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iāng
xián
zèng
zhāng
shān
ré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āng
jǐng
yòu
yán
qiān
chóu
hào
qíng
shā
jīn
xiè
chūn
shuǐ
chén
hóng
jiāo
zhī
xìng
qīng
hán
juǎn
shā
lián
ruǎn
nuǎn
shù
ài
suō
shū
xìn
cháo
xián
duàn
zhī
yīn
lǎo
duō
xiāng
féng
xián
zhēng
nài
cháng​​

译文

春江景色明丽和煦,却牵动愁绪,引我放声高歌。晴日沙滩闪耀如金色碎屑,春水泛起淡黄波纹似酒曲浮沫。红杏枝头簇拥绽放,青荷蜷叶含苞待放。卧于莎草感受柔软温暖,倚树休憩爱慕枝叶婆娑之姿。朝廷书信往来断绝,知音反是山野老者居多。相逢时无需多言,只叹白昼漫长难捱。

逐句剖析

"江景又妍和":春江景色明丽和煦,

"牵愁发浩歌":却牵动愁绪,引我放声高歌。

"晴沙金屑色":晴日沙滩闪耀如金色碎屑,

"春水麹尘波":春水泛起淡黄波纹似酒曲浮沫。

# 麹:一作曲。

"红簇交枝杏":红杏枝头簇拥绽放,

"青含卷叶荷":青荷蜷叶含苞待放。

"藉莎怜软暖":卧于莎草感受柔软温暖,

"憩树爱婆娑":倚树休憩爱慕枝叶婆娑之姿。

"书信朝贤断":朝廷书信往来断绝,

"知音野老多":知音反是山野老者居多。

"相逢不闲语":相逢时无需多言,

"争奈日长何":只叹白昼漫长难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江闲步,赠张山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以春日江畔漫步为背景,开篇“江景又妍和,牵愁发浩歌”用明媚春光反衬内心愁绪。诗中“晴沙金屑色”“红簇交枝杏”等句细致描绘沙滩与杏花等春日美景,色彩明丽如画;后四句转向友情,借“书信朝贤断,知音野老多”等句,既流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知音难遇的怅惘。末句“相逢不闲语,争奈日长何”以自然对话收尾,既显友人相惜的默契,又透出时光绵长的淡淡愁思。全诗语言平实清新,景中含情,事中见意,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晓畅、情景交融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山水赠友诗。描绘了春日江边景色:晴沙似金、春水泛黄,红杏满枝、绿荷初展,诗人闲坐软暖莎草,倚着摇曳树干休憩。虽与外界书信渐疏,却有野外诸多知音相伴,相逢时说不完的话,只觉白昼悠长,表达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与相聚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对偶:以“藉莎”对“憩树”、“怜软暖”对“爱婆娑”,形成工整的名词与动宾结构对仗。莎草的绵软与树影的婆娑,通过触觉与视觉的双重摹写,既传递出诗人倚坐闲憩时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感知,又以“怜”“爱”的情感投射暗含对知音相伴的珍视。对仗的工稳结构强化了音韵回环之美,而“软暖”与“婆娑”的意象反差,则于闲适表象下隐现“相逢不闲语”的怅惘,使知音难遇的深层意蕴在工丽对仗中更显含蓄隽永。

3. 分段赏析

“江景又妍和,牵愁发浩歌”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开篇点明春江景色明媚和煦,“妍和”二字写环境清丽;后句转折,“牵愁”直抒胸臆,诗人面对美景却心生愁绪,借“浩歌”抒怀,奠定全诗借景抒情的基调。“晴沙金屑色,春水麹尘波”两句描写春江景物,“金屑”喻晴日沙滩闪烁如碎金,“麹尘”比春水泛着淡黄波纹,以色彩鲜明的比喻捕捉光影变化,将静态景物写得生动鲜活,展现春江清澈柔美的特点。“红簇交枝杏,青含卷叶荷”两句聚焦植物状态,“红簇”写杏花繁密簇拥枝头的热烈,“青含”状初生荷叶卷曲含翠的娇嫩,红青二色相映成趣,通过“交枝”“卷叶”的细节刻画,呈现春日生命的蓬勃与层次。“藉莎怜软暖,憩树爱婆娑”两句转向触觉与动态感知,“怜”“爱”直抒胸臆,诗人爱怜莎草柔软温暖的触感,欣赏绿树摇曳多姿的形态,以主观情感浸润景物描写,暗含闲步时的惬意与对自然的亲近。“书信朝贤断,知音野老多”两句由景入情,“朝贤断”暗指官场往来书信稀少,与“野老多”形成对比,突出诗人与平民知音的志趣相投​,转折中流露对世俗交往的淡然与对质朴情谊的珍视。“相逢不闲语,争奈日长何”两句收束全篇,“不闲语”三字写与知音相遇时的默契无言,“日长”既点明春日白昼漫长,又暗喻闲适时光里淡淡的怅惘,以含蓄笔法收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叹发落》

下一篇:唐·白居易《长乐坡送人赋得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