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园支遁隐":给孤独园中支遁隐居,
# 支遁:晋代著名高僧,这里代指远上人。,给园:即给孤独园,是古印度舍卫国中之著名佛教园林。为给孤独长者所施舍建造。
"虚寂养身和":清幽寂静之处调养身心求和谐。
# 身和:闲雅平和。身,一作闲。,虚寂:清静。
"春晚群木秀":晚春时节众多树木枝叶繁茂,
"间关黄鸟歌":黄鸟在林间发出婉转的歌声。
# 黄鸟:黄雀。其形如雀而黄。,间关:鸟鸣声。间,一作关。
"林栖居士竹":树林中栖息着如居士般高雅之人,
# 居士:品学兼优而未出仕者。或指隐士或信奉佛教而未出家者。
"池养右军鹅":池塘里养着像右军所爱般的鹅。
# 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军将军,故名。其性爱鹅,为后世称道。
"炎月北窗下":炎热的月份在北窗之下,
# 炎月:暑月。炎,一作花。
"清风期再过":期待清风再次吹拂。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充满生机的氛围,描绘了晚春时远上人南亭的景色与生活场景。通过对南亭周边自然景色和人文典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上人隐居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这种宁静高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来访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用典:“给园支遁隐”,运用支遁在给园隐居的典故,借支遁来类比远上人,暗示远上人的隐居生活如同支遁般高雅脱俗,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诗人开篇用支遁在给园隐居的典故,指出远上人在南亭过着虚静寂寞但能修身养性、平和内心的生活,为全诗定下了清幽高雅的基调,也让读者对远上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颔联“春晚群木秀,间关黄鸟歌”,描绘晚春时分,南亭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呈现出一片秀丽的景象,黄鸟在林间婉转啼鸣。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晚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烘托出南亭环境的清幽宜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之情。颈联“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诗人以居士在林中种竹、王羲之在池中养鹅来类比远上人的生活,暗示远上人有着高雅的情趣。竹子象征着高洁,鹅在古代文化中也常与高雅之士相关联,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远上人的形象,突出了南亭生活的高雅格调。尾联“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诗人表示在炎热的月份,希望能再次来到这里,在北窗下享受清凉的微风。此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南亭宁静氛围的喜爱和对再次来访的期待,使诗歌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上一篇:唐·孟浩然《寻梅道士》