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yuán
jiǔ
duì
xīn
zāi
zhú
yǒu
huái
怀
ji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í
nián
qián
jūn
shǐ
xiāng
shí
céng
jiāng
qiū
zhú
gān
竿
jūn
qiě
zhí
zhōng
xīn
wài
shì
fēn
gòng
bǎo
qiū
zhú
xīn
fēng
shuāng
qīn
shǐ
xián
tóng
shù
qiū
zhì
xiān
gǎi
ài
yáng
liǔ
zhī
chūn
lái
ruǎn
lián
jūn
bié
hòu
jiàn
zhú
cháng
xiāng
cháng
zài
yǎn
qián
zāi
tíng
fēn
shǒu
jīn
chù
jūn
nán
zài
běi
yín
zèng
jūn
shī
duì
zhī
xīn

译文

过去在十年之前,我与您开始相识。曾经用秋天的竹竿,来比喻您孤高且正直。我们内心完全契合,外界事务却纷繁无尽。我们共同保持如秋竹般的内心,风霜无法侵蚀。开始嫌弃梧桐树,秋天一到它先改变颜色。不喜爱杨柳的枝条,春天到来它柔软没有力量。怜惜您与我分别之后,见到竹子就常常相忆。总是希望竹子常在眼前,所以在庭院门边栽种。如今分别后我们在哪里呢,您在南边我在北边。您吟诵我赠给您的诗,面对此景心中满是伤感。

逐句剖析

"昔我十年前":过去在十年之前,

"与君始相识":我与您开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曾经用秋天的竹竿,

"比君孤且直":来比喻您孤高且正直。

"中心一以合":我们内心完全契合,

"外事纷无极":外界事务却纷繁无尽。

"共保秋竹心":我们共同保持如秋竹般的内心,

"风霜侵不得":风霜无法侵蚀。

"始嫌梧桐树":开始嫌弃梧桐树,

"秋至先改色":秋天一到它先改变颜色。

"不爱杨柳枝":不喜爱杨柳的枝条,

"春来软无力":春天到来它柔软没有力量。

"怜君别我后":怜惜您与我分别之后,

"见竹长相忆":见到竹子就常常相忆。

"长欲在眼前":总是希望竹子常在眼前,

"故栽庭户侧":所以在庭院门边栽种。

"分首今何处":如今分别后我们在哪里呢,

"君南我在北":您在南边我在北边。

"吟我赠君诗":您吟诵我赠给您的诗,

"对之心恻恻":面对此景心中满是伤感。

# 恻恻:伤痛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古诗。以酬和友人对新栽竹的感怀为题材,通过诗歌回应友人,表达对彼此情谊及竹子象征品质的看法。诗开篇回忆十年前与元九相识,以秋天的竹竿比喻元九的孤高正直。接着表明两人内心契合,尽管外界事务繁杂,但都共同保持如秋竹般的内心,不为风霜所侵。随后,诗人表达对梧桐树和杨柳的嫌弃,衬托出对竹子的喜爱。又说怜惜元九在与自己分别后,见到竹子便常常相忆,所以自己也在庭户旁栽种竹子,希望竹子常伴眼前。最后感慨如今两人分别,一南一北,友人吟诵自己曾赠的诗,心中想必满是伤感。整首诗围绕与友人的情谊和竹子展开,借竹子象征两人的品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情谊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将元九比作秋竹,形象地赞美元九孤高正直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为下文表达对这种品质的坚守做铺垫。对比:“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将梧桐树遇秋变色、杨柳枝春来无力与竹子不畏风霜、孤直的品质进行对比,展现出竹子品质的高洁,进一步表达诗人对如竹子般品质的推崇,同时也暗示自己与友人应坚守此品质。直抒胸臆:“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直接表达出诗人想到友人吟诵自己赠诗时内心的伤感,直白地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两人情谊的深厚。

2. 分段赏析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诗人回忆与元九的相识,以竹喻人,赞美元九的品质,进而表明两人共同坚守如竹般品质的决心,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强调了两人情谊的基础是对高洁品质的认同。“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通过对梧桐树和杨柳的态度,反衬出对竹子的喜爱,同时说明因理解友人见竹相忆,自己也在庭户旁栽竹,既深化了对竹子品质的赞美,又体现出两人因竹子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丰富了两人情谊的内涵。“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由对过去和竹子的描述转到当下两人分别的现实,感慨两人南北分离,想象友人吟诵赠诗时的心情,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收束全诗,使情感达到高潮,突出对友人的牵挂与对情谊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登乐游园望》

下一篇:唐·白居易《叹发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