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天际海白皑皑":天空和大海相连,一片洁白,
"好上高楼望一回":正好登上高楼眺望一番。
"何处更能分道路":这时候哪里还能分辨出道路,
"此时兼不认池台":连池台也认不出来了。
"万重云树山头翠":层层叠叠的云树在山头透着翠绿,
"百尺花楼江畔开":百尺高的花楼在江边矗立着。
"素壁联题分韵句":洁白的墙壁上大家联句分韵题诗,
"红炉巡饮暖寒杯":红炉边轮流饮酒,温暖了寒冷的酒杯。
"冰铺湖水银为面":冰封的湖面像铺着一层银面,
"风卷汀沙玉作堆":风吹起汀洲的沙子像堆起的玉块。
"绊惹舞人春艳曳":雪景牵动着舞女艳丽的舞姿轻轻摇曳,
"句留醉客夜裴回":让沉醉的客人在夜里徘徊流连。
"输将虚白堂前鹤":比起虚白堂前的鹤似乎稍逊一筹,
"失却樟亭驿后梅":也错过了樟亭驿后的梅花。
"别有故情偏忆得":还有别的旧日情愫偏偏记得清楚,
"曾经穷苦照书来":曾经在穷苦时,照着我读书的情景。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连天际海白皑皑,好上高楼望一回”,开篇以“白皑皑”的阔大景象勾勒出天地间大雪纷飞、一片洁白的壮阔画面,“好上高楼”则直接点出登楼赏雪的兴致,奠定了全诗观雪的基调。“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承接上句写登楼所见,大雪覆盖之下,道路难辨,池台模糊,进一步渲染了雪势之大、覆盖之广,从侧面烘托出雪景的苍茫。“万重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视角稍作转换,在一片洁白中,山头的云树仍显苍翠,与江畔高耸的花楼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冬雪中山川与建筑的风貌,也点明了宴饮的地点。“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转入对宴饮场景的描写,文人雅士们在洁白的墙壁上分韵题诗,围着红炉轮流饮酒驱寒,“素壁”与“红炉”相映,雅趣与暖意兼具,尽显文人集会的闲适。“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再次描绘雪景,以“银为面”喻冰封的湖面,以“玉作堆”状风吹起的沙堆,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的晶莹洁白,画面感极强。“绊惹舞人春艳曳,句留醉客夜裴回”,写宴饮中的情景,舞姿艳丽的舞人被这雪景与氛围牵动,沉醉的客人在夜色中徘徊流连,展现了宴饮的热闹与众人的兴致。“输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引入典故与回忆,将眼前雪景与虚白堂前的鹤、樟亭驿后的梅作比,暗含对过往景物的怀念,为后文的抒情铺垫。“别有故情偏忆得,曾经穷苦照书来”,尾联由眼前的雪景与宴饮,勾起对往昔穷苦时光的回忆,在今昔对比中,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感怀,使诗歌情感更为深沉。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居书怀》
下一篇:唐·白居易《羸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