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兄文高行孤立":刘兄文采高超、品行孤直不群,
# 孤立:这里是不随流俗的意思。
"十五年前名翕习":十五年前便已声名远扬。
# 翕习:大,显。
"是时相遇在符离":当时我们在符离相遇,
"我年二十君三十":我年方二十,您已是三十岁的兄长。
"得意忘年心迹亲":彼此心意相投,忘却年龄差距,心迹相亲,
# 心迹:存心与行事。,忘年:忘年交。
"寓居同县日知闻":同寓一县,每日相知相闻。
# 日:一天天地。
"衡门寂寞朝寻我":清晨,您穿过寂静的柴门来寻我,
# 衡门:横木为门,比喻简陋的房屋。
"古寺萧条暮访君":傍晚,我到萧条的古寺去访您。
"朝来暮去多携手":朝来暮去,常常携手相伴,
"穷巷贫居何所有":穷巷中的贫寒居所里并无太多陈设。
"秋灯夜写联句诗":秋夜灯下,我们一同联句作诗,
"春雪朝倾暖寒酒":春日雪晨,共饮暖酒驱寒。
# 暖寒:减轻寒冷。
"陴湖绿爱白鸥飞":喜爱陴湖碧绿的湖水,看白鸥翻飞,
"濉水清怜红鲤肥":怜惜濉水清澈,见红鲤肥美。
# 怜:爱。,濉水:即濉河,又称濉河,在安徽省东部。
"偶语闲攀芳树立":闲聊时,随意攀着芬芳的花枝站立,
"相扶醉蹋落花归":醉酒后,互相搀扶着踏落花而归。
"张贾弟兄同里巷":张贾兄弟与我们同里同巷,
"乘闲数数来相访":乘着闲暇常来相访。
# 数数:屡次。
"雨天连宿草堂中":雨天里,我们连续几夜宿于草堂之中,
"月夜徐行石桥上":月夜下,缓缓漫步在石桥之上。
"我年渐长忽自惊":我渐渐长大,忽然惊觉,
# 年:年龄。
"镜中冉冉髭须生":镜中鬓角胡须已慢慢生长。
"心畏后时同励志":心中害怕落后于时势,于是一同励志奋进,
"身牵前事各求名":却又被俗事牵绊,各自奔波求名。
"问我栖栖何所适":有人问我为何忙碌奔波,
# 适:去。,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乡人荐为鹿鸣客":我答是乡人推荐我参加乡试。
# 鹿鸣客:科举登第者。古时科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设宴招待考官和中举者,宴时唱《诗・小雅・鹿鸣》,名之为鹿鸣宴。
"二千里别谢交游":离别二千里,与亲友告别,
"三十韵诗慰行役":您以三十韵的诗慰藉我旅途劳顿。
# 行役:行旅。
"出门可怜唯一身":出门时可怜孤身一人,
"敝裘瘦马入咸秦":身着破旧裘衣,骑着瘦马踏入长安。
# 咸秦:咸,咸阳,战国时秦国都城;秦,秦国。合在一起指秦地。,敝裘:破旧的皮衣。
"冬冬街鼓红尘暗":咚咚的街鼓声中红尘昏暗,
# 红尘:飞扬的尘土。
"晚到长安无主人":傍晚抵达长安时举目无亲。
# 主人:接待的人。
"二贾二张与余弟":二贾、二张和我的弟弟,
# 弟:指白行简。,二贾二张:与作者弟弟白行简一同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驱车逦迤来相继":乘车陆续千里迢迢赶来相聚。
# 逦迤:连续。
"操词握赋为干戈":大家以诗文为武器,
# 干戈:武器的泛称。
"锋锐森然胜气多":笔锋锐利气势昂扬。
"齐入文场同苦战":一同踏入科举考场苦战,
# 文场:试场。
"五人十载九登科":五人十年间九人登科及第。
"二张得隽名居甲":二张才华出众名列榜首,
# 名居甲:名列甲等。,得隽:获得成功的意思。隽,肥美的鸟肉。
"美退争雄重告捷":其他人也争相在科场告捷。
# 美退:人名,为二贾之一。
"棠棣辉荣并桂枝":如棠棣花与桂枝同放光彩,
"芝兰芳馥和荆叶":芝兰芬芳与荆叶相映成趣。
"唯有沅犀屈未伸":唯有如沅水犀角般的贤才仍未舒展抱负,
"握中自谓骇鸡珍":手中自视怀揣骇鸡珍宝。
"三年不鸣鸣必大":三年不鸣一旦鸣叫必定惊人,
"岂独骇鸡当骇人":岂止是骇鸡更当震撼世人。
"元和运启千年圣":元和年间开启千年圣明之运,
"同遇明时余最幸":有幸同处这清明时代我最为庆幸。
"始辞秘阁吏王畿":起初辞别秘阁到京城任职,
"遽列谏垣升禁闱":很快跻身谏垣又升入禁闱。
"蹇步何堪鸣珮玉":蹒跚步履怎配佩戴玉佩鸣响,
"衰容不称著朝衣":衰老容颜难衬上朝衣冠端庄。
"阊阖晨开朝百辟":清晨宫门大开百官朝见,
"冕旒不动香烟碧":皇帝冕旒不动唯有香烟缥碧。
"步登龙尾上虚空":登上龙尾道如步上虚空,
"立去天颜无咫尺":站立处离天子容颜近在咫尺。
"宫花似雪从乘舆":宫花似雪伴随圣驾出行,
"禁月如霜坐直庐":禁中月色如霜独坐值宿之所。
"身贱每惊随内宴":身份低微常惊于随从内宴,
"才微常愧草天书":才学微薄总愧于草拟诏书。
"晚松寒竹新昌第":新昌坊宅第中松竹清寒,
"职居密近门多闭":职居近密要地门户常闭。
"日暮银台下直回":傍晚从银台值班归来,
"故人到门门暂开":唯有故人来访时大门暂开。
"回头下马一相顾":回头下马彼此相顾,
"尘土满衣何处来":见你满身尘土从何处而来?
"敛手炎凉叙未毕":拱手感叹世态炎凉,话未说完,
"先说旧山今悔出":您先说起对出山为官的后悔,怀念故乡山林。
"岐阳旅宦少欢娱":您在岐阳为官时仕途艰辛,少有欢娱,
"江左羁游费时日":我在江左漂泊游历,空耗时光。
"赠我一篇行路吟":您赠我一首《行路吟》,
"吟之句句披沙金":每一句都如沙中淘金般珍贵。
"岁月徒催白发貌":岁月白白催白了头发,
"泥涂不屈青云心":身处困境却未屈从凌云壮志。
"谁会茫茫天地意":谁能理解天地茫茫的深意,
"短才获用长才弃":才疏者得到任用,才高者却被抛弃。
"我随鹓鹭入烟云":我跟随朝官步入朝廷,
"谬上丹墀为近臣":愧居高位成为近臣。
"君同鸾凤栖荆棘":您如同鸾凤栖息在荆棘丛中,
"犹著青袍作选人":仍身着青袍等待选官。
"惆怅知贤不能荐":惆怅于明知您是贤才却无法推荐,
"徒为出入蓬莱殿":只能白白出入朝廷宫殿。
"月惭谏纸二百张":每月面对二百张谏纸深感惭愧,
"岁愧俸钱三十万":每年领取三十万俸钱心有愧疚。
"大底浮荣何足道":大概浮名虚利不足称道,
"几度相逢即身老":几次相逢我们都已渐老。
"且倾斗酒慰羁愁":暂且痛饮美酒慰藉漂泊之愁,
"重话符离问旧游":重新谈起符离的旧日交游。
"北巷邻居几家去":北巷的邻居如今剩下几家,
"东林旧院何人住":东林的旧院又是何人居住。
"武里村花落复开":武里村的花谢了又开,
"流沟山色应如故":流沟山的景色应该依旧如昔。
"感此酬君千字诗":感慨于您的千字赠诗,
"醉中分手又何之":醉中分手又将各自奔向何方。
"须知通塞寻常事":要知道人生通达与困顿本是常事,
"莫叹浮沉先后时":莫叹息宦海浮沉有先有后。
"慷慨临歧重相勉":临别的时候慷慨相勉,
"殷勤别后加餐饭":分别后殷切叮嘱彼此保重身体。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您没看见朱买臣五十岁衣锦还乡吗,
"五十身荣未为晚":晚年得志也不算晚啊。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酬赠诗。诗歌通过回忆往昔与刘五主簿及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在符离相识相交、朝夕相伴的亲密时光,以及后来众人各自为功名奔波、在长安相聚共赴科举的经历,既抒发了对旧日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也感慨了人生的变迁与浮沉,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对其暂不得志的劝慰,以及彼此间相互勉励的真挚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化用朱买臣的典故。朱买臣早年贫困,五十岁时因汉武帝赏识,官至会稽太守,衣锦还乡。诗人借此典故,将宦海沉浮比作买臣的经历,劝慰友人不必叹惋荣辱先后,展现出面对人生起伏的旷达心态。
3. 分段赏析
“刘兄文高行孤立,十五年前名翕习。是时相遇在符离,我年二十君三十。”前两句先点明刘主簿文章高超、品行孤高,十五年前就声名远扬。后两句交代二人相遇的时间与地点,白居易二十岁、刘主簿三十岁时在符离相逢,简单几句便勾勒出刘主簿的形象,也为后文叙述二人情谊做铺垫,奠定怀旧基调。“得意忘年心迹亲,寓居同县日知闻。衡门寂莫朝寻我,古寺萧条暮访君。”前两句写二人意气相投,虽有年龄差距却心意相通,且因同县居住常相往来。后两句通过“朝寻我”“暮访君”,描绘出两人频繁互访的画面,“衡门”“古寺”点明拜访之地,展现出他们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的友情。“朝来暮去多携手,穷巷贫居何所有。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煖寒酒。”前两句强调两人朝夕相处,即便身处穷巷贫居也不在意。后两句描绘秋夜共写联句诗、春雪天同饮暖寒酒的场景,以季节变换为背景,“秋灯”“春雪”营造出不同氛围,凸显二人生活虽清苦却充满诗意与雅趣的友情。“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偶语闲攀芳树立,相扶醉蹋落花归。”前两句描绘陴湖、濉水的景色,喜爱白鸥飞翔、红鲤肥美的景象,展现出二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后两句刻画两人偶然闲聊时攀着芳树而立,喝醉后相互搀扶踏着落花而归的画面,生动展现出他们闲适自在、沉醉于美好时光的情谊。“张贾弟兄同里巷,乘闲数数来相访。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前两句介绍张贾兄弟与他们同处里巷,还时常抽空来访。后两句以“雨天”“月夜”不同天气为背景,描绘雨天在草堂连宿、月夜在石桥漫步的情景,丰富了友人相聚的场景,体现出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惬意的相处时光。“我年渐长忽自惊,镜中冉冉髭须生。心畏后时同励志,身牵前事各求名。”前两句写白居易因年龄增长,看到镜中渐渐生长的胡须而惊讶,感叹岁月流逝。后两句表明他与友人虽担心落后,有共同励志之心,但因各种事务牵绊,各自踏上追求功名之路,暗示友情将因人生选择而发生变化。“问我栖栖何所适,乡人荐为鹿鸣客。二千里别谢交游,三十韵诗慰行役。”前两句解释自己四处奔波的缘由是被乡人举荐为参加科举之人。后两句写他告别相距二千里的交游友人,带着友人所作三十韵诗慰藉旅途辛劳,既体现离别的不舍,也展现友人以诗相赠的深厚情谊。“出门可怜唯一身,敝裘瘦马入咸秦。冬冬街鼓红尘暗,晚到长安无主人。”前两句描绘白居易孤身一人,穿着破旧裘衣、骑着瘦马前往长安的落魄形象。后两句通过“冬冬街鼓”“红尘暗”的环境描写,以及“无主人”的处境,凸显他初到长安时的孤独与窘迫。“二贾二张与余弟,躯车逦迤来相继。操词握赋为干戈,锋锐森然胜气多。”前两句写二贾二张和白居易的弟弟相继来到长安。后两句将写文章比作操持干戈,形容他们才华出众、气势非凡,展现出众人一同奔赴科举,渴望施展才华、博取功名的壮志豪情。“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二张得隽名居甲,美退争雄重告捷。”前两句讲述五人一同在科举文场中拼搏,十年间九人登科,体现出他们的优秀与努力。后两句具体点明二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其他人也争相取得好成绩,突出众人在科举中的出色表现与竞争态势。“棠棣辉荣并桂枝,芝兰芳馥和荆叶。唯有沅犀屈未伸,握中自谓骇鸡珍。”前两句以“棠棣”“桂枝”“芝兰”“荆叶”等美好意象,比喻众人登科后的荣耀与才华的芬芳。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唯有像沅犀这样的珍宝还未伸展才华,自认为是如骇鸡珍般的宝物,表达对未得志友人的惋惜与肯定。“三年不鸣鸣必大,岂独骇鸡当骇人。元和运启千年圣,同遇明时余最幸。”前两句化用典故,以“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形容未得志友人,相信其终有大放异彩之时。后两句指出在元和年间圣明君主开启盛世,自己与友人同处明时,认为自己最为幸运,既表达对时代的赞美,也暗含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始辞秘阁吏王畿,遽列谏垣升禁闱。蹇步何堪鸣佩玉,衰容不称著朝衣。”前两句叙述自己开始离开秘阁在京城任职,很快又进入谏垣、升居禁闱,官职不断升迁。后两句以“蹇步”“衰容”自谦,说自己步履蹒跚不配佩戴玉佩,衰老容貌不适合穿着朝衣,表现出他对自身能力的谦逊态度。“阊阖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前两句描绘皇宫早朝时的庄严场景,宫门打开,百官朝拜,皇帝端坐,香烟缭绕。后两句写自己登上龙尾道仿佛直上虚空,离皇帝的容颜近在咫尺,通过对朝会场景和自身位置的描写,展现出宫廷的威严与自己身为近臣的特殊地位。“宫花似雪从乘舆,禁月如霜坐直庐。身贱每惊随内宴,才微常愧草天书。”前两句分别描绘跟随皇帝出行时宫花如雪的景象,以及在值宿处看到禁中月色如霜的画面,展现宫廷生活的不同场景。后两句以“身贱”“才微”自谦,说自己身份低微却常参加内宴感到惊讶,才华微薄写诏书时常感惭愧,进一步体现他的谦逊与对自身职责的敬畏。“晚松寒竹新昌第,职居密近门多闭。日暮银台下直回,故人到门门暂开。”前两句描写白居易在新昌的居所环境,有晚松寒竹,因官职亲近机要所以门常关闭。后两句写他傍晚从银台值班归来,只有故人来访时门才暂时打开,通过居所环境和生活细节,体现出他为官后的生活状态与对友人的特殊对待。“回头下马一相顾,尘土满衣何处来?敛手炎凉叙未毕,先说旧山今悔出。”前两句描绘友人到来时,白居易下马回头看到友人满身尘土的情景,以疑问语气表现关切。后两句写两人拱手叙说世态炎凉,话还没说完,友人就先说后悔离开故乡,生动展现出友人相见的场景和友人的感慨,凸显世事变化对人的影响。“岐阳旅宦少欢娱,江左羁游费时日。赠我一篇行路吟,吟之句句披沙金。”前两句友人诉说在岐阳为官缺少欢乐,在江左漂泊耗费时光,表达羁旅之苦。后两句写友人赠送《行路吟》,白居易称赞其诗如披沙拣金般珍贵,体现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赠诗的珍视。“岁月徒催白发貌,泥涂不屈青云心。谁会茫茫天地意,短才获用长才弃。”前两句感叹岁月催白头发,但困境中仍不放弃高远志向。后两句发出疑问,谁能理解天地之意,为何才能短浅者被任用,有大才者却被弃置,表达出对人才境遇不公的感慨与无奈。“我随鹓鹭入烟云,谬上丹墀为近臣。君同鸾凤栖荆棘,犹著青袍作选人。”前两句白居易自谦说自己像鹓鹭般进入朝廷,错误地登上朝廷成为近臣。后两句将友人比作鸾凤却栖息在荆棘中,还穿着青袍等待选拔,通过对比,表达对友人有才却未得重用的惋惜之情。“惆怅知贤不能荐,徒为出入蓬莱殿。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前两句写白居易因知晓友人贤能却无法举荐而惆怅,虽出入宫廷却无能为力。后两句以“惭”“愧”二字,说自己每月面对二百张谏纸感到惭愧,每年领取三十万俸钱心怀愧疚,深刻体现出他对自身职责未尽和友人未被举荐的自责心理。“大底浮荣何足道,几度相逢即身老。且倾斗酒慰羁愁,重话符离问旧游。”前两句感慨浮名没什么值得看重,几次相逢大家都已老去,抒发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两句提议倾倒斗酒慰藉羁旅之愁,重新谈起符离的旧游往事,表现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想要借酒消愁、重温旧情的愿望。“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武里村花落复开,流沟山色应如故。”这四句连续发问,询问北巷的邻居、东林的旧院如今怎样,武里村的花开花落、流沟山的景色是否依旧。通过对旧地人事和景色的追问,将白居易对往昔生活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具象化,充满怀旧之感。“感此酬君千字诗,醉中分手又何之。须知通塞寻常事,莫叹浮沈先后时。”前两句写白居易感激友人赠诗,在醉意中即将分别,不知友人将去往何处。后两句劝慰友人要知晓人生通达与困厄是寻常之事,不要感叹沉浮先后,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慷慨临歧重相勉,殷勤别后加餐饭。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前两句描绘临别时两人慷慨相互勉励,分别后殷勤叮嘱对方保重身体。后两句以朱买臣五十岁衣锦还乡为例,鼓励友人不要灰心,终有成功之时,为全诗收尾,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友人的美好期许。
# 七古长篇,一气盘旋,不必刻意求奇,自具大家风格,非晚唐人寒俭迫促者所能道。“惆怅知贤不能荐”四句,自占身分极高,末段仍归旷达。是诗作于元和之初,居易为左拾遗,未几即免,改官除京兆户曹参军外出,盖在朝而道不行,则奉身而退,知愧者庶可无愧也。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白居易《行香归》
下一篇:唐·白居易《惜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