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yáng
shì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chuān
àn
yáng
jìn
zhōu
àn
chū
lǐng
yuán
xiāng
jiào
xiào
tán
zhàng
kōng
jiù
zhěn
miè
míng
zhú
kòu
xián
wén
míng
wèn
chù
rén
shì
qín

译文

夕阳西下河面上愈来愈暗,天黑时分小船才靠近岸边。山岭上哀猿啼声此起彼伏,深潭里清清水倒映着暮天。就枕安歇前将蜡烛吹灭,还听见渔人们在唱歌扣舷。听见鸡鸣问一声这是何处,人物古朴已来到世外桃源。

逐句剖析

"川暗夕阳尽":夕阳西下河面上愈来愈暗,

"孤舟泊岸初":天黑时分小船才靠近岸边。

"岭猿相叫啸":山岭上哀猿啼声此起彼伏,

"潭嶂似空虚":深潭里清清水倒映着暮天。

# 空虚:没有东西。,嶂:高险的山。一作影。

"就枕灭明烛":就枕安歇前将蜡烛吹灭,

# 就枕:睡觉休息。

"扣舷闻夜渔":还听见渔人们在唱歌扣舷。

# 扣舷:叩击船舷。

"鸡鸣问何处":听见鸡鸣问一声这是何处,

"人物是秦余":人物古朴已来到世外桃源。

# 秦馀:谓秦人的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武阳即事》(又名《宿武阳川》)乃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诗作围绕诗人于武陵夜泊之际的经历与感触展开描绘。整首诗依循时间顺序,从黄昏日暮泊舟之时,到猿声回荡、空潭寂静之景,接着写灭烛就寝,夜间听闻渔歌,直至鸡鸣声宣告破晓。诗人凭借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营造出武陵一带清幽、空灵的山水意境。诗的尾联“人物是秦余”巧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秦人避乱”的典故,含蓄地表明此地风土人情古朴,仿若与尘世隔绝。这一典故的运用,巧妙寄托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以及超脱世俗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徐鹏在《孟浩然集校注》中的考证,开元十四年(726)秋,孟浩然返回故乡不久,便顺着湘水前往岭南,旨在探访袁拾遗。然而,行至中途,他获悉袁拾遗已然前往武陵,于是即刻从岭北折返,转而去武陵寻访。而这首诗,便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画面。“川暗”描绘出山川在夕阳余晖下逐渐暗淡的景象,“夕阳尽”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太阳即将落山。“孤舟泊岸初”则将视角聚焦在一艘孤独的小船上,刚刚停靠在岸边,“孤”字突出了小船的孤独感,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静谧、孤寂的基调。​​“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此联进一步描写自然景色。“岭猿相叫啸”描绘了山岭上猿猴相互啼叫呼啸的场景,猿猴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潭嶂似空虚”则描写了深潭和屏障般的山峰,给人一种空寂虚无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岭猿和潭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清幽和寂静。​​“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这两句诗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诗人自身。“就枕灭明烛”,诗人躺在船上,熄灭了明亮的蜡烛,这一动作暗示着夜晚的来临,诗人准备休息。“扣舷闻夜渔”,诗人敲击船舷,听到了夜晚渔人的声音,“扣舷”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无聊和寂寞,而“夜渔”的声音则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鸡鸣问何处”,在鸡鸣声中,诗人从睡梦中醒来,询问自己身处何地,表现出诗人的迷茫和对未知的好奇。“人物是秦余”,诗人得知这里的人和物还保留着秦朝遗风,这一回答不仅解答了诗人的疑问,还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怀旧之情。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2. 作品点评

该诗充分体现孟浩然高情远志,将旅途夜宿之景描绘得生动有致,以简洁笔触营造出深远意境,是其客中静夜好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唱出随意,自无俗意。又,以孟高情逸调,客中静夜,无怪乎屡见佳什也。

元刘辰翁《王孟诗评》

# 将一宿情景逐字叙出,即事诗必如此方妙。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 自夕阳初泊时写到鸡鸣,皆是景中见情,无一呆笔。盖烛灭闻渔,则一夜不寐可知,方可紧接“鸡鸣”字。

清屈复《唐诗成法》

# 陈德公曰:步步作致。三、四放笔,不为律缚;五、六峭,本色之刻意者。此公神足,到家后,便复指作封如如此。评:古人作诗,人手便经喝破,或就正说、或从反起,法虽不一,要令阅者展卷了然,即或抹去题面,皆可默会。

清陈世镕《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下一篇:唐·孟浩然《除夜有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