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ǐ
齿
zuò
chéng
shān
nán
zhū
yǐ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gōng
yǒu
zuò
gāo
zài
bái
yún
chuí
qiáo
jiàn
shí
shān
sēng
shǎng
zhī
wéi
hǎo
shì
xié
shǒu
lái
kuī
zhú
xián
sōng
fēng
qīng
zhòu
chuī
cóng
lái
bào
wēi
shàng
kuàng
gǎn
qián
guī
cāng
shēng
wéi

译文

习凿齿有遗留的坐席,高高地位于白云边。樵夫不认识,山寺的僧人赏识且自己明白。因为我是喜好这类雅事的人,一同携手前来察看。竹叶上的露水在寂静的夜里滴落,松林中的风在清朗的白天吹拂。向来抱有微小的志向,更何况又有感于前代的规矩。在这里没有奇特的策略,百姓该怎么办呢。

逐句剖析

"习公有遗坐":习凿齿有遗留的坐席,

# 习公:习郁,东汉襄阳人,字文通,官侍中,于岘山南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晋山简每临池此,常醉呼曰:“此是我高阳池也。”

"高在白云陲":高高地位于白云边。

"樵子不见识":樵夫不认识,

"山僧赏自知":山寺的僧人赏识且自己明白。

"以余为好事":因为我是喜好这类雅事的人,

"携手一来窥":一同携手前来察看。

"竹露闲夜滴":竹叶上的露水在寂静的夜里滴落,

"松风清昼吹":松林中的风在清朗的白天吹拂。

"从来抱微尚":向来抱有微小的志向,

# 微:指谢弘微,事见《南史·谢弘微传》。

"况复感前规":更何况又有感于前代的规矩。

"于此无奇策":在这里没有奇特的策略,

"苍生奚以为":百姓该怎么办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齿坐呈山南诸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为山水隐逸诗,也是习家池题咏代表作。前四句勾勒习凿齿遗留坐席的方位,借樵子与山僧的对比暗喻知音难觅;中间四句记叙游历过程,以竹露、松风营造清幽意境;末四句直抒胸臆,将个人隐逸志趣与社会责任意识交织。全诗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之音”的风格,结构上保持古体诗流畅性与近体诗严整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期(约开元十六年后),是他游历襄阳习家池时触景生情所作。诗中“感前规”既表达对先贤政治抱负的追慕,也暗含自身“抱微尚”不得施展的苦闷,属他在习家池创作的诗歌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山水隐逸诗,介绍了诗人游历襄阳习家池的经历,描绘了习公遗坐、竹露松风等景象,体现了对先贤的追慕与个人隐逸情怀,营造了清幽意境,表达了隐逸志趣与社会关怀交织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以樵子不识与山僧赏识作对比,暗喻知音难觅的处境,突出先贤遗迹的价值需懂者赏识。通感:“松风清昼吹”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上的松风与视觉上的清昼结合,增强画面感染力,营造清幽氛围。直接抒情:“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直抒胸臆,抒发对先贤的追慕、自身抱负难展的苦闷及对民生的关怀。

3. 分段赏析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点出习凿齿遗留的坐席,位于高远的白云边。既交代了所咏古迹的位置,又以“白云陲”营造出清幽高远的意境,为下文抒发追慕之情铺垫。​“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通过樵子不识与山僧赏识的对比,暗喻先贤遗迹的价值只有懂者能识,也暗含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惘,手法巧妙,情感含蓄。​“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写因自己喜好寻访古迹,便与人携手前来观赏。简洁交代游历缘由,语气平实,将读者带入游历场景,自然衔接下文对景物的描写。​“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描绘竹露在静夜滴落、松风在白日吹拂的景象。以“闲夜滴”刻画动态细节,“清昼吹”运用通感,共同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契合隐逸心境。​“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直抒胸臆,说自己向来抱有微小的志向,如今又有感于先贤的规矩。将个人志向与对先贤的追慕结合,流露内心的感慨与苦闷。​“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感慨自己在此没有奇策,对百姓又能做些什么呢。既体现对民生的关怀,又暗含仕途失意的无奈,将情感推向深处,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

下一篇:唐·孟浩然《来闍黎新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