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shān
ré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wén
jūn
jiǎn
qǐn
shí
tīng
shén
xiān
shuō
àn
dài
fēi
cháng
rén
qián
qiú
cháng
shēng
jué
yán
cháng
běn
duì
duǎn
wèi
shēng
zhé
jiǎ
shǐ
使
cháng
shēng
cái
néng
shèng
yāo
zhé
sōng
shù
qiān
nián
xiǔ
jǐn
槿
huā
xiē
jìng
gòng
kōng
kuā
suì
yuè
péng
shāng
shēng
zhōng
bié
xué
shēng
shēng
miè

译文

听说你减少了睡眠和饮食,每天都在听神仙的传说。暗中期待着遇到非凡之人,暗中寻求长生的秘诀。说长生本是与短命相对,却仍未脱离生死的轨迹。假如真的得到了长生,又怎能胜过那些夭折的人。松树虽能千年不朽,槿花却只能绽放一日。毕竟最后都归于虚空,何必去夸耀岁月的长短?彭祖和殇子只是寿命不同,生死终究没有什么区别。不如去学习无生的境界,无生也就无所谓灭亡。

逐句剖析

"闻君减寝食":听说你减少了睡眠和饮食,

"日听神仙说":每天都在听神仙的传说。

"暗待非常人":暗中期待着遇到非凡之人,

# 非常人:不同寻常的人。

"潜求长生诀":暗中寻求长生的秘诀。

# 诀:秘诀。,潜求:潜心寻求。

"言长本对短":说长生本是与短命相对,

# 言长本对短:意为生命的长与短是相对的。

"未离生死辙":却仍未脱离生死的轨迹。

# 生死辙:生死的界限。

"假使得长生":假如真的得到了长生,

"才能胜夭折":又怎能胜过那些夭折的人。

# 夭折:未成年而死叫夭折。

"松树千年朽":松树虽能千年不朽,

"槿花一日歇":槿花却只能绽放一日。

"毕竟共虚空":毕竟最后都归于虚空,

"何须夸岁月":何必去夸耀岁月的长短?

"彭殇徒自异":彭祖和殇子只是寿命不同,

# 彭殇:即彭祖,尧时人,传说他活了八百岁。

"生死终无别":生死终究没有什么区别。

"不如学无生":不如去学习无生的境界,

"无生即无灭":无生也就无所谓灭亡。

# 无生即无灭:教认为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轮环复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山人》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听闻王山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后的有感而发之作,借议论展开对长生观念的批判,随后指出“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即长生与短命相对,但本质上仍离不开生死的轮回,强调才能胜于长生,并以自然现象、彭殇对比,阐明生死终归虚空,倡导追求无生无灭之境,表达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死轮回的淡然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长生与短命、松树与槿花等,突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无常性。“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直接对比了长生与短命的相对性;“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则通过松树与槿花寿命的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借景抒情: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绘具体的景物,但通过对王山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描绘,间接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种借他人之事抒自己之情的写法,也属于广义上的借景抒情。用典:“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化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关于彭祖的典故,以此强调生死的平等性和无常性。

2. 分段赏析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诗人听说王山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减少了饮食和睡眠,每天都在听讲神仙之道。这里描绘了王山人对长生之术的痴迷和投入。王山人暗中期待着能遇到非凡之人,暗中寻求长生的秘诀。这联进一步表现了王山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追求。“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诗人指出,长生与短命是相对的,但无论是长生还是短命,都未能脱离生死的轮回。这里开始对长生不老的观点提出质疑。紧接诗人假设即使真的得到了长生不老,那又能怎样呢?难道就能比那些夭折的人更幸福、更有成就吗?这里对长生的价值提出了进一步的质疑。“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诗人用松树和槿花作比,松树虽能千年不倒,但终有朽坏之日;槿花虽美,却只能绽放一天。这里暗示无论是长生还是短命,都有其终结之时。诗人指出,无论是长生还是短命,最终都将归于虚空,何必去夸耀岁月的长短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淡然态度。诗人引用《庄子·齐物论》中的“彭殇齐物”观点,指出长寿(彭)和短命(殇)只是表面上的差异,生死本质上并无区别。因此,不如去学习“无生”之道,即达到一种超脱生死、无生无灭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白发》

下一篇: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