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gu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hū
zuò
xíng
xiāng
guī
zuò
xià
sēng
chuáng
qián
shuāng
cǎo
yán
xià
shā
dēng
pèi
wěi
yāo
guān
shèng
luán
tái
lóng
wěi
dào
jìn
shào
nián
dēng

译文

出门时,我是那出行参拜香火的香客,归来后,就如同夏日里安坐修行的僧人一般宁静。回到家中,床前摆放着一双草编的鞋子,屋檐下挂着一盏散发柔和光芒的纱灯。身上佩戴的饰物低垂,腰肢仿佛没了力气,头上的冠帽也有些歪斜,稀疏的头发已难以支撑。那象征着高官显位的鸾台龙尾道,本应是年少才俊们去攀登的啊。

逐句剖析

"出作行香客":出门时,我是那出行参拜香火的香客,

"归如坐夏僧":归来后,就如同夏日里安坐修行的僧人一般宁静。

"床前双草屦":回到家中,床前摆放着一双草编的鞋子,

"檐下一纱灯":屋檐下挂着一盏散发柔和光芒的纱灯。

"珮委腰无力":身上佩戴的饰物低垂,腰肢仿佛没了力气,

"冠欹发不胜":头上的冠帽也有些歪斜,稀疏的头发已难以支撑。

"鸾台龙尾道":那象征着高官显位的鸾台龙尾道,

"合尽少年登":本应是年少才俊们去攀登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行香归来后的状态与感慨展开,开篇写出门时是行香客,归来后如坐夏修行的僧人;接着描绘床前草屦、檐下纱灯等生活场景;再写自身佩饰下垂、冠帽歪斜、头发稀疏的衰老之态;最后感慨象征高官显位的道路本应是年少才俊攀登之处。全诗运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诗歌通过对日常细节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少不再的深沉感慨,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关注生活与人生思考的特点,是理解其晚年心境的重要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所作。白居易在历经仕途起伏后,心境逐渐转向闲适通达。此时的他创作了《行香归》,借行香归来的所见所感,抒发内心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介绍了诗人行香归来后如坐夏僧般的状态,以及床前草屦、檐下纱灯、自身佩饰下垂、冠帽歪斜、头发稀疏等内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少不再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烘托:“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诗人借助“草屦”、“纱灯”这些简朴的物象进行描写。草屦是日常起居中朴素的穿着用具,纱灯也是简单的照明之物,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呈现,从生活细节处着手,营造出一种简洁、不事奢华的氛围,从而烘托出淡泊的生活状态,让读者能从这些具体的物品中感受到诗人所追求的宁静、质朴的生活情致。对比:“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将出行时的香客身份与归来后的僧人状态进行对比,体现出从喧嚣到宁静的心境转变;“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则把往昔年少时的仕途憧憬与如今的衰老境况相对比,突出时光流逝的感慨。比喻:“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以“鸾台”“龙尾道”这些具有象征性的宫廷建筑为喻体。“鸾台”曾是唐代的官署名,“龙尾道”是宫廷中的道路,它们都与宫廷、仕途紧密相关。诗人用这些象征宫廷仕途的建筑,暗喻自己年少时的仕途生涯,将对年少时仕途经历的怀念,寄托在对这些宫廷建筑的提及之中,使抽象的怀念之情变得更为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写诗人出门时是行香参拜香火的香客,归来后就如同夏日里安坐修行的僧人一般宁静。通过对出行与归来状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从喧嚣到宁静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行香归来后的心境变化,也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颔联“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描绘了回到家中,床前摆放着一双草编的鞋子,屋檐下挂着一盏散发柔和光芒的纱灯的场景。通过对家中物品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质朴与宁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闲适心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单与淡泊。颈联“珮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刻画了诗人身上佩戴的饰物低垂,腰肢仿佛没了力气,头上的冠帽也有些歪斜,稀疏的头发已难以支撑的衰老之态。通过对自身外貌与状态的描写,展现出岁月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增强了诗的感染力,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尾联“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感慨那象征着高官显位的鸾台龙尾道,本应是年少才俊们去攀登的。通过对往昔与当下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少不再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他复杂的心境,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南园试小乐》

下一篇: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