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莺啼花落处":可惜那黄莺啼叫、春花飘落之处,
"一壶浊酒送残春":我只能用一壶浊酒送别残春。
# 残春:指春天将尽的时节。,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可怜月好风凉夜":可怜那月色姣好、晚风清凉的夜晚,
# 可怜:可爱。
"一部清商伴老身":唯有一曲清商乐陪伴着我这衰老之身。
# 老身:老人的自称。,清商:乐府歌曲名。声调比较清越。这里泛指音乐。
"饱食安眠消日月":饱食之后安然入睡,就这样消磨时光,
# 消日月:消磨时光。
"闲谈冷笑接交亲":与亲友闲谈时,偶尔冷笑几声。
# 接交亲:谓相互亲近,友好交往。,闲谈: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
"谁知将相王侯外":谁能想到在将相王侯之外,
# 王侯:谓天子与诸侯。或泛指显贵者。,谁知: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
"别有优游快活人":还有我这样悠闲自在、快活度日的人。
# 快活:高兴,快乐。,优游:悠闲自得。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仗:“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以“可惜”对“一壶”,“莺啼花落”对“浊酒送春”,通过时空对照,营造出暮春的怅惘氛围。借景抒情:“莺啼花落”“浊酒送残春”借暮春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月好风凉”“清商伴老身”以乐景衬哀情,暗喻晚年的孤寂。对比:“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将“将相王侯”的显赫与“优游快活人”的闲适对比,凸显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分段赏析
首联“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以“可惜”开篇,奠定全诗怅惘基调。黄莺啼鸣、春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与诗人独饮浊酒送别残春的动作形成时空对照,既写自然时序,又暗喻人生暮年。颔联“可怜月好风凉夜,一部清商伴老身”承前启后,“可怜”呼应“可惜”,将视角转向夜晚:明月清风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唯有清冷的商调音乐相伴,“老身”一词直言生命的衰飒,乐景与哀情的反差更显孤寂。颈联“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笔触转向日常生活,“饱食安眠”看似闲适,实则隐含对时光虚度的无奈;“闲谈冷笑”则以“冷笑”二字打破表面的平和,暗示诗人对世俗应酬的厌倦。尾联“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陡然振起,以反问收束全篇,将“将相王侯”的世俗成功与“优游快活人”的精神自由对比,既点明题旨,又暗含对自身选择的肯定。全诗以暮春之景起笔,以精神超脱收束,情感从低沉到昂扬,展现了白居易晚年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唐·白居易《宿窦使君庄水亭》
下一篇:唐·白居易《看采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