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寺中语":当初在永寿寺中相谈,
# 永寿寺:在长安永乐坊,寺南为靖安坊北街,元稹宅在此。
"新昌坊北分":然后在新昌坊北分别。
"归来数行泪":归来时流下几行清泪,
"悲事不悲君":悲伤的事并非是为你的离去。
"悠悠蓝田路":悠悠的去往蓝田的路,
# 蓝田路:蓝田县属京兆府,在长安南。由此向南为商山。此为出长安南行的大路。
"自去无消息":自从你离去便没有了消息。
"计君食宿程":估算着你的行程,
"已过商山北":现在应该已经过了商山的北面。
"昨夜云四散":昨夜阴云四散,
"千里同月色":我们虽相隔千里却能共赏同一月色。
"晓来梦见君":清晨我在梦中见到了你,
"应是君相忆":想必是你也在思念我所以才会入梦。
"梦中握君手":在梦中我握住你的手,
"问君意何如":问你心意如何。
"君言苦相忆":你说苦于互相思念,
"无人可寄书":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书信传达思念。
"觉来未及说":醒来后还没来得及诉说梦中之事,
"叩门声冬冬":就听到咚咚的敲门声。
# 冬冬:一作鼕鼕。
"言是商州使":说是商州来的使者,
"送君书一封":送来了你写的一封信。
"枕上忽惊起":我从枕上急忙惊起,
"颠倒著衣裳":慌乱地把衣裳穿颠倒了。
"开缄见手札":打开信封看到你的亲笔信,
# 手札:手书。,开缄:开封。
"一纸十三行":一张纸写了十三行。
"上论迁谪心":信中往上谈论被贬谪的心情,
"下说离别肠":往下诉说离别后的愁肠。
"心肠都未尽":心中的话似乎都没有说尽,
"不暇叙炎凉":也没有闲暇去叙述生活中的冷暖。
"云作此书夜":你说写这封信的夜晚,
"夜宿商州东":住宿在商州的东边。
"独对孤灯坐":独自对着孤灯而坐,
"阳城山馆中":身处阳城的山馆之中。
# 阳城:阳城驿,在商山东。
"夜深作书毕":夜深时把信写完,
"山月向西斜":山月已向西倾斜。
"月下何所有":月光之下有什么呢,
# 下:一作前。
"一树紫桐花":有一树紫桐花。
"桐花半落时":桐花半开半落的时候,
"复道正相思":又说正在相思。
"殷勤书背后":在信的背后情意恳切地写上话语,
"兼寄《桐花诗》":还附上一首桐花诗。
"《桐花诗》八韵":桐花诗有八韵,
"思绪一何深":其中的思绪是多么深沉啊。
"以我今朝意":用我今天早晨的心意,
"忆君此夜心":来体会你昨夜写信时的心情。
# 忆:一作想。
"一章三遍读":这书信中的诗文我读了好多遍,
# 三:一作一。
"一句十回吟":每一句我都反复吟诵。
"珍重八十字":这信中的八十个字如此珍贵,
"字字化为金":每一个字都像是化为了金子般可贵。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两句交代与元九分别的场景,在永寿寺中交谈,而后在新昌坊北分离。简洁的叙述点明地点,勾勒出分别的画面,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平淡的表述中已暗含不舍之情。“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写归来后流下数行泪水,却并非是为友人离别而悲。此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暗示另有悲伤之事,使诗歌情感表达更显复杂深沉,也突出诗人内心情绪的难以言说。“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描绘友人元九离去后,其所在的蓝田路途遥远,且一直没有音信。“悠悠”强调路途漫长,“无消息”则凸显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表现出两人分离后的疏离感与诗人的思念之情。“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诗人推测友人的行程,计算着友人的食宿进度,认为其已过商山之北。这一想象体现出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通过具体的地点和行程推测,将思念之情具象化,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在意。“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描写昨夜云散之后,自己与友人虽相隔千里,却共享同一轮月色。借景抒情,以“云散”“月色”营造出开阔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千里同月色”表达出诗人与友人虽分离却心意相通的情感,为下文梦境做铺垫。“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清晨醒来,诗人称梦见了友人,推测是友人思念自己所以才会入梦。从现实的思念过渡到梦境,将无法相见的遗憾寄托于梦境,以推测的口吻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自然。“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具体描写梦境内容,梦中握住友人的手,询问其心意如何。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两人亲密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友人近况的关切,通过梦境的场景描绘,将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梦中友人回应称苦苦思念自己,却无人可帮忙寄信。梦境中的对话不仅体现出友人对诗人的思念,也暗示两人分离后沟通的困难,从侧面反映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和分别后的无奈。“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从梦境醒来还没来得及回味梦中情景,就听到“冬冬”的敲门声。“未及说”表现出梦境的突然中断,“叩门声冬冬”以声音描写营造出意外的氛围,为后文收到书信埋下伏笔,使情节产生转折。“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来人告知是商州使者,送来了友人的一封书信。此句承接上文敲门声,解开悬念,情节发展自然流畅,诗人收到书信的惊喜之情虽未明说,但已蕴含其中,同时也让诗歌情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描绘诗人听到有书信时,急忙从枕上惊起,慌乱中把衣裳都穿反了。通过“忽惊起”“颠倒著”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急切与兴奋,将激动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打开信封看到友人的亲笔书信,整整十三行。简单叙述书信的形式,“一纸十三行”既点明书信的篇幅,也暗示书信内容丰富,为后文描述书信内容做准备,引发读者对书信内容的好奇。“上论迁谪心,下说离别肠”说明书信上半部分谈论被贬谪的心情,下半部分诉说离别之情。清晰概括书信内容,“迁谪心”“离别肠”点明友人在信中抒发的两种主要情感,也让诗人与友人之间同病相怜、相互牵挂的情感更加明晰。“心肠都未尽,不暇叙炎凉”指出友人在信中倾诉情感还未说完,都无暇寒暄问候天气冷暖。此句进一步强调书信内容的真挚与深情,突出两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深度,体现出超越日常寒暄的深厚情谊。“云作此书夜,夜宿商州东”诗人想象友人写信的夜晚,是在商州东边住宿。从书信内容过渡到对友人写信场景的想象,“云”字增添了想象的虚幻感,使诗歌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切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独对孤灯坐,阳城山馆中”描绘友人独自对着孤灯,坐在阳城山馆中的情景。“独”“孤灯”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友人写信时的孤独心境,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体贴。“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表示友人在深夜写完书信时,山月已经向西倾斜。以时间推移和景物变化,暗示友人写信时间之长,进一步突出友人对诗人情谊之深,也让整个写信场景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询问月下有什么,只有一树紫桐花。以设问引出紫桐花这一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同时也为后文友人寄桐花诗做铺垫,使诗歌意象连贯、情感递进自然。“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友人在桐花半落之时,再次诉说着相思之情。将桐花与相思之情相结合,“半落”的桐花增添了一丝凄美之感,借花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两人之间相思的缠绵。“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友人在书信背后恳切地写上内容,还附上一首桐花诗。“殷勤”一词体现出友人对书信的用心,“兼寄桐花诗”则进一步展现出友人丰富的情感和对诗人的深厚情谊,也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友人的桐花诗共八韵,其中思绪极为深沉。对桐花诗进行简单评价,点明诗歌所蕴含情感之深,让读者感受到友人通过诗歌传达出的复杂情感,也引发诗人更深的共鸣。“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诗人以自己此时的心意,回忆友人写信夜晚的心情。将自己与友人的情感相呼应,体现出两人心意相通,无论时空如何阻隔,彼此都能深刻理解对方的情感,使诗歌情感达到更高的交融境界。“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诗人反复阅读友人的书信和桐花诗,一章读三遍,一句吟诵十回。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诗人对友人书信和诗歌的珍视,也表现出诗人从书信和诗歌中获得的情感触动之深,展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诗人将友人书信和桐花诗中的八十字视若珍宝,认为字字如金。以“字字化为金”的比喻,高度赞扬友人书信和诗歌的珍贵价值,既表达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也体现出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认可,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唐·白居易《初授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