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解禅林秀":佛寺禅林通达八种禅定解脱法门,
# 八解禅林秀:此句谓阁黎通八解为禅林之秀。八解:佛家所言八种解脱。禅林:指寺院。
"三明给苑才":禅师修得三明之智,才德超然如佛国花园。
# 才:指来闍黎。,给苑:即给园,“给孤独园”之省称。亦泛指佛寺。,三明:佛家称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来世之生死相)、漏尽明(知现世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为三明。
"地偏香界远":寺院地处幽僻,远离尘世香火纷扰,
# 香界:指寺院。
"心净水亭开":心境澄澈如水,临水而建的水亭自然敞开。
"傍险山查立":险峻山崖旁古木参天,
# 山查:山势如斜斫的树桩。查:指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残桩。
"寻幽石径回":幽深小径蜿蜒曲折,引人探入禅境深处。
"瑞花长自下":祥瑞天花自然飘落,
# 瑞花:梵名优昙钵,译为瑞应花、灵瑞花。
"灵药岂须栽":灵草仙药无需人工栽种。
"碧网交红树":藤蔓如碧色罗网缠绕红树,
# 红树:开满红花之树。,碧网:林木繁茂,交织如网。
"清泉尽绿苔":清泉流淌处苔藓密布。
"戏鱼闻法聚":游鱼因佛法宣讲而聚拢,
# 戏鱼闻法聚:“戏鱼”二句:谓鱼闻说法而聚,鸟闻诵经而来。戏鱼:互相游戏之鱼。闻法:闻讲佛法。
"闲鸟诵经来":飞鸟闻经诵读而停驻。
"弃象玄应悟":舍弃表象方能领悟玄妙佛理,
# 弃象玄应悟:“弃象”二句:王弼《周易略例》:“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玄”、“理”互文,指玄妙之理。弃象:抛弃纷纭之表象。玄应悟:彻悟微妙之道理。玄:一作元。
"忘言理必该":心领神会时言语反成累赘。
# 理必该:道理兼备其中。该,兼备。,忘言: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
"静中何所得":静修中所得真谛难以言传,
# 静中何所得:“静中”二句:谓静中有得,不假言咏。
"吟咏也徒哉":纵使吟诗亦觉徒劳。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开篇“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以“八解”“三明”这些佛教用语,夸赞禅林的灵秀与僧人的才华,奠定对佛寺赞叹的基调。“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写出新亭所处之地偏远,香界(佛寺)显得更为幽远,而内心纯净方使得水亭得以开辟,既写环境又写心境。“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描绘了新亭周边山势险峻,山楂树挺立,石径曲折通幽,祥瑞之花自然生长,灵药无需栽种的奇特而清幽的景致,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氛围。“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通过描写绿树交错如碧网,清泉流淌长满绿苔,鱼儿听闻佛法聚集,鸟儿仿佛诵经而来,从视觉与想象的角度,营造出充满禅意的美妙画面。“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则从景入理,表明应摒弃表象领悟玄理,无需言语便能体会其中真意,在这宁静之中,诗人觉得自己的吟咏都显得多余,表达出对禅理的深刻感悟。
# “下句容易胜。”(谓“心静”句)又:“办有模写,第不雕饰。”又:“‘戏鱼’二句暗用。”
宋刘辰翁《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