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éi
jù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huá
liú
shī
zhǔ
léi
è
饿
rén
xiàng
fēng
shēng
mǎng
cāng
huáng
bīng
shuǐ
pàn
xuě
zhǒng
jiān
宿
suì
tián
kōng
hán
cǎo
mǎn
shì
jùn
zhě
jìn
shì
fán
rén
xiàng
shī
shòu
suì
qiān
cūn
zhōng
rǎo
rǎo
yǒu
zhēng
chú
shū
jūn
jiù
zhōng
huà
zuò
tái
ròu

译文

骏马失去了它的主人,瘦弱饥饿,无人喂养。它迎着风发出一声嘶鸣,声音回荡在苍茫的黄河弯曲处。它站在结冰的河边,卧在覆盖白雪的坟冢间过夜。年末田野一片空荡,寒冷的荒草填不饱它的肚子。难道没有买马的人吗,只是那些都是凡夫俗子的眼光。他们识马时只看到马的瘦弱,因此错过了这匹千里良驹。村里为何如此喧闹,原来是官吏来征收草料。这些草料被送到军队的马棚里,最终却变成了劣马的食粮。

逐句剖析

"骅骝失其主":骏马失去了它的主人,

# 主:指善于相马的人,借喻有用人之权者。,骅骝:传说是周穆王八骏之一,此处则泛指骏马,以喻贤士。

"羸饿无人牧":瘦弱饥饿,无人喂养。

"向风嘶一声":它迎着风发出一声嘶鸣,

"莽苍黄河曲":声音回荡在苍茫的黄河弯曲处。

# 莽苍:广漠荒凉貌。一作“苍茫”。

"蹋冰水畔立":它站在结冰的河边,

"卧雪冢间宿":卧在覆盖白雪的坟冢间过夜。

"岁暮田野空":年末田野一片空荡,

"寒草不满腹":寒冷的荒草填不饱它的肚子。

"岂无市骏者":难道没有买马的人吗,

# 市骏:买骏马,借喻求贤。市,买。

"尽是凡人目":只是那些都是凡夫俗子的眼光。

"相马失于瘦":他们识马时只看到马的瘦弱,

"遂遗千里足":因此错过了这匹千里良驹。

"村中何扰扰":村里为何如此喧闹,

"有吏征刍粟":原来是官吏来征收草料。

# 刍粟:马的草料。

"输彼军厩中":这些草料被送到军队的马棚里,

# 厩:马圈。,输:一作沦。

"化作驽骀肉":最终却变成了劣马的食粮。

# 骀:迟钝的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羸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用五言古诗形式写的一首寓言性质的诗。诗里写了一匹没了主人的好马,因为太瘦被丢弃,受冻挨饿的惨状,借此暗指有才能的人在当时不被重视的现实。诗中详细描写了这匹马失去主人后瘦弱挨饿的样子,接着写它在风雪里勉强生存的艰难,最后又被错当成劣马杀了当军粮,一步步写出它的悲剧。白居易用这样的故事,既批评了当时社会只看表面不看内在的风气,也表达了自己空有才能却没处施展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仕途早期创作的,那时他正积极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学主张。诗里“古称报一死,此骏何得罪”的质问,既是在质疑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也隐含了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通过描绘一匹被遗弃的骏马“羸骏”的悲惨遭遇,影射社会现实中人才被埋没、贤能遭摧残的黑暗现象,抒发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2. 写作手法

赋:“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直接点明骏马失去依靠的困境,通过平实的叙述,将骏马的遭遇具体的表达出来,使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命运。铺陈:前八句以层层递进的铺陈,刻画羸骏的悲惨遭遇。“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以苍茫黄河的壮阔衬出马的孤独无依。​​“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通过“冰”“雪”“冢”等意象,铺陈马的凄惨生活环境。​​“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以田野荒芜、寒草枯竭,暗示马的饥饿与生存希望的破灭。渲染:“莽苍黄河曲”以黄河的浩渺与苍茫,渲染马的孤独无依。“卧雪冢间宿”以积雪覆盖的坟茔为背景,暗示马的凄凉处境,将马的悲剧命运置于广袤而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形成情感共鸣。用典:“骅骝失其主”句​​巧用“骅骝”这一经典典故。《荀子·性恶》载“骅骝騹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后常以“骅骝”代指千里马、卓越人才;《史记》亦以“八骏”(含骅骝)喻周穆王之雄才。白居易反用典故,以良马失主暗喻自己虽才华横溢却遭贬谪,批判科举制度的不公。对比:“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开篇即形成强烈反差,昔日赤兔般的名马(骅骝),如今却因失去主人沦为饿殍。曾经的驰骋沙场与如今的蜷缩荒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命运急转直下的悲怆。象征:“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以“羸骏”(瘦弱的骏马)象征怀才不遇的贤士。骅骝本为良马,失主后沦为荒野弃马,暗喻诗人科举失利后遭贬谪的境遇。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直接点题,“骅骝”本指名贵的骏马,如今却失去主人,瘦弱饥饿无人照料,开篇便勾勒出一匹曾经不凡却沦落至斯的骏马形象。“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中,“向风嘶”写出骏马孤独的哀鸣,在苍茫的黄河曲岸回荡,更添凄凉;“莽苍”二字以环境的广阔反衬骏马的孤立无援。接着“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进一步描绘骏马的生存困境:它只能在结冰的水边站立,在积雪覆盖的坟冢间栖息。“蹋冰”“卧雪”二词极写环境的严酷,“立”“宿”二字则突出其无家可归的漂泊感。“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以“岁暮”“田野空”渲染萧瑟氛围,连寒冬的衰草都填不饱肚子,更显骏马的困顿潦倒。中间“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笔锋一转,引出对世人的批判:难道没有买马的人吗?只是他们目光短浅。“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用“失于瘦”暗讽世俗之人只重外表不辨内在,因骏马瘦弱而错失千里良驹,隐含对埋没人才的愤懑。最后四句“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将视角拉回现实:村里喧闹,官吏来征收草料,骏马被送进军马厩,最终沦为劣马的饲料。“何扰扰”写尽纷扰之景,“化作驽骀肉”则以悲剧结局收束,既揭露了底层骏马被剥削的命运,也暗喻有才之士被浪费、被消耗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下一篇:唐·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