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驿
mèng
liù
yá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yáng
jīn
tóu
yuè
xià
lín
驿
dēng
qián
zuó
lǎo
qián
nián
chūn
jīn
nián
xiè
shǒu
guī
wéi
jiān
féng
gōng
lǎo
zuò
láng
guān
qián
shì
wèn
zhù
xīn
shī
qiě
gèng
yín
kàn

译文

在扬子津头的月光之下,在临都驿的灯光之前。昨天比前天更显衰老,去年的春天和今年相似。谢灵运归来担任秘书监一职,冯唐年老了还只是个郎官。过去的事情不必再去追问,还是来吟赏新写的诗歌吧。

逐句剖析

"扬子津头月下":在扬子津头的月光之下,

# 扬子津:洛阳地名。

"临都驿里灯前":在临都驿的灯光之前。

# 临都驿:洛阳地名。

"昨日老于前日":昨天比前天更显衰老,

"去年春似今年":去年的春天和今年相似。

"谢守归为秘监":谢灵运归来担任秘书监一职,

"冯公老作郎官":冯唐年老了还只是个郎官。

"前事不须问著":过去的事情不必再去追问,

"新诗且更吟看":还是来吟赏新写的诗歌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都驿答梦得六言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六言诗。当时白居易与刘禹锡相互唱和,此诗便是其中的应答之作。诗中通过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如“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展现出岁月不居的无奈。又以“谢守归为秘监,冯公老作郎官”等典故,抒发对人生境遇的看法。整首诗在与友人的唱和交流中,蕴含着对生活和友情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将时间上的昨日与前日、去年与今年进行对比,突出时光的不可逆与流逝之快。用典:“谢守归为秘监,冯公老作郎官”,运用谢灵运(谢守)和冯唐的典故,借古人经历表达对人生起伏、境遇不同的思考,使诗歌内容更具深度和文化底蕴。借景抒情:由“扬子津头月下,临都驿里灯前”的眼前实景,引发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情由景生,自然流畅。

2. 分段赏析

《临都驿答梦得六言二首》第一首“扬子津头月下,临都驿里灯前。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前两句描绘出两个场景,扬子津头的月下之景和临都驿里的灯前之景,为诗歌奠定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时间对比,直观地展现出时光不断流逝,人在岁月中逐渐变老,而春天依旧年复一年,在不变与变之间,尽显对时光的感怀。第二首“谢守归为秘监,冯公老作郎官。前事不须问著,新诗且更吟看”。诗人运用谢灵运和冯唐的典故,说明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且充满变数。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认为过去的事不必深究,不如一起吟诗,体现出一种豁达,也凸显了与友人唱和交流的乐趣及对友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对酒吟》

下一篇:唐·白居易《赠僧五首·清闲上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