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花时闭院门":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
# 寂寂花时闭院门:句写宫门深锁,寂寞无聊。寂寂:寂静无声貌。花时:百花盛开的美好时节,常指春日。寂寂花时,意为寂寞之春。门:《唐诗纪事》作“间”。
"美人相并立琼轩":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
# 琼轩:富丽之长廊,对廊台的美称。轩:长廊。,并立:《唐诗纪事》作“对泣”。,美人:指宫女。
"含情欲说宫中事":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 言:古与云同声。
唐代诗人
朱庆馀(?~?),唐代诗人。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他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代表作品有《近试上张水部》《宫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怨诗。诗歌描绘了春日深宫中美人相并琼轩的静谧画面,通过“欲说还休”和“鹦鹉畏言”的细节,含蓄地表现了宫廷生活的压抑与森严禁忌,揭示了宫人精神世界的孤寂与恐惧。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寂寂花时闭院门”句中,以繁花盛放的乐景写宫门深锁的冷寂,自然春色与人事禁锢形成尖锐对立,借春花盛开之景抒发美人幽怨之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美人相并立琼轩”句中,华美轩廊与并立身影的静谧画面,愈显“含情欲说”却“不敢言”的极致压抑,物质环境的富丽更强化精神禁锢之悲。
3. 分段赏析
本诗写一动人的双美图,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呈现了怨情,点明题旨。首句诗从写景入手,“寂寂花时闭院门”,既是以景衬情,也是景中见情。以景衬情方面,它以春花盛开之景反衬美人幽怨之情,达到王夫之《诗绎》所言“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效果。景中见情方面,它虽写“花时”,但置于重门深闭的环境中,给人以“寂寂”之感,从而在乐景中注入哀情,暗示了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第二句引入两位主角时,只需呈现“美人相并立琼轩”的画面,便不必再写其深闭宫中的凄凉与愁苦。读罢上半首,读者或猜测诗人让双美并立,意在使其互诉衷肠以言怨情。第三句“含情欲说宫中事”显示,诗人并未让她们开口,仅呈现含情不吐、欲说还休之态,且未点破情为何情、事为何事。读者或再猜测终会畅言。但至终篇“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句,方知此双美图始终无声;二人欲言终无言,非因情难言传或事羞出口,实因畏忌而“不敢言”。至此,其所含之情为怨情,欲言之事非乐事,已不言而喻。诗人留给读者想象的尚不止于此。诗末言美人“不敢言”是因在“鹦鹉前头”。然而鹦鹉虽学舌却不会告密,并不可怕。这显然是托辞。由此托辞,读者自可推见:在“花时”、“琼轩”、“美人”、“鹦鹉”构成的旖旎图景背后,实为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其中宫人不仅青春与幸福被剥夺,连言说的自由亦无。此别开生面的宫怨诗,其重大主题正在于揭露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 不老成。
《批点唐音》
# 唐汝询曰:美人相并,正宜私语,乃畏鹦鹉而不敢言。花前事,必有不可使外人知者。钟惺曰:纤而深。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宫词中最新妙者。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朱庆馀《闺意》:“妆罢低声问失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真妙于比拟。《宫词》深妙,更在《闺意》之上。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诗有当时盛称而品不贵者……,朱庆馀之“鹦鹉前头不敢言”,此纤小派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好个花时,宫门紧闭,不得君王信息,无以消此岑寂,女伴相逢,两两并立于琼轩之下。相并,好说话些。胸中所含之情,定是长门买赋、昭阳娇妒之事,不可传诸于人口者。正欲提起,而无奈举头见鹦鹉之在前。鹦鹉是能言之鸟,故亦避忌他。此不是言美人谨慎,是言其有苦无道处。庆馀之怜美人至矣。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此诗可作白圭三复,而宫中忧谗畏讥,寂寞心事,言外味之可见。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意颇机警,寄怨特深。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鹦鹉能言,即欲防之,聪慧深心如见。
《历代诗法》
# 此诗善写宫人心事,宜为世所称。凡写宫怨者,皆言独处含愁。此则幸逢采伴,正堪一诉衷情,奈鹦鹉当前,欲言又止……对锁蛾眉,一腔幽怨。宜宫中事秘,世奠能洋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玩诗意似有所讽。恐鹦鹉泄人言语,鹦鹉当有所指。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在这首诗里,我们却看见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唐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王维《晓行巴峡》
下一篇:唐·周昙《三代门·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