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无多兴":我独自饮酒,兴致并不高,
"闲吟有所思":悠闲地吟诵着诗句,心中有所思量。
"一杯新岁酒":在这新岁,我端起一杯酒,
"两句故人诗":读着友人寄来的两句诗。
"杨柳初黄日":此时杨柳刚刚开始泛出黄色,
"髭须半白时":而我的胡须已经半白。
"蹉跎春气味":时光白白流逝,美好的春日气息也悄然溜走,
"彼此老心知":这些感慨,我和友人都心知肚明,因为我们都已老去。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杨柳初黄日”一句,描绘了杨柳刚刚开始泛出黄色的春日景象。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但诗人在此处借这一景色,暗示时光的流逝。杨柳初黄,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而自己却已“髭须半白”,青春不再。通过这一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且富有韵味。细节描写:“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以及“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通过“独酌”“闲吟”“一杯酒”“两句诗”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小岁日的生活场景。“独酌”体现出诗人的孤独,“闲吟”展现出他的闲适与思考,一杯酒和两句故人诗,更是将诗人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彼时的心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画面感。对比:诗中将“杨柳初黄日”的春日新景与“髭须半白时”的自身衰老状态进行对比。新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而诗人的衰老则象征着时光的逝去和生命的变迁。这种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2.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在小岁日这个本应热闹的日子里,诗人独自饮酒,兴致并不高,一边悠闲地吟诵着诗句,一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独酌”一词,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寂,而“有所思”则为全诗埋下了情感的伏笔,引发读者对诗人所思内容的好奇。颔联点明了诗人思索的缘由。在这新岁之际,诗人手中捧着一杯酒,眼前是友人钱湖州寄来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又似孤寂心灵的慰藉。一杯酒,承载着新年的气息;两句诗,传递着友人的情谊。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将新年的氛围与对友人的思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颈联人的笔触从对友人的思念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杨柳初黄日”描绘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杨柳刚刚开始泛出黄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髭须半白时”,诗人看到自己的胡须已经半白,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这一对比,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却因自身的衰老而心生感慨,这种感慨不仅仅是对容颜老去的无奈,更是对人生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尾联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悟。“蹉跎春气味”,诗人感叹时光白白流逝,美好的春日气息也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而“彼此老心知”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钱湖州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岁月让他们都已老去,但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和情谊却丝毫未减。诗人深知,自己和友人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都能体会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这种心有灵犀的友情,在岁月的沉淀下,显得更加珍贵。整首诗以小岁日为时间背景,以饮酒、吟诗为线索,将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手法,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