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yóu
yuán
wà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àng
yóu
yuán
wàng
tiān
xūn
dōng
běi
ǎi
ǎi
gōng
què
yān
yún
ài
gāo
chù
gòu
fēn
ěr
zàn
qīng
kuàng
huái
怀
bào
shēn
xià
shì
shí
èr
jiē
绿
shù
jiàn
hóng
chén
chē
mǎn
yǎn
jiàn
xīn
suǒ
qīn
kǒng
shēng
luò
yáng
yuán
jiǔ
zhé
jīng
mén
lián
nán
běi
gāo
gài
zhě
rén

译文

独自爬上乐游原顶,落日的余光带来黄昏。东北为什么一片昏暗,金阙琳宫都埋入烟云。爱在这高旷的地方站立,好像逃出了污浊的气氛。耳目暂时清爽明朗,心胸仍然郁郁闷闷。下望长安的十二条大街,绿树中间飘起红尘。徒然看见满街的车马,看不见心中亲爱的人们。孔生埋在荒凉的北邙,元九贬到僻远的荆门。可惜那南北纵横的大路,稳坐高车的都是何人。

逐句剖析

"独上乐游园":独自爬上乐游原顶,

"四望天日曛":落日的余光带来黄昏。

# 曛:落日的余光。

"东北何霭霭":东北为什么一片昏暗,

# 霭霭:云气。

"宫阙入烟云":金阙琳宫都埋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爱在这高旷的地方站立,

"忽如遗垢氛":好像逃出了污浊的气氛。

# 垢氛:指浊气。这二句意为人的耳目虽然暂时清爽开阔,但胸中抑郁不畅。,遗:抛弃、丢开。

"耳目暂清旷":耳目暂时清爽明朗,

"怀抱郁不伸":心胸仍然郁郁闷闷。

"下视十二街":下望长安的十二条大街,

# 十二街:唐长安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共十二街。

"绿树间红尘":绿树中间飘起红尘。

# 间:隔开。

"车马徒满眼":徒然看见满街的车马,

"不见心所亲":看不见心中亲爱的人们。

# 心所亲:指志同道合者。

"孔生死洛阳":孔生埋在荒凉的北邙,

# 孔生:指孔戡,元和五年因受诬陷忧愤而死。

"元九谪荆门":元九贬到僻远的荆门。

#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距江陵不远。,谪:贬官。,元九:指元稹。

"可怜南北路":可惜那南北纵横的大路,

# 南北路:唐皇宫在长安城北,南北路指来往于皇宫的路。,可怜:可惜。

"高盖者何人":稳坐高车的都是何人。

# 高盖:肥马高车。借指高官权贵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乐游园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独上”“四望”,以“独”奠定孤独抑郁基调,描绘天色昏黄之景。“东北”两句勾勒宫阙隐于烟云的朦胧画面,为忧虑朝廷局势伏笔。“爱此”四句,借高处所见反差,尽显内心郁闷难排。“下视”四句由俯视长安街景,过渡到不见所亲的失落。“孔生”“元九”点明好友悲惨遭遇,反映正直之士受打压的社会现实。结尾“可怜”两句,以对权贵的质问,表达对奸佞当道的不满。全诗以诗人登上乐游园后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以及对友人命运的关切等复杂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乐游园上所望之景,如宫阙入烟云、十二街的绿树红尘等,营造出一种苍茫、宏大又略带朦胧的氛围,进而由景及情,抒发了自己怀抱郁不伸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乐游园望》作于元和五年(810),白居易长安任职期间。乐游园登高远眺的苍茫景象,触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时值友人孔戡去世、元稹被贬,加之官场复杂,诗人借登临抒怀,既展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命运无常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登上乐游园后所望见的天色昏暗、宫阙隐于烟云、十二街绿树红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朦胧又略显压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与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命运坎坷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多处通过对乐游园上所见之景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如“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诗人描绘出独自登上乐游园后看到的天色昏暗、宫阙隐于烟云的景象,借这种苍茫、朦胧的景色,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衬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一句将眼前热闹繁华、车马川流不息的景象与自己心中所思念的亲人、友人不在身边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怀抱郁不伸”直接表明诗人内心的忧愁和郁闷无法排遣,将内心的情感直白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痛苦与无奈。还有“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直接点明友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与同情,毫不隐晦地抒发了内心的哀伤。细节描写:“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通过对俯瞰十二街时“绿树”与“红尘”相间这一细节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长安的繁华景象,为下文感慨“不见心所亲”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做了铺垫,使诗歌的描写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情景交融:诗歌结尾“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以对南北路上高车华盖之人的疑问和感慨作结,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到这一景象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使诗歌韵味悠长,余意无穷。

3. 分段赏析

首段:诗人开篇以“独上”二字奠定了全诗孤独的基调,独自登上乐游园,向四周望去,只见天色昏暗。“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描绘了东北方向云雾缭绕,宫阙在烟云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苍茫的氛围,不仅写出了乐游园地势高、视野广的特点,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暗示了朝廷的神秘与遥远,或许也象征着诗人在仕途或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中段:诗人表明喜爱站在这高处,仿佛能抛开尘世的污垢与纷扰,此时耳目暂时清爽开阔。然而,“怀抱郁不伸”笔锋一转,揭示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郁闷并未因眼前的开阔之景而消散。这种情感上的反差,更加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说明诗人的烦恼并非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某种无法释怀的事情,为后文点明缘由埋下伏笔。尾段:诗人从高处俯瞰长安的十二街,看到绿树与红尘相间,车马川流不息,但却不见自己心中所思念的亲人、友人。“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直接点明了内心忧愁的原因,友人孔生的离世和元九(元稹)的被贬,让诗人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最后“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以一种感慨的语气,对世间那些高官厚禄者发出了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暗示了在这繁华的世间,真正能理解自己、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却遭遇不幸,而那些居高位者又未必是真正有才华、有品德之人,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和对友人的同情等复杂情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紧扣乐游园之景,以景为触媒,自然而然地引发情感的波澜。诗中虽未直接声讨权贵的劣迹,却通过营造自身超脱尘世污浊的孤傲形象,与热衷权势、奔走于皇宫要道的小人形成鲜明反差。在这一对比之下,那些得志小人阿谀奉承的丑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讽刺意味。诗人凭借登高远眺的独特视角,将人间万象尽收眼底,对社会的不公看得更为透彻。贫富差距的悬殊、等级制度的严苛,本就极易激起人们的愤懑。然而,更让人心绪难平的是,占据高位、尽享荣华的大多是善于逢迎的谄媚之徒;而品行高洁、一心报国的忠良之士,却无端遭受迫害。整首诗字里行间,无处不涌动着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以及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

唐文学家白居易《与元九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月夜登阁避暑》

下一篇:唐·白居易《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