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àn
cǎi
li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xiǎo
táo
xián
shàng
xiǎo
lián
chuán
bàn
cǎi
hóng
lián
bàn
bái
lián
jiāng
nán
è
fēng
làng
róng
chí
zài
chuáng
qián

译文

少女闲适地登上小小的采莲船,一半采摘红莲,一半采摘白莲。不像江南有着险恶的风浪,这儿的芙蓉池就在卧床跟前。

逐句剖析

"小桃闲上小莲船":少女闲适地登上小小的采莲船,

"半采红莲半白莲":一半采摘红莲,一半采摘白莲。

"不似江南恶风浪":不像江南有着险恶的风浪,

"芙蓉池在卧床前":这儿的芙蓉池就在卧床跟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看采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江南水乡女子采莲的闲适场景,展现田园生活的恬淡情趣。全诗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采莲图。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江南风浪”反衬眼前芙蓉池的宁静,暗示此地远离世俗纷扰,宛如世外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小桃闲上小莲船”,诗人用“小桃”来指代采莲女子,以一种形象且美好的方式描绘出女子的娇俏,仿佛她如春日里绽放的小桃般明艳动人。“闲上”二字,生动地展现出女子悠然自得的状态,她不慌不忙、从容闲适地登上小莲船,这种闲适的状态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也侧面反映出此时的环境氛围是安宁且惬意的,让女子能够如此自在地开启采莲之旅。次句“半采红莲半白莲”细致地描绘了女子采莲的情景。她在莲船之上,穿梭于莲花丛中,所采摘的既有鲜艳的红莲,又有素雅的白莲。诗人通过“半……半……”这样的句式,不仅直观地展现出莲花品种的丰富多样,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片红白相间、绚丽多彩的莲花池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女子采莲过程的不紧不慢,她在享受着采莲的过程,对红莲和白莲均有所青睐,并无偏好,体现出一种平和且包容的心境,也从侧面体现出这片莲池物产的丰饶。三句“不似江南恶风浪”,诗人将此地的采莲环境与江南进行对比。在人们的认知中,江南水乡水域广阔,常有狂风恶浪,给水上活动带来诸多危险与不便。而此地却截然不同,这里没有那种令人畏惧的恶劣风浪。通过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此地环境的宁静、平和,为女子安心采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让读者感受到这片采莲之地的独特魅力,凸显出诗人对这种安稳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末句“芙蓉池在卧床前”最后一句描绘出一幅极为惬意的画面。“芙蓉池”即莲花池,表明女子采莲的地方距离她休息的卧床非常近。这不仅体现出女子生活与劳作环境的便捷,更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氛围。仿佛女子一抬眼、一转身便能看到那片美丽的莲花池,随时可以开启采莲活动,休息时又能近距离欣赏莲花池的美景,这种闲适的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快活》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池独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