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shū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mén
qián
shǎo
bīn
jiē
xià
duō
sōng
zhú
qiū
jǐng
xià
西
qiáng
liáng
fēng
dōng
yǒu
qín
yōng
nòng
yǒu
shū
xián
jìn
fāng
cùn
zhōng
dàn
rán
suǒ
guǎng
广
chù
yòng
duō
zhàng
shì
róng
shēn
dǒu
chǔ
chōng
kuàng
zhì
dào
shù
zuò
shòu
guān
jiā
zhòng
zhū
sāng
chú
lǒng
zhōng
zhāo
bǎo
fàn
cān
suì
fēng
chí
zhī
kuì
xīn
rán
wéi

译文

门前很少有宾客往来,台阶下松竹繁茂。秋天的光影洒落在西边的墙壁上,凉爽的风悠悠吹进东边的屋子。虽然有琴,却慵懒地不想弹奏,有书籍,也闲适得不愿去阅读。一整天,内心之中,淡泊没有什么欲望。何必要宽敞的居住场所,也不需要过多的积蓄。一丈见方的小房间足以容身,一斗粮食储备就可以填饱肚子。况且我并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方法,却白白接受官家给予的俸禄。既不种植一株桑树,也不耕种一垄谷物。整天都能吃饱饭食,一年到头都有充足的衣物。怀着这样知道惭愧的心情,自然就容易知足了。

逐句剖析

"门前少宾客":门前很少有宾客往来,

"阶下多松竹":台阶下松竹繁茂。

"秋景下西墙":秋天的光影洒落在西边的墙壁上,

"凉风入东屋":凉爽的风悠悠吹进东边的屋子。

"有琴慵不弄":虽然有琴,却慵懒地不想弹奏,

"有书闲不读":有书籍,也闲适得不愿去阅读。

"尽日方寸中":一整天,内心之中,

"澹然无所欲":淡泊没有什么欲望。

"何须广居处":何必要宽敞的居住场所,

"不用多积蓄":也不需要过多的积蓄。

"丈室可容身":一丈见方的小房间足以容身,

"斗储可充腹":一斗粮食储备就可以填饱肚子。

"况无治道术":况且我并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方法,

"坐受官家禄":却白白接受官家给予的俸禄。

"不种一株桑":既不种植一株桑树,

"不锄一垄谷":也不耕种一垄谷物。

"终朝饱饭餐":整天都能吃饱饭食,

"卒岁丰衣服":一年到头都有充足的衣物。

"持此知愧心":怀着这样知道惭愧的心情,

"自然易为足":自然就容易知足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居书怀》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借“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等意象,勾勒出秋日独居的画面。“澹然无所欲”“自然易为足”,尽显诗人知足寡欲的生活态度。在这首诗里,白居易以“松竹”“琴书”的隐逸意象,通过“丈室”“斗储”与“广居处”的对比,强化了自己淡泊的价值观。末句“持此知愧心”,流露出对不劳而获的反思。此作体现出他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的转变,也展现了中晚唐士人安贫乐道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居书怀》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元和五年(8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秋日里的独居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在秋日独居时的生活状态,表达出诗人知足寡欲的生活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这里将“广居处”“多积蓄”所代表的富足、阔绰生活,与仅需“丈室”容身、“斗储”充腹的简朴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诗人的淡泊,强化其知足寡欲的生活态度。

3. 分段赏析

“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描绘出居所门前访客稀少,台阶下松竹繁茂的景象,以少宾客的宁静与松竹的清幽,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静谧的氛围。“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点明时令为秋,秋日的光影映照在西墙,凉爽的秋风拂入东屋,细腻地勾勒出秋天的景色与凉意,增添了几分闲适之感。“有琴慵不弄,有书闲不读”,刻画诗人慵懒闲散之态,虽有琴书却无心把玩诵读,表现出内心的恬淡。“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直接道出诗人整日内心平静,毫无世俗欲望,点明了恬淡的心境。“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诗人认为无需宽敞居所与丰厚积蓄,一丈小屋能安身,一斗粮食可饱腹即可,体现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诗人自谦没有治国良策,却白白享受官家俸禄,自己不事农桑,却能衣食无忧,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愧疚。“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表明因有这份愧疚之心,更容易知足,升华主题,展现诗人自我反思、追求内心安宁与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三谣·蟠木谣》

下一篇:唐·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