语·容止》。颓,倒下。

"人皆有所好":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物各求其偶":物也各自寻求匹配。

# 偶:伙伴。

"渐恐少年场":渐渐担心少年聚会的场合,

# 少年场:年轻人的聚集场所。

"不容垂白叟":容不下我这白发老人。

# 垂白:白发下垂,形容年老。

"回头问双石":回头询问这两块石头,

"能伴老夫否":能否陪伴我这老头。

"石虽不能言":石头虽不能说话,

"许我为三友":但我已把它们当作我的三位友人之一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围绕诗人对两块奇石的喜爱展开。诗中先描述双石怪丑之状,不被时人看好,却被诗人珍视。接着讲述双石的来历,经诗人洗刷后,展现出独特纹理与形态。诗人将双石安置于郡内,用其支琴贮酒,享受闲适时光。最后,诗人感慨人各有所好,借与双石对话,表达愿与之相伴为友的心境。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借双石表达自身不随流俗、追求个性的志趣;描写细腻,从双石外观到安置使用,生动刻画;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却情感真挚。前半部分写双石的外在与来历,中间描绘双石的用途与形态,后半部分抒发诗人感慨与情志。该诗充分体现白居易诗歌风格,于随意自在的笔触中,在颓唐里生出生活意趣,展现出诗人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双石》约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此时白居易任职于苏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两片怪丑却被诗人珍视的奇石,表达了诗人对奇石的独特喜爱之情,展现出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2. 分段赏析

起始至“一朝入吾手”,开篇诗人便描绘双石“怪且丑”的外形,它们“俗用无所堪”,不被时人接纳。但诗人却点明其“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强调双石历经万古,从遥远的洞庭口而来。这几句在形象上,将双石塑造成不被世俗认可却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来历的存在;语言风格质朴直白,如实陈述;表达技巧上,通过对比时人的嫌弃与自己的珍视,突出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内容主题上,为后文诗人对双石的喜爱与感慨埋下伏笔,展现诗人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担舁来郡内”至“不似人间有”,诗人将双石搬运至郡内,经“洗刷”后,双石“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的纹理与色泽得以显现,“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则运用比喻,生动描绘双石奇特的形态,仿佛是老蛟与古剑幻化而成,让诗人惊叹其“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此部分在形象塑造上,让双石的独特模样跃然纸上;语言上,精炼且富有想象力;表达技巧以比喻为主,增强感染力;内容主题上,进一步体现诗人对双石的欣赏与惊奇,凸显双石的非凡。“一可支吾琴”至结尾,诗人介绍双石的用途,“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并描述自己倚琴饮酒的惬意场景。随后“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由物及人,感慨人各有偏好。“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一丝无奈。最后诗人与双石对话,“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将双石视为知己。这部分在形象上,展现出诗人闲适又略带孤寂的形象;语言自然流畅;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相结合;内容主题上,抒发诗人对双石的喜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

3. 作品点评

笔触随性自然,于颓唐之态中孕发生趣。结尾处尤为精妙,尽显白居易诗风里洒脱空灵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乐天于水石之趣,言之津津,知其中于膏肓深矣。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触手明通,游戏自在,此种诗境开自居易,而苏轼效之,轼集中《杨康功石》一首本此。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悲歌》

下一篇:唐·白居易《有感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